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沙︰我在時間縫隙里整活

第219章 三國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凍山示月 本章︰第219章 三國

    哇,听起來你正在構思一個關于穿越的故事呢!三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非常精彩的時期,充滿了英雄、謀略和戰爭。如果你想要創作一個故事,我可以幫你提供一些背景信息,或者一起構思情節。不過,記得這只是一個虛構的故事哦,現實中我們是無法穿越時空的。需要我幫你構思故事的某個部分嗎?

    如果蕭處楠和時間穿越到了三國時期,他們與這些歷史人物的互動可能會非常有趣和富有挑戰性。以下是一些建議︰

    1. 了解文化和禮儀︰首先,他們需要了解當時的文化和禮儀,以便更好地融入這個時代。三國時期的禮儀和現代大不相同,了解這些可以幫助他們避免冒犯重要的人物。

    2. 學習語言︰雖然普通話是現代漢語的標準,但三國時期的語言可能有所不同。他們需要學習當時的語言,以便與當地人交流。

    3. 觀察和學習︰他們應該觀察這些歷史人物的行為和決策,學習他們的智慧和策略。

    4. 建立信任︰與這些歷史人物建立信任關系是非常重要的。他們可以通過幫助他們解決問題或提供有價值的建議來贏得信任。

    5. 謹慎行事︰由于他們對歷史的影響可能會改變未來的走向,他們需要謹慎行事,避免做出可能引起重大歷史變動的行為。

    6. 利用現代知識︰他們可以利用自己的現代知識來幫助這些歷史人物,比如在醫學、農業、工程等領域提供建議。

    7. 保持低調︰在三國時期,政治斗爭非常激烈,他們應該盡量保持低調,避免卷入不必要的紛爭。

    8. 尋找盟友︰他們可以尋找一些有共同目標的盟友,比如諸葛亮,他們可以提供一些現代的策略和知識來幫助他。

    9. 尊重歷史︰盡管他們可能會想要改變某些歷史事件的結果,但他們應該尊重歷史的發展,避免做出可能對歷史產生負面影響的改變。

    10. 尋找回家的方法︰最後,他們需要尋找回到現代的方法,無論是通過科學實驗還是尋找傳說中的神秘力量。

    記住,這些都是虛構的設想,實際上我們無法穿越時空。但這樣的想象可以激發創造力,為創作故事提供靈感。

    如果蕭處楠和時間穿越到三國時期,為了避免被當作間諜或刺客,他們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融入當地社會︰盡快學習和模仿當地的語言、服飾和行為習慣,以減少引起懷疑的可能性。

