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這個時候,他又將保留下來的18條機械臂全部重新檢測了一遍,挑選出精度最高的兩條,剩下的機械臂又全部銷毀。
這制造機械臂,他前前後後用了一個月時間。
期間第二批宇航員在抵達月球之後,小心翼翼的入駐了月球基地。
他們在入駐月球基地期間的主要任務就是將這個月球基地完善並運轉起來。
這個時候,他們剛剛將安裝好的小型可控核聚變反應堆正式點火。
由于有了源源不斷的電力支撐,原本只能夠依靠庫存物資保證人類生存的月球基地隨即就開啟了整套維生系統。
這套維生系統乃是月球基地的重中之重。
其中包括了恆溫系統,藻類循環氧系統,水循環系統等等。
這里面的藻類循環氧系統就是趙小侯得到殘缺的藻類基因設計圖之後生出的念頭。
在最初的時候,他在月球基地的設定里,是準備建造一座多層綠色植物園來進行二氧化碳和氧氣的循環過程。
但得到藻類基因設計圖之後,他就改變了想法。
他對藻類進行了一些了解。
相對于綠色植物而言,在同樣體積的情況之下,藻類能夠產生的氧氣要遠遠超過那些高大的綠色植物。
要知道,藍星上90的氧氣都是海洋里的藻類產生的。
畢竟陸地上那些綠色植物僅僅只是一層,而海洋里的藻類則是廣泛生存在01000米的海水之中。
雖說海平面以下200米是陽光充足的,但海水深度1000米以上,也是有微弱陽光的。
這些陽光能夠讓藻類轉換二氧化碳為氧氣。
為此,那個月球基地里的藻類氧循環系統所在的房間足足有30米寬20米長,高10米,佔據了月球基地6分之一的面積,里面裝著6000噸富含藻類的海水。
實際上有幾艘太空采集船都是專門運輸這些海水的。
這6000噸海水里大概有15噸20噸的藻類,在強效陽光燈的不間斷照耀之下,每年能夠產出30噸40噸氧氣。
而每個人類每年消耗氧氣0.273噸。
也就是說,這個藻類循環系統每年能夠支撐110人到150人的氧氣所需。
而趙小侯的登月計劃的前期,月球基地的宇航員大概會維持在30人左右。
也就是說,這個藻類氧循環系統暫時完全夠用了。
如果月球基地之後擴建,增加常駐宇航員的數量,那麼藻類養循環系統再擴建也不遲。
了解到月球基地開始正常運轉之後,趙小侯也沒有急著開啟下一步的小行星帶采礦計劃。
畢竟就目前而言,正式宇航員的數量還不太夠。
一共有21人。
那些預備宇航員雖說都開始陸陸續續登上太空端,前往月球。
但實際上他們都尚未畢業,並沒有得到宇航員教官們的認可。
趙小侯也沒有急著讓他們去采礦。
畢竟小行星帶的情況太復雜了,一個不小心出現事故就麻煩了。
還是讓他們在太空端和月球基地多培訓一段時間比較好。
至少要讓他們熟悉太空環境,對太空環境不再恐懼害怕才行。
實際上就這段時間,登上太空電梯太空端的預備宇航員已經高達300多人。
但這個過程里也有二十多名預備宇航員出現了一些問題。
有的預備宇航員不適合這種太空環境,患上了太空幽閉癥。
有的預備宇航員則是性格太過于毛躁,屢教不改,在操作設備的時候多次出現了較為嚴重的錯誤。
像這些預備宇航員被1號智能ai評判為不適合太空工作。
因而他們都被遣返回了地表。
當然,即便是如此,他們也沒有被直接開除,而是轉為了地面工作人員。
畢竟哪怕是現在的宇航員訓練中心,也是急缺大量熟悉設備的工作人員。
沒辦法,在增加的訓練設備過多,預備宇航員過多的情況之下,總會導致一些問題出現。
據錢本偉估計,整個宇航員訓練中心到後面需要的工作人員大概為3000人。
但現在只有600人。
雖然有很多設備都是智能操作的,但並不是就不需要工作人員了。
趙小侯也不可能將宇航員訓練中心搞成智能實驗室一樣的全智能體系。
什麼食堂,什麼後勤部門都是1號智能ai去掌控,那不可能。
畢竟1號智能ai暫時還是在一定層面上保密的。
再說了,什麼都讓1號智能ai去做的話,會減少很多就業崗位的。
總之一條,以後被淘汰的預備宇航員都會轉入到訓練中心工作。
並且這些被淘汰的預備宇航員也不一定就說永遠沒法上太空了。
到了一些急需宇航員的關頭,趙小侯也不會介意啟用他們的。
當然,這肯定是自願的原則。
至于淘汰的預備宇航員可能會很少。
那不可能。
要知道現在預備宇航員招收這一塊工作已經交到了剛剛組建起來的太空探索公司手上。
並且招收預備宇航員的標準現在也不高。
就如同之前所說的那樣,高中畢業生,身體健康,視力正常,智商正常的話,都是能夠過前面幾道篩選的。
實際上後面幾道篩選之所以會刷下那麼多人,主要是招收預備宇航員的名額總歸是有限的。
而報名的人數一直以來都是很多的。
當然,這一切,趙小侯都交給了錢本偉去負責。
畢竟錢本偉現在不但是太空電梯公司的總裁還是太空探索公司的執行董事兼總裁。
因而錢本偉現在的地位就更高了,但手上的工作也更多了。
他現在還尋思著從小侯科技公司里挖幾個人去幫他呢。
沒法,雖然以前他感覺在小侯科技公司當總裁的時候很累很忙,但和現在一比,他反倒很懷念在小侯科技公司的時候了。
那個時候太清閑了。
每天也就上午忙一點,將文件簽署下去,就沒什麼大事了,最多也就是每隔一段時間去外地的幾個子公司視察一下情況。
和現在根本沒法比。
太空電梯公司一大堆事務需要他決斷,太空探索公司初創更是一堆事務。
喜歡被系統強迫成為大科學家請大家收藏︰()被系統強迫成為大科學家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