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親是曹操

第134章 官督民辦(2)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星辰劍客 本章︰第134章 官督民辦(2)

    “公子,這似乎不太妥當吧?畢竟商賈重利,將如此重要的事,分出部分叫民間參與,其中的變數太多了。”

    “是啊公子,丞相是發檄文,以聲討汝南袁氏,但具體如何開展,怎樣進行,這都是對外嚴格保密的。”

    “此事確實要考慮好,向河南尹、濟南國兩地輸送糧草軍需,一旦對外有所泄露,難保袁紹麾下猜不到什麼。”

    “這個必須要考慮到,萬一袁紹于戰前知曉這些,在冀幽並三州做出調整,這對我軍就不太有利了,不管怎樣,我軍這次是北渡黃河出戰的。”

    “還有一點,也是務必要考慮的,即一旦戰事焦灼拖至隆冬,黃河有冰封之處,則袁紹必有出兵奇襲糧草之舉,這……”

    僅是短暫的沉默,閻象、婁圭、袁渙、劉曄一行,紛紛講出心中所憂,前線的仗,不是想當然就能打起來的,這要將方方面面都考慮到。

    戰前的,戰中的,戰後的。

    內部的,外部的。

    這些還僅是既定的,還有不確定的。

    如是否會遭災,是否會出現騷亂,是否會有別的勢力參與,是否……這些不可控的因素太多了。

    正如兵法雲,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于無算乎?

    對于閻象他們的反應,曹昂是一點都不感到意外。

    曹昂深知他麾下這幾位謀主所言,皆是出于對全局的深思熟慮,才會對自己講這些的,這是不摻雜任何私心的。

    上述所講這些,都是基于一點。

    即四世三公的袁氏。

    只門生故吏這一項,就會有眾多變數。

    哪怕現在袁紹今非昔比了,但是根基還是有的,有些事即便有苗頭了,有趨勢了,但不到最後一刻,有些人的心是不會死的。

    這就是事實。

    如此重要的一戰,誰又能確保萬無一失?

    誰又能保證袁紹麾下的人,就一定聯系不到在曹操治下的?

    即便是眼下袁紹內部不穩,但其影響力依舊不可小覷。

    別的就不多說了,只一個許都,真要有人暗中與袁紹勾連,就想做那鋌而走險之事,這是能杜絕的嗎?

    在此等大背景下,將牽扯眾多的後勤保障,分出部分交由民間參與,這是很容易出現意外的。

    除了上述這些,其實還有一點,是很多人想到卻不好說出口的,那便是民間勢力一旦參與,難免不會被有心人利用,借機囤積居奇,抬高諸價,甚至暗中資助敵方,以求戰事可以遲延很久。

    這等隱患雖不顯于明面,卻如暗流涌動難以防範。

    一旦發生這種狀況,就難保另一件事不發生。

    即在曹操麾下的部分將校,尤其是那些與袁紹有淵源的,他們是否會滋生出別的想法,甚至在暗中有所動呢?

    人心是最難把控的。

    而這種種思慮,皆是戰前未可輕忽之暗局,尤其是此役一旦打響,勢必會成為天下矚目的存在,這更要謹慎對待才行,不然稍有不慎啊,就可能引起連鎖反應,繼而打破曹氏騰起之勢。

    “諸公諸君之憂,某是知曉的。”

    曹昂目光堅定,掃視堂內眾人,“諸位所言也非妄言,而是有種種考量,不過某只講一言,如若前線所需,皆由征東將軍府籌措、調配、轉運的話,這所耗人力物力財力之巨,恐難以持久維系!!”

    “這不是百里,而是延綿千里。”

    “其中難度多大,某不多言,諸公諸君也都知曉,想確保前線戰事不受供應影響,就必須要有取舍,兵事千變萬化,唯因勢利導,方能確保勝算,以某之見,民間之力不可盡用,然也不可全棄,其中分寸,要細細拿捏把控。”