    2. 獲取身份︰嘗試獲取一個合理的身份,比如商人、學者或手藝人,這樣他們就可以在社會中有一個正當的角色。

    3. 避免敏感話題︰不要談論未來的知識或現代的事物,這可能會引起懷疑。

    4. 保持低調︰避免在公共場合展示異常的知識和技能,這可能會引起不必要的注意。

    5. 建立信譽︰通過幫助當地人解決問題或提供有價值的服務來建立良好的聲譽。

    6. 結交朋友︰與當地有影響力的人建立友誼,這樣他們可以在需要的時候得到保護。

    7. 避免政治︰三國時期政治斗爭激烈,他們應該盡量避免參與政治活動。

    8. 學習自衛︰學習一些基本的自衛技巧,以防萬一需要保護自己。

    9. 了解法律和習俗︰了解當地的法律和習俗,避免無意中觸犯法律。

    10. 保持警惕︰始終保持警惕,注意周圍環境和可能的威脅。

    11. 準備應急計劃︰制定一個應急計劃,以防萬一他們被懷疑或追捕。

    12. 尋找同伴︰如果可能的話,找到其他穿越者或者志同道合的人,共同應對可能的困難。

    13. 利用智慧︰利用自己的智慧和知識,巧妙地避開危險。

    14. 保持冷靜︰在任何情況下都保持冷靜,不要因為恐慌而做出錯誤的決定。

    通過這些措施,蕭處楠和時間可以盡可能地避免被當作間諜或刺客,安全地在三國時期生存下去。

    如果蕭處楠和時間穿越到了三國時期,為了避免被當作異端或巫師,他們應該采取以下措施︰

    1. 了解並尊重當地的宗教信仰︰他們應該學習當時的宗教教義和儀式,避免發表與主流宗教信仰相悖的言論。

    2. 避免展示未知的或超自然的能力︰在那個時代,任何超出常規的能力和知識都可能被視為巫術或邪惡的力量。

    6. 避免參與政治和軍事活動︰三國時期政治斗爭激烈,他們應該盡量避免參與這些活動,以免被卷入其中。

    7. 尋求當地有影響力的人物保護︰如果可能,他們可以尋求當地有影響力的人物,如官員或宗教領袖的保護。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8. 了解法律和習俗︰了解當時的法律和習俗,避免觸犯法律或習俗。

    通過上述措施,蕭處楠和時間可以降低在三國時期被當作異端或巫師的風險。

    三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重要的時期,也是一個動蕩和戰火連綿不斷的時期。在這個時期,各個國家的統治者和知識分子們都有著各自不同的思想和理念。這些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當時的政治、軍事和文化狀況,對中國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在宗教和思想領域,三國時期出現了一些著名的宗教領袖和思想家︰

    1. 嵇康︰三國時期曹魏時著名思想家、音樂家、文學家。正始末年與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學新風,主張“越名教而任自然”、“審貴賤而通物情”,為“竹林七賢”的精神領袖。

    2. 張角︰太平道的創立者,自稱大賢良師,以符水咒說為人治病,廣收門徒,創立了太平道。他領導的黃巾起義是三國時期的重大事件之一。

    3. 王弼︰出身官僚世家,是魏晉時期的著名玄學家,對《老子》和《周易》有深入的研究和注解,提出了“以無為本”的哲學思想。

    4. 支謙︰三國時期著名的佛教翻譯家,他翻譯了多部佛教經典,對中國佛教的傳播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5. 康僧會︰三國時期著名的佛教翻譯家和傳播者,他翻譯了《六度集經》等佛教經典,對江南佛教的傳播有重要影響。

    這些宗教領袖和思想家不僅在當時有著重要的影響力,而且他們的思想和教義對後世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有效地整合市場反饋和同行評議的結果,為現代政府和社會的人才選拔和使用提供可靠的依據。

    【注︰摘自百度百科︰

    三國220年—280年),是中國歷史時期。包括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權。

    虎豹騎

    關于曹操最精銳的虎豹騎部隊,《三國演義》里幾乎沒有提及,倒是《三國志》里有所記載。首先虎豹騎的統領歷來都是曹氏將領,比如曹純、曹休和曹真。大家都知道曹操最信任曹氏將領,虎豹騎歷來由曹氏將領統帥,由此可見其重要。《三國志•魏書》注︰“純所督虎豹騎,皆天下驍銳,或從百人將補之。”其精銳可見一斑。

    西涼鐵騎

    西涼鐵騎即涼州鐵騎,並非某一支軍隊的特稱,而是涼州地區所出精銳部隊的統稱。《三國演義》記載中的西涼鐵騎。東漢末年其代表勢力分為兩支,一支是董卓,董卓死後由部將李�菗U歟 渲姓偶謾 判濉 眾肌 戊小ぇ8  烊佟  健 帷 啦嫉染淺鱟哉庖慌傘A硪恢 鍬硤   歟 舐沓 倘撾髁咕琢 br />
    白馬義從

    白馬義從原指跟隨東漢末群雄之一公孫瓚的那些善射之士。公孫瓚在與胡人的對戰中,深深的感覺一隊精銳騎兵的重要性。因此,以那些善射之士為原形,組建了一支輕騎部隊,命名為“白馬義從”。

    陷陣營

    陷陣營是東漢末期一支獨特的部隊,人數不多,但作戰極為勇猛,它的指揮官是呂布手下的大將高順。人稱高順“所將八百余兵,號為千人,鎧甲具皆精練齊整,每所攻擊無不破者,名為‘陷陣營’”。全軍僅有八百余人,個個驍勇善戰,裝備配制精良。呂布逃出長安包括一干將領,才百余騎兵。加上後勤軍工補給問題,能讓呂布放手高順籌備精練鎧甲,陷陣營組建時間最早應是呂布佔據濮陽時期。《三國志》原文並沒提到陷陣營,而是後來南朝宋的裴松之給《三國志》注解時引用《英雄記》的內容,對其評價頗高。

