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束了頒獎大會,剛回到自己車上的趙小侯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冷氣。
自由分數,科研自由點自然是多多益善。
但中微子通訊技術和反物質技術,無疑就讓他有點興奮了。
按照系統的介紹,這中微子通訊技術和反物質技術都是屬于5級文明的科技範圍。
其中中微子通訊技術是跨入5級文明中期的門檻技術,而反物質技術則是跨入5級文明後期的門檻技術。
其一是通訊技術,其一是能量技術。
這正好是趙小侯現在缺少的技術。
這也是無奈的事情。
隨著大夏在太空里的發展,對于通訊技術的需求是越來越高。
以往的電磁波通訊技術,對于現在的太空發展已經開始落後了。
別看電磁波每秒30萬公里,但對于前往木星、火星等等行星的太空采集船與星際太空站等等之間的通訊而言,延遲時間太長,完全無法做到即時通訊。
從星際太空站發往木星的通訊請求,在藍星與木星最短距離時,都需要35分鐘才能夠抵達,而木星那邊的回復同樣也需要35分鐘才能夠抵達星際太空站。
這一來一回的最短時間就要70分鐘。
就更別提以後太空采集船航行到更遠處所需要的時間了。
實際上,這樣一來,從極大程度上影響到了1,2號智能ai對太空各處的即時調度和算力分配,無人技術應用等等情況。
甚至于在以後對各大行星進行殖民開發後,通訊的重要性也是最高的。
想想看就知道了,藍星古代那些帝國,能夠統治的極限範圍就是騎馬跑一個月的長度。
因為統治範圍太過于龐大,最終導致帝國崩解的並不罕見。
因為古代騎馬算得上是最快的通訊手段了。
因而這個中微子通訊技術,在趙小侯看來,其重要性要遠超過其它技術。
哪怕是同期獎勵的反物質技術,在重要性上都不一定能夠比得過中微子通訊技術。
從這個殘缺的中微子通訊技術的介紹里可以看出,哪怕是最初期的中微子通訊技術,其通訊速度就達到了光速的10倍以上。
也就是說,如果換上中微子通訊技術的話,那麼木星和藍星之間的通訊延遲時間至少可以降低到3.5分鐘。
當然,這僅僅只是最初的技術罷了。
任何技術一旦發展起來,和最初的技術都是天壤之別。
考慮到通訊技術的即時性,趙小侯回到1號智能實驗室後,就讓1號智能ai在星際太空站重新組建了中微子通訊技術項目,將大量通訊技術專家和相關物理專家招進項目之中,開啟中微子通訊技術的補全。
畢竟中微子這方面的研究,藍星各國已經開啟多年。
只不過中微子通訊技術可就不是藍星各國這點研究就可以比擬的。
至于之前的電磁場固化技術項目,趙小侯就只能讓這個項目里的科研人員自己先研究著了,他的精力從這一刻開始,全部投入到了中微子通訊技術的補全之中。
趙小侯通過大科學院體系先將大夏中微子方面的研究資料調來查看了一遍。
發現大夏在中微子方面的研究是落後于丑德拉斯的。
當然,這個落後也不影響中微子通訊技術的研究。
因為現在藍星各國發現的中微子都不適合應用到中微子通訊技術上。
中微子通訊技術里明確表明了,其使用的中微子乃是一種極為特殊的中微子,由于這種特殊中微子能夠跳躍部分空間,才使得其通訊速度要超過光速。
因而他只能另起鍋爐,著手在太空里修建粒子對撞機,以求發現這種特殊的中微子。
說白了,中微子通訊技術的補全就是研發和補全為一體。
首先要找到這種中微子,然後就可以利用殘缺的中微子通訊技術,將自身技術補全。
因而找到這種中微子的存在就是關鍵。
只要找到了這種中微子,那麼中微子通訊技術的補全難度就會大幅降低。
當然,在太空里建造粒子對撞機,就不是藍星上那些粒子對撞機那麼簡單了。
藍星上現有粒子對撞機最長的就是大夏建造的,其體長100公里。
為大夏在粒子研究上做出了不小的貢獻。
但趙小侯則是準備在1點附近建造一條長一萬公里的環形粒子對撞機!
這並不奇怪,因為粒子對撞機越長,那麼其粒子對撞能級就越高,對撞之後所產生的粒子種類就可能更多。
到現在為止,大夏都沒能找到那種特殊的中微子,因而也就說明100公里長的粒子對撞機肯定不夠。
為了確保能夠找到這種特殊的中微子,趙小侯自然就盡可能的將粒子對撞機修得長一些比較好。
毫無疑問,這是一個龐大的工程。
在接下來的半年時間里,星際太空站里的山寨版萬能工廠以及各太空電梯的太空端工廠的產能大半都用在了太空采集船的制造上。
同時,3000艘太空采集船被征用,全力建造太空粒子對撞機。
之前堆積在太空里的海量金屬、非金屬資源開始迅速減少,用在了太空粒子對撞機的建造上。
除此之外,趙小侯還加大了對火星的行星殖民球投放數量。
半年時間內,火星上就投放了10顆機械行星殖民球以及200顆生物行星殖民球,將火星小半的地表變成了綠色。
除此之外,為了提供生物行星殖民球所需要的水分,有20顆生物行星殖民球被投放到了火星的南北極,從而抽取火星南北極里儲存的水分,供應給其它生物行星殖民球。
同時,那10顆機械行星殖民球的主要發展方向不再是向地下開采礦石資源,而是全力建造地表城市。
至于機械行星殖民球發展地表城市所需要的各種資源,都是直接從生物行星殖民球那里獲得。
如此一來,兩者就形成了一個較為正常的循環發展路徑。
當然,生物行星殖民球開采的大多數礦產資源還是都被太空采集船帶走了,用于粒子對撞機的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