    曹昂沒有上來就否定閻象、婁圭他們所言,而是以一種較為隱晦的方式,將自己所想所定的立場講出來。

    該強勢的時候是要強勢。

    但該柔和時必須要柔和。

    畢竟閻象、婁圭他們所講,是基于為曹氏謀劃才講的,曹昂不能寒了他們的心,這是上位者的大忌。

    曹昂講出這番話時,閻象他們露出各異神色。

    有的微微頷首,似有所思,有的則低頭不語,顯然在權衡其中利害。

    堂內一時沉寂。

    不過在這沉寂下,曹昂看到賈詡若有所思,顯然自己在其中蘊藏的深意,賈詡是有所察覺了。

    其實曹昂提及的謀劃,就是類似開中法的舉措。

    讓參與到運輸的群體,按期保量的將各項軍需及糧草運抵前線,再由前線開具對應的票據,這樣即可持票據回轉襄陽,換取相應的錢財,鹽,絲絹,琉璃,紙張等,以此減輕征東將軍府的壓力。

    當然有些細節是不一樣的。

    曹昂是想通過此戰,試行出一套能維系數十載的模式,以此確保在今後對外征伐時,有效調動民間資源,減輕不必要開支,繼而避免持續征伐下,不會使中樞將壓力轉移到底層群體身上。

    這是必須要考慮的事情。

    想要解決周邊異族勢力,以避免已知事情發生,就必須要以武力征服,教化為輔,沒有前者的震懾,後者就是無根浮萍。

    可如此一來,錢糧消耗就是流水一般。

    問題是做這些事情時,本土還有很多事要做,內外兼濟是今後一段時期內的常態,不尋得一個相對平穩的法子,遲早是有崩潰的那日。

    二世而亡之事,曹昂可不希望發生在曹氏身上。

    “公子,詡有一問。”

    在此等態勢下,賈詡緩緩開口,抬手對曹昂作揖行禮,“適才公子提及以征東將軍府的名義,向各州郡國所設商行,明確派發一批批訂單。”

    “詡是不是可以理解為,這個明確,不是各州郡國所設商行,皆能參與此事的,此需征東將軍府先行篩定?”

    嗯?

    閻象、婁圭他們生疑的看向賈詡。

    透過賈詡所講,他們似發現自己最初想的有所偏移。

    亦是想到這,眾人遂看向了曹昂。

    “不錯。”

    迎著投來的注視,曹昂淡淡一笑,“可以入選此事的群體,需在此前購置過征東將軍府對外頒售的特別債券,根據購置規模明確位次,而這只是初篩。”

    “通過征東將軍府初篩的,若有想參與運轉各項軍需及糧草之念,可根據所定位次,向征東將軍府上繳一筆錢財,以作抵押。”

    “這個錢,征東將軍府是不收的,等到與汝南袁氏,跟袁紹的對戰結束了,是會如數奉還的。”

    果然是這樣!!

    賈詡心中暗道,這招實在是太高明了。

    以此誘人利益,必能將荊豫徐揚交五州給調動起來,而一項特別債券,就將多數群體給刷下來,如此落差就出現了。

    擁有資格的,會被這給挑動起來。

    而失去資格的,心中肯定有不甘。

    這是會誘發很多變數的。

    但賈詡想到的,卻是對征東將軍府最有利的。

    即在此後,征東將軍府對外頒售特別債券,恐參與購置的群體會增多,即便不為得到此利,也為今後征伐江東謀勢。

    既然跟汝南袁氏能這樣搞,那征伐富春孫氏為何就不能?

    一旦有了這個想法,勢必會有人願意提前投資的。

    畢竟參與到前線輸送,就能得到鹽、絲絹、琉璃、紙等熱銷份額,且能在荊豫徐揚交五州治下販賣,這能獲取的利可太大了啊!!

    而說回到正題。

    擁有入選資格,並不代表一定能參與。

    想參與,就必須要繳納一筆錢。

    這個錢,是需要等大戰結束才給,這是不是在此期間暫挪他用?畢竟這個戰事結束,如何裁定,是在曹氏這邊的。

    這個錢肯定要給,但怎麼給,解釋權在征東將軍府這邊。

    還有一點,即便是給錢,是給舊五銖,還是給新五銖,甚至是新制錢,這個是需征東將軍府來定的。

    至于閻象他們擔憂的,這從入選時就給不斷縮小了。

    有資格參與其中的,即便真有一些,是揣著別的心思的,那親軍校尉部也不是擺設啊!!

    “詡以為此事可為!!”

    想到這里,賈詡收斂心神,鄭重朝曹昂一拜。

    果然是猜到了!!