    曹魏國號來源于曹操所建的魏王國。東漢建安十八年213年)五月,漢獻帝冊封曹操為魏公,加九錫、建魏國,定國都于鄴城。魏公國擁有冀州十郡之地,置丞相、太尉、大將軍等百官。 [86]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四月,漢獻帝冊封曹操為魏王,邑三萬戶,位在諸侯王上,奏事不稱臣,受詔不拜,以天子旒冕、車服、旌旗、禮樂郊祀天地,出入得稱警蹕,宗廟、祖、臘皆如漢制,國都鄴城,王子皆為列侯。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十月,漢獻帝又賜予曹操王冕十有二旒,乘金根車,駕六馬,設五時副車。 [87]

    蜀漢政權自稱“漢”,不稱“蜀”。《三國志》陳壽開始正式用“蜀”代稱劉備建立的“漢”國,以與建都長安的西漢王朝以及建都洛陽的東漢王朝區別。如《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 詔策曰 “惟君體資文武,明�y瞥希 芤磐泄攏 鋦ˉ薰  嘆宋  敬婢嘎遙渾頰Γ 匏瓴徽鰨 裎 杖唬 虯嘶模  ㄊ夤τ詡競邯�,參伊、周之巨勛。” [85]劉禪在詔策中說諸葛亮將建特殊的功勞在“季漢”,“季漢”上承“西漢”“東漢”,即指“漢”政權。除皇帝在詔書策令中自稱“漢”外,大臣也多言之。《魏志》中記載多稱為“蜀”,以地名貶稱,丑化敵國。後人評價多采用魏國的方法,即稱“漢”為“蜀漢”,采取地域加國號的方法,部分反映蜀漢政權國號是“漢”。 [84]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魏黃初二年221年),曹丕稱帝後,孫權遣使請求成為魏的藩屬,八月,曹丕賜孫權九錫,冊封其為吳王。 [89]吳黃龍元年229年),孫權在武昌正式稱帝,國號“吳”,史稱孫吳。 [88]

    魏文帝曹丕

    漢昭烈帝劉備

    吳大帝孫權

    黃巾起義

    三國時期開始的時間一般分成狹義及廣義。狹義是220年曹丕逼漢獻帝禪讓,建國曹魏,東漢滅亡開始,廣義是184年黃巾起義開始。歷史學家多注重三國鼎立的形成與過程,自184年東漢開始失去政權實體及群雄割據,形成了三國雛型至曹魏代漢為止,所以往往將184年到220年的時間納入三國時期。 [3] [3233]

    黃巾起義

    東漢末年,外戚專權,宦官秉政,政治腐敗,天災不斷,卻又賦稅繁重,人民“寒不敢衣,饑不敢食。民有斯厄,而莫之恤” [83]。

    漢靈帝中平元年184年),太平道首領張角及兄弟張梁和張寶率信徒發起民變,史稱黃巾起義,迅速發展到數百萬追隨者,引起全國性的戰亂 [7]。從此也開始了近一百年的戰亂時代。漢靈帝派皇甫嵩、盧植及朱雋等率中央軍壓制,又令地方州郡政府和豪強地主招募軍隊協助。最後黃巾軍的主力雖然很快被擊潰,不過余部仍然散布各地。隨著各地山賊土匪陸續出現,漢朝的中央軍精疲力竭 [8]。黃巾起義被鎮壓後,外戚、宦官在內斗中失去權柄。

    188年漢靈帝采納劉焉的建議,將負責監察各郡的刺史賦予兼有地方軍政權力,以加強對各郡的控管,並且將部分刺史升為州牧,由劉姓宗室或重臣擔任 [9]。這一措施使得州正式成為一級行政區,雖有利于鎮壓各地叛亂,但當朝廷發生內亂後,掌握地方權力的州牧及刺史紛紛割據一方,不再受朝廷節制。例如益州牧劉焉割據巴蜀,借由五斗米道首領張魯佔領漢中,切斷與朝廷的關系。東漢為解決黃巾之亂而制定的州牧制度,在朝廷不斷衰弱下,反而開啟群雄割據的局面。

