被系統強迫成為大科學家

第651章 智能系統也需要人來最終維護的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清湯八爪魚 本章︰第651章 智能系統也需要人來最終維護的

    更何況,以後隨著技術的提升,各個環節的能耗減少,吸能站數量的進一步增多等等因素,都能夠讓反物質的年產量出現較大的飛躍。

    或許幾年後,反物質的年產量就能夠達到十億噸,甚至于幾十億噸!

    畢竟吸能站的數量最終肯定不會僅限于3000萬個。

    實際上,隨著戴森雲計劃的推進,使得太空產業出現了巨大的人工需求。

    這並不奇怪。

    因為即便那些吸能站都配備了無人維修系統,比較空閑的2號智能ai分配了相當數量的算力用于遠程控制這些無人維修系統對吸能站進行定期維修,但問題是並不是所有的問題都能夠通過無人維修系統來維修的,並且無人維修系統自身可是可能出現問題的。

    畢竟大夏現在的無人設備等等技術與一些尖端技術相比,還是有差距的。

    有人就說了,在無人維修系統之外再配備一個無人維修系統來維修第一個無人維修系統。

    好吧,這種套娃行為,不但會增加基礎成本,還會增加維護成本。

    並且也不可能無限套娃。

    說白了,吸能站最終還是需要一定人工來維護的。

    至于這個人工量,哪怕是每個人負責100個吸能站的維護,那3000萬個吸能站也需要30萬個太空宇航員來維護!

    更何況等到這3000萬個吸能站部署之後,還會部署更多的吸能站。

    按照趙小侯制定的戴森雲計劃,第一期至少要投放1億個吸能站。

    第二期則會提升到3億個吸能站。

    第三期則是達到總量10億個吸能站。

    在距離太陽1000萬公里的整個圓球面上,總共大概能夠部署1425億個吸能站。

    但趙小侯也知道,不可能用吸能站將整個圓球面都佔滿的。

    首先就是必須給藍星留出一條能夠接受陽光的通道來,否則的話,藍星沒了陽光,後果極為嚴重。

    其次就是如果用吸能站將太陽陽光全部攔截下來,那麼在星空里就顯得太突兀了。

    一顆恆星突然之間變得黑暗下去,這無疑會引來很多好奇的文明。

    並且他們也能夠猜到這里有著一個正在建設戴森球或者其他類似人造物的文明。

    最後一點就是,建造那麼多吸能站對于大夏文明而言,也是一個極為沉重的負擔。

    並且就目前而言,真要是建設1400多億個吸能站的話,所產出的反物質,大夏文明也用不掉,也等同于一種浪費。

    這里所說的浪費是指那1400多億個吸能站所浪費的資源,而不是說那些能量的浪費。

    不過話說回來,那3000萬個吸能站的部署還是需要很多時間的。

    畢竟三艘太空采集船一共也就只有3000架無人運輸機。

    這些無人運輸機每次能夠搭載3萬台吸能站進行投放部署。

    因而每架無人運輸機需要連續出動1000次,才能夠將這所有的吸能站全部投放部署下去。

    這至少需要4個月時間才能夠完成。

    畢竟光是無人運輸機來回以及裝載吸能站等等都是比較費時間的。

    不過就在部署吸能站的同時,一座巨大的反物質制造機也在太空里開始了建造。

    由于擔心反物質泄漏等等帶來的安全隱患,趙小侯將反物質制造機的位置放在了遠離藍星1000萬公里的地方。

    在這里,即便是反物質泄漏,引發一些能量爆炸,對于藍星的影響也會很小。

    為了建造這座反物質制造機,趙小侯調集了200艘太空工程船專門用于建造。

    這種太空工程船實際上就是在太空采集船的模板上發展起來的。

    其上加裝了上百條能夠延伸上千米的工程機械臂。

    光是這樣一艘太空工程船,放在藍星上,幾天時間就能夠建造起一座萬人工廠來。

    但用在建造巨型反物質制造機上,200艘太空工程船足足用了1個月時間方才建成。

    而等這座直徑超過3000米,好似一個橄欖球的巨型反物質制造機落成之後,已經投放到位的那些吸能站在2號智能ai的操控下,開始一一展開電磁場,將半徑100公里範圍內通過的太陽光子束縛吸收,轉換為電能,再以定向脈沖電磁波的形式,跨越數千萬公里的距離,抵達反物質制造機的接收端。

    下一刻,反物質制造機內部隨即就上升到數億度的高溫。

    很快,一個個由光凝固物質構成的透明罐子從反物質制造機的通道口噴出,落入一艘早就等候在一旁的太空采集船的倉庫內。

    通過太空采集船的攝像頭,趙小侯等人可以清楚看到那些透明罐子內的透明液體。

    這些透明液體就是反氫氣壓縮而成的液體。

    每個透明罐子里裝著100公斤反氫原子,其湮滅之後釋放出的能量等于43億噸tnt爆炸的當量。

    簡單來說,如果任何一個透明罐子掉在藍星表面,然後釋放出里面的反氫氣,那麼都能夠將藍星上的人類毀滅十遍以上。

    當然,這里僅僅只是指讓人類滅亡,而不是將藍星毀滅。

    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

    想要將藍星毀滅的話,這點反物質是遠遠不夠的。

    畢竟毀滅藍星這樣一個行星,所需要的反物質的確有點多。

    這些產生出來的反物質將會運送到位于火星與藍星之間的一個空間站內儲存。

    這個空間站乃是一個月前緊急修建出來的,內部儲存空間能夠儲存1億噸反物質。

    當然,如果以後儲存滿了,再多修建幾個空間站就是勒。

    反正現在對于趙小侯來說,修建這玩意太簡單了。

    一艘太空工程船開過去,一天時間就搞定了。

    忙完了這些,趙小侯松了一口氣。

    這忙忙碌碌之間就過去了一年。

    而在剩下的九年時間里,能否將戰星造出來,趙小侯有一定的把握,但肯定會很累。

    不過事關人類生死存亡,趙小侯也不可能就此歇息,因而在確定戴森雲計劃順利推進之後,他就抽身去了戰星制造技術項目組。

    雖說他在組建戰星制造技術項目組之後就去忙其它事情了,但戰星制造技術項目組的科研人員們依舊十分努力。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被系統強迫成為大科學家》,方便以後閱讀被系統強迫成為大科學家第651章 智能系統也需要人來最終維護的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被系統強迫成為大科學家第651章 智能系統也需要人來最終維護的並對被系統強迫成為大科學家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