    見賈詡如此,曹昂表面沒有變化,心中卻生出喜意。

    自己的想法能被人猜到,對此曹昂是高興的。

    尤其最先猜到的是賈詡。

    這就對之後的謀劃,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戰爭商人,這在今後一段時期,是必須要存在的。’

    曹昂心中暗暗思量,‘特別是對外征伐下,將部分糧草及軍需轉運,以競拍的形式,叫部分群體參與其中,這是能有效減輕中樞壓力的。’

    ‘再一個,戰場繳獲及時變現,能夠有效提振士氣的同時,還能將戰爭投入減少,這是必須要解決的,至于說轉移的風險,那是隨軍的戰爭商人要考慮的。’

    這件事,曹昂考慮了很久。

    只是沒有機會試行,所以才沒有提及。

    但現在有機會了,曹昂就想嘗試一下。

    對戰袁紹是個開始,征伐江東是次改進,如果真的可行的話,後續攻略益州,漢中,關中,涼州,幽州等地,這都是能不斷完善的。

    當然這是把雙刃劍。

    不能只看好的一面,從而忽略不好的。

    最直接的,就是長期推行的話,勢必會滋生出一個復合利益群體,他們會為了自身利益,從而煽動著戰爭情緒,從而將中樞給裹挾其中。

    一旦形成這種勢頭,則今後曹氏必將陷入好戰之下。

    國雖大,好戰必亡。

    甚至更嚴重一些,是戰爭商人跟軍中將校有所聯系,那危害就更大了,這極易催生出軍閥勢起,藩鎮割據之勢。

    當然這種勢頭,是需要十幾年,甚至更久才能催生出的。

    但十幾年對于曹氏來說,尤其是對曹昂而言,已經足夠漫長了,這足以去把很多事給做成。

    待到那個時候,趁著這股苗頭沒興起前扼殺掉,就是曹昂必然會做的事情。

    “此事的爭議不小啊。”

    此等態勢下,在角落站著的曹演,看著一言不發的閻象、婁圭等人,又看了看表明態度的賈詡,低聲對身旁的曹沖說道。

    “這是必然的。”

    曹沖低聲回道︰“畢竟這牽扯到的太多了,而父親發檄文聲討汝南袁氏,又將聚攏兵將征伐袁紹,本就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萬一期間出任何差池,這影響到的就不止是這一戰了,這更會影響到天下大勢。”

    講到這里,曹沖的目光,定格在自家大兄身上。

    只見曹昂神情如常,眼神中不時閃過一絲銳利,很顯然,對于這件事,自家大兄的態度很明確。

    那就是要推行此事。

    但在態度上卻沒有像以往那般強硬。

    或許正是因為此次推行的牽涉太廣,涉及的利益太多,而蘊藏的隱患與風險過大,所以自家大兄才沒有太過強硬。

    “此事不急著做決斷。”

    曹昂撩了撩袍袖,看向堂內眾人,“諸公諸君等離去後,再好好想一想,等後日吧,再對此事進行定奪。”

    “至于別的,就按定下的來辦,不管先前戰事怎樣,征東將軍府這邊,必須要將該做的做好!!”

    “喏!!”

    眾人轟然應諾道。

    有些事情可以急,但有些事情卻不能,曹昂不希望因為一些事,就影響到自己麾下的安穩。

    他需要的是一個穩定的團隊,只有這樣,在曹操領軍與袁紹展開決戰下,他才能確保後方無虞。

    尤其是在征戰期間,出現一系列變數,甚至是戰爭,也不至于說因為戰前就起的分歧,從而無力去解決這些。

    求同存異。

    這在不知不覺間,已成為曹昂麾下必須要有的,甚至隨著時間的推移,該勢會上升到整個曹氏麾下。

    曹昂不可能為了自己所想,就不顧及麾下的想法,畢竟他所籌謀的很多事,並非是靠他一人就能解決與落實的。

    更別提曹氏勢力不斷擴張,所轄地盤不斷增加,這所帶來的局面會越來越復雜,這就需要更多的人,能夠在決策層,執行層去發揮才智與作用。只有這樣,曹氏的根基才會愈發穩固。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我的父親是曹操》,方便以後閱讀我的父親是曹操第134章 官督民辦(2)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我的父親是曹操第134章 官督民辦(2)並對我的父親是曹操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