    中平六年 [63]189年),漢靈帝駕崩, [55]戚宦之爭又起。宦官蹇碩等意圖殺害外戚大將軍何進,改立太子劉辯弟陳留王劉協。漢少帝劉辯順利繼立後,何進又與袁紹等士大夫企圖去除以張讓為首的十常侍及其他宦官。何進還令涼州董卓、並州丁原帶兵增援。宦官們先發制人,在董卓軍到達洛陽前殺死何進。而袁紹則以為何進報仇為名率軍入宮,殺死十常侍等宦官二千人。雖然困擾東漢上百年的外戚與宦官之爭就此終結,卻也方便了率軍入都城的董卓順勢奪取朝政大權。 [3]

    群雄割據

    曹操 [16]

    初平三年192年),董卓最後被司徒王允和部下呂布等合謀刺殺。討伐董卓之戰結束後,各地方軍閥不再理會東漢中央政權的號令,轉而發展各自的勢力。原董卓部下張濟因軍中缺糧,途徑荊州南陽掠奪,在攻打穰城時戰死。其軍隊由佷子張繡繼承後,反被荊州牧劉表安置在宛城,聯手抵御曹操。

    黃巾起義時,孫堅率一千五百余人隨朱�y到中原鎮壓黃巾,後轉戰于涼州和荊州江南諸郡。董卓之亂時,孫堅參加討伐董卓的關東聯軍,在洛陽意外得到玉璽。隸屬于袁術。在奉命進攻荊州刺史劉表之時,在峴山被劉表部下黃祖射殺。孫堅死後,其子孫策統領部眾,約于興平元年194年)向袁術獻玉璽後借三千兵馬離開袁術,帶領孫堅舊部開始向江東發展,得周瑜等人相助,于196年到199年間在江東四處征戰逐劉繇,降王朗,殺許貢。196年獻帝遷許都以後,孫策拒袁術而聯曹操,受封為吳侯。最後孫策獨領江東,與劉表對峙,並等待時機北上中原。199年,孫策擊破廬江太守劉勛,吞並其部,並取得豫章郡地。200年孫策出游打獵,被許貢門客刺殺。孫策死,其弟孫權統眾霸江東。

    官渡之戰

    194年,益州牧劉焉病死,其子劉璋接任,與漢中的張魯決裂,兩方對峙。馬騰、韓遂等人則于涼州、雍州一帶各自發展勢力。公孫瓚擊敗劉虞後雄踞幽州,最後被袁紹滅亡。東遷的呂布先是奪取曹操的兗州,被擊敗後先附劉備,接著奪其領地徐州,最後被曹操于下邳抓獲處死。劉備繼任病故的陶謙成為徐州牧,但先後因呂布及曹操而失去徐州,不得不依附河北袁紹,後又逃到汝南試圖建立勢力。

    此時期各勢力中成績最突出的是袁紹與曹操,袁紹先用計佔據韓馥的冀州,繼而打敗田楷、臧洪、公孫瓚等人,掌握青、冀、幽、並四州,雄霸河北,氣勢強勁。曹操四處征戰,收編黃巾軍余部男女老少約十萬人,擇其精銳組成了著名的“青州軍”,幾經轉折,控制了兗州。曹操憑借“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政治優勢,奉立東逃的獻帝于許昌後,借由朝廷名義來討伐各地群雄;經過多年的南征北戰,先後破袁術、滅呂布、降張繡、逐劉備。勢力發展成兗、豫、徐三州、部分司隸、雍州等中原地區。由于袁曹雙方的勢力持續壯大,最後發生了決戰。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建安五年200年),在官渡之戰中,接受許攸的建議,曹操親自率兵火燒袁紹的軍糧,以少勝多,擊敗了河北強大的割據勢力袁紹。曹操又通過幾年時間,消滅了袁紹三個兒子袁譚、袁熙、袁尚的勢力。在白狼山之戰中,派遣大將張遼率領先鋒部隊大破烏桓並斬殺烏桓單于蹋頓,隨後又平定遼東,最終統一了北方。

