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系統強迫成為大科學家

第150章  芯片產業的死刑?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清湯八爪魚 本章︰第150章  芯片產業的死刑?

    這種職稱可不是小侯實驗室自己頒發的職稱,而是國家審核過關,國家頒發的。

    全國範圍內的科研單位,都會承認這個職稱的。

    其含金量是相當高的。

    有很多公司的科研部門里,充斥著大把的研究員,但這些研究員都是公司自己任命的,不被國家承認,出了公司的門,去其它單位,就是普通人了。

    這一天,小侯實驗室里的氣氛都很熱烈。

    趙小侯甚至于還讓公司人事部,將幾個雜工正式入職。

    這幾個本科生雜工已經畢業,之前考研成功之後,趙小侯就給他們引薦了李清源教授和王兵教授,使得他們得以拜入兩位教授門下,就讀碩士。

    也就成為了趙小侯的師弟師妹。

    當然,該跟著兩位教授學的東西,他們自己去學,平時沒事的時候,還是得來實驗室下苦力。

    畢竟工資不是白拿的。

    最關鍵的是,在小侯實驗室內,他們擁有更多的實驗實踐機會。

    現在的小侯實驗室已經將老實驗樓的第二層第三層全部佔據了。

    趙小侯還尋思著是不是再找幾個本科生來打雜。

    畢竟以實驗室現在的規模,人員還是太少了點。

    不過這180納米工藝制程的鍺碳芯片,暫時是不會納入到鍺碳芯片公司的生產範圍。

    現在鍺碳芯片公司在鍺碳芯片產業園區里修建的廠房、生產鏈等等,都是為250納米工藝制程鍺碳芯片的生產服務的。

    這里面主要的原因就是為了試水。

    250納米工藝制程的鍺碳芯片性能相當于14納米 芯片。

    之前就說過,這個工藝制程的 芯片算是中高端芯片的巔峰。

    其廣泛應用于諸多電子產業領域。

    至于低于250納米工藝制程的鍺碳芯片,拿來生產就沒有什麼必要了。

    因而14納米 芯片之下的28納米,32納米等等 芯片,大夏國內已經擁有一定的生產力。

    如果還生產這些性能的鍺碳芯片,那麼之前這些28納米、32納米等等的 芯片產業鏈,就等于剛投資就報廢了。

    這樣會產生巨大的浪費。

    不管從資金上考慮,還是從生產資源上考慮,都會損失很大。

    最關鍵的就是,由此會帶來不小的經濟、社會動蕩,實為不智。

    因而生產250納米工藝制程的鍺碳芯片,用來取代大夏尚且無法自產的14納米工藝制程 芯片,才是最合理的解決方案。

    至于180納米鍺碳芯片,現在研制出來了,但估計也要等250納米鍺碳芯片順利投產之後,才會開始其生產鏈的建設。

    畢竟180納米鍺碳芯片近乎于7納米 芯片的性能,還是穩妥一些,有了鍺碳芯片生產鏈建設的經驗之後再來比較好。

    畢竟這鍺碳芯片的生產和 芯片完全就是兩個概念。

    在離開實驗室之前,趙小侯雖說由于時間緊張,沒有和大家一起出去吃飯慶祝,但還是鼓勵了一下米來娣等人,讓他們朝著130納米工藝進發!

    這130納米工藝的鍺碳芯片,其晶體管密度是180納米的3倍,每平方毫米足足有60萬個晶體管。

    其性能等同于5納米的 芯片。

    有一說一,如果米來娣等人將130納米工藝的鍺碳芯片搞出來,那麼在芯片這一塊,大夏國就等于擁有了最尖端的芯片自產能力。

    雖然說現在一些頂尖的芯片生產廠家叫嚷著要把3納米工藝研究出來。

    但實際上,3納米的 芯片在短時間內是很難突破的。

    這里既有量子隧道效率不斷增大帶來的電子穿越問題,更有晶體管越小,越難實現量產的問題。

    畢竟 原子也是有體積大小的。

    一個 原子的直徑就有0.25納米!

    而工廠化生產的芯片里,一個微型晶體管至少需要50個 原子構成。

    當然,有尖端實驗室里也研制出過7個 原子構成的晶體管。

    但這個沒辦法工廠生產的。

    簡單來說,直徑3納米的晶體管,即便不去計算原子之間因為排斥力而形成的空間距離,一個晶體管的一面也就只能排列10個 原子。

    因而三納米的晶體管,由于晶體管不是正方體,從實際角度上來說,能夠容納的晶體管大約為70多個。

    而微型晶體管的極限就是50個 原子。

    再低于這個量的話,量子隧道效應將會大幅提升,導致制成的芯片完全無法使用。

    由此可見,這3納米芯片的難度會有多大。

    就算是進入工廠化生產,其廢品率也會大到一個讓人無法承受的地步,其成本會讓出廠的芯片貴得要死。

    當然,也不是說3納米芯片以後就完全沒機會。

    如果尖端實驗室里的7個 原子構成的晶體管能夠投入工廠化生產,那麼3納米芯片的良品率也會隨之提升很多,甚至于讓整個 芯片產業煥發新春。

    但那需要很多時間和資金的投入。

    並且就算是如此,其性價比要遠遠低于鍺碳芯片。

    因而130納米鍺碳芯片搞出來的話,就基本上可以判 芯片產業的死刑了。

    忙完了實驗室里的事情,這邊學術報告會也籌備好了。

    願意來的數學家也都來了,入住在青花大學旁邊的美樂酒店里。

    至于學術報告會的時間,也定好了,明天上午9點,在青花大學的大禮堂里舉行。

    這次過來的數學家和趙小侯之前的判斷是相近了。

    基本上都是國內的數學家,其中幾位早就退休,安享晚年的老數學家也來了。

    並且從劉主任拿來的登記表上可以看出,這次還來了幾位外國的數學家。

    其中最引起趙小侯注意的就是來自于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的薩爾納克教授。

    他是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的終身教員,致力于分析數論的研究,在其他科學領域如物理學和計算機科學也有重要的貢獻。

    當然,薩爾納克最讓人所知的就是解決了數學中一個著名的未解問題,即希爾伯特第十一個問題。

    這讓趙小侯都有些驚異,這樣一位數學家居然會來參加自己的學術報告會,看來他應該是看懂了些東西。

    喜歡被系統強迫成為大科學家請大家收藏︰()被系統強迫成為大科學家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被系統強迫成為大科學家》,方便以後閱讀被系統強迫成為大科學家第150章  芯片產業的死刑?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被系統強迫成為大科學家第150章  芯片產業的死刑?並對被系統強迫成為大科學家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