    隨著曹操對北方的統一和屯田制、租調制的施行,北方社會趨于穩定,生產力逐漸恢復。政府修整道路,興建水利,便利了交通和槽運。恢復的冶鐵業中,水排得到推廣,絲織業也興盛起來。商品交換漸有起色,魏明帝時重新頒用錢幣。洛陽、鄴城、睢陽都日趨繁華。曹操進駐冀州後頒行租調制。

    三分之勢

    赤壁之戰

    188年,漢宗室劉焉出任益州牧。興平元年194年 [67]),劉焉死,子劉璋繼任。劉焉、劉璋相繼鎮壓了當地豪強的反抗。建安十二年207年 [70]),劉備邀諸葛亮為輔佐,提出“隆中對”戰略思想。

    曹操統一北方後,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乘劉表病亡、荊州不穩之時,率大軍南下征荊州,劉琮束手投降,寄身荊州的劉備離開新野,南下江陵,途中被曹軍擊敗,逃至夏口。曹操對江東虎視眈眈。在劉備謀士諸葛亮與孫權謀臣魯肅的共同推動下,孫劉結盟,共抗曹軍,周瑜以火攻之計大破曹操 [41],孫劉聯軍以少勝多,取得了赤壁之戰的勝利,曹操被迫退回北方。

    赤壁之戰後曹軍退回北方後,于建安十六年 [60]211年)擊破關中馬超、韓遂等部 [4],又命夏侯淵西征,消滅了韓遂、宋建等割據勢力,將涼州納入“魏”的勢力範圍之內,統一北方,促使三國鼎立形成。孫權主要軍事活動在淮南。赤壁之戰後,曹操軍屢攻濡須地區,雙方互有勝負。此後曹操數次南下,孫權亦曾數次北上,雙方均未獲得大的進展。

    建安十六年211年),劉璋邀請劉備率部進入益州,使擊保據漢中的張魯。逐步佔據了原來劉璋的地盤。

    建安十九年214年), 曹操稱魏公,十月漢獻帝與伏後密謀除曹操,事泄,曹操誅殺眾人。劉璋投降劉備,劉備自領益州牧。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曹操稱魏王,建都于鄴。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從曹軍手中奪得漢中,勢力達到了極盛,自稱漢中王。曹操大軍前來欲奪回漢中,不成,于是從漢中退向長安。 [56]

    孫劉交惡

    孫權、劉備雙方也開始各自爭奪荊州。210年,孫權吞並交趾士㗁瞗@〉枚 習氡 11年,徙治秣陵,次年212年 [72]),改秣陵為建業。劉備也乘勢佔據荊州五郡,成功逼降荊南四郡;周瑜奪取荊州重要戰略要地南郡 [10] [42]。

    夷陵之戰

    劉備大將關羽北攻樊,呂蒙上疏孫權說︰“羽討樊而多留備兵,必恐蒙圖其後故也。蒙常有病,乞分士眾還建業,以治疾為名。羽聞之,必撤備兵,盡赴襄陽。大軍浮江,晝夜馳上,襲其空虛,則南郡可下,而羽可禽也。”呂蒙遂假稱病重,孫權也明令召呂蒙回建業治病。關羽信以為真,把留在江陵、公安的軍隊調出一部分赴襄陽。孫權得到消息,即令呂蒙進兵。呂蒙到尋陽今江西九江)把精兵埋伏在船倉里,偽裝商人船只,晝夜兼行,遂到南郡。士仁、麋芳不戰而降。關羽戰士家屬,盡在江陵,呂蒙都好生款待,問所不足,疾病給醫藥,饑寒賜衣糧。關羽听得江陵被孫權偷襲,從前線撤回。將士听到家中平安,生活很好,都不願跟關羽打仗。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十二月,關羽敗走麥城,至漳鄉今湖北荊門西),被孫權軍隊擒獲,殺死,孫權取得荊州。 [47]孫權佔領荊州六郡大部,隔三峽與漢軍相持,限制了蜀漢出峽發展。

    三國鼎立

    劉備 [56]

    黃初元年 [64]220年)正月,曹操死,同年十月,曹丕篡漢稱帝,建都洛陽,國號“魏”,建元黃初,史稱“曹魏”。因為漢朝滅亡,三國時代也就從此正式開始。

    章武元年 [65]221年),劉備為了延續漢朝、興復漢室,于成都稱帝為大漢皇帝,國號“漢”,建元章武,史稱“蜀漢”。 [46]漢置益州,自秦嶺至于南中。有戶二十八萬,人口九十四萬,吏四萬,兵十萬余。劉備為報孫權奪荊州、殺關羽之仇,在稱帝後不久,就率數萬大軍東討孫權。221年 [69],張飛被殺,劉備出兵與吳軍相持于夷陵,亭一戰,被吳將陸遜擊敗,退回益州,劉備不久便駕崩于白帝城。蜀漢實力大損,成為三國中最弱小的一國。之後不久,在諸葛亮、孫權的努力下,蜀漢和東吳恢復結盟關系,共抗曹魏。

    孫權于222年被魏文帝曹丕封為吳王,229年在武昌今湖北鄂城)稱帝,國號“吳”,改元黃龍元年,史稱“東吳”。後又遷都建業,有揚、荊、交三州。有戶五十二萬余,人口二百三十萬,吏三萬余,兵二十三萬。至此,三國鼎立局面正式形成。南北之間雖然還常有戰事發生,有時規模還比較大,但是總的說來,力量大體平衡,鼎足之勢維持了四十余年之久。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蜀漢北伐

    劉備病死後,劉禪繼位為帝,諸葛亮輔佐劉禪,此時蜀漢國內處境十分困難︰西南夷接連叛亂;益州郡豪強雍執太守,求附于吳;柯太守朱褒、越竂太守高定都響應雍,南中地區動亂擴大。225年,諸葛亮南征,此時孟獲已代雍據南中。當年秋天,諸葛亮打敗孟獲,南中平定。諸葛亮把夷人渠帥移置成都為官,把南中青羌編為軍隊。

    228年,諸葛亮開始北伐曹魏。以後三年,諸葛亮又屢次北伐,都由于軍糧不濟,沒有成功。234年第五次北伐,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蜀漢北伐停頓。諸葛亮死後,蔣琬、費等人相繼為相,因循守成。258年以後,宦官黃皓等人擅權,政治腐敗。蜀漢大將姜維繼續北伐,受到朝廷和宦官掣肘,致使屢次勞而無功。

    司馬氏趁時立功,當反抗力量都被消滅以後,于263年,司馬昭派鐘會、鄧艾、諸葛緒分兵三路南下進攻蜀漢,魏蜀兩軍發生拉鋸戰,鐘會帶領的魏軍主力部隊被姜維擋于劍閣前,鄧艾避開姜維的鋒芒,領兵抄陰平小路直取涪城,進逼成都,蜀漢後主劉禪投降,姜維假裝投降,欲借鐘會之手復興漢室,然而最終計策失敗,鄧艾、鐘會、姜維盡皆被殺,劉禪被司馬昭封為安樂公,蜀漢滅亡。

    蜀漢傳二帝,國祚共四十三年。

    司馬篡魏

    魏帝曹芳在位時,發生了輔政的宗室曹爽和太尉司馬懿的權力之爭。曹爽重用名士“台中三狗” [73]及李勝、畢軌等人,排斥司馬懿。司馬氏是東漢以來的世家大族,司馬懿本人又富于謀略,屢建軍功。238年,他率軍平定公孫淵之叛,使遼東重新歸入魏版圖。

    正始十年249年),司馬懿又乘曹爽奉曹芳出洛陽城謁高平陵的機會發動政變,處死曹爽及其黨羽,獨攬朝政大權,史稱高平陵事變。後來,司馬懿及子司馬師、司馬昭陸續鎮壓了起自淮南的王凌、毋丘儉、諸葛誕等人軍事叛亂和其他曹氏忠臣的反抗,鞏固了司馬氏對曹魏的統治。以竹林七賢為代表的一批玄學名士對司馬氏持消極反抗態度,其中的嵇康被司馬氏以非毀名教和欲助毋丘儉為亂之罪名殺害。他們之中的大部分在魏和西晉初都陸續歸服于司馬氏。

    東吳變亂

    吳大帝孫權 [57]

    東吳諸將以私兵隨孫氏征戰,孫氏屢以國家佃客賜給功臣,功臣往往擁有多至于數縣的俸邑,因而逐漸形成武將世襲領兵的制度。同時,江南也出現了像吳郡的顧、陸、朱、張那樣的佔有大量土地和童僕,而且各有門風,世居高位的大族。他們和世襲領兵的武將同是東吳政權的主要支柱。

    孫權死後,東吳日趨衰弱,而曹魏在司馬氏消滅淮南地區三次軍事叛亂後逐步強大。司馬氏以先滅蜀後取吳作為國策,而在滅蜀篡魏後又忙于新朝定制,東吳政權暫時得以延續。

    三分歸一

    晉武帝司馬炎

    咸熙二年265年),司馬昭去世,十二月丙寅日 [61]266年2月8日),司馬昭之子司馬炎強迫曹魏皇帝曹奐禪讓而稱帝,建立晉朝,史稱西晉,仍定都洛陽,曹魏滅亡。從此,中國歷史正式進入了晉朝時代,史稱西晉 [11]。司馬炎稱帝後開始籌備伐吳,派王靭于益州大造船艦,以羊祜鎮守襄陽與鎮守江陵的吳將陸抗對峙 [12]。在264年,孫皓即位後,交州約今廣西省及越南北部)向曹魏投降。兩年後吳軍意圖奪回但被晉將毛炅擊敗。

    269年,羊祜命王靭在益州籌建水師,並預定攻吳的軍事方略。同年孫皓以虞汜、陶璜及李勖等人分陸海兩路會師合浦,至271年方奪回交州。279年,修允部屬郭馬于廣州約今廣東省及廣西省東部)叛變,孫皓先後派滕循、陶浚、陶璜等多方圍剿方平定。同年晉軍率大軍南征,東吳岌岌可危。

    東吳重臣陸凱及陸抗相繼去世後,晉將羊祜提議伐吳,但遭賈充反對而作罷 [13]。

    279年,西北之亂始平,王靭、杜預上書司馬炎,認為是時候伐吳,賈充、荀勖等認為西北未定而反對。最後司馬炎決定于該年十一月大舉進攻吳國,史稱晉滅吳之戰。他以賈充為大都督 [13],上游王靭唐彬軍、中游杜預胡奮王戎軍、下游王渾司馬��嗦凡 br />
    280年,二月孫皓急任丞相張悌率沈瑩 [74]、孫震渡江抵御王渾軍,但皆戰敗而亡。而王靭軍沿長江配合其他晉軍攻下西陵、江陵、武昌及尋陽等地,杜預也奪下荊州南部。三月壬寅日5月1日 [66])孫皓見晉軍已包圍建業,認為大勢已去而投降。孫吳滅亡,西晉統一天下,至此,三家歸晉。

    疆域

    播報

    編輯

    範圍

    國家

    疆域

    曹魏疆域

    曹魏的疆域在曹操時即大幅發展,曹丕稱帝建國後定型,約佔有整個華北地區。大致上北至山西、河北及遼東,與南匈奴、鮮卑及高句麗相鄰;東至黃海。東南與孫吳對峙于長江淮河一帶及漢江長江一帶,以壽春、襄陽為重鎮;西至甘肅, [2]與河西鮮卑、羌及氐相鄰。西南與蜀漢對峙于秦嶺、河西一帶,以長安為重鎮。在立國後原有87郡及十二州,有︰司隸、徐州、青州、豫州、冀州、並州、幽州、兗州、涼州、雍州、荊州、揚州。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曹魏于西域設置管轄海頭的西域長史和管轄高昌的戊己校尉。221年孫權稱藩後,曹魏讓孫權領有荊州牧,將荊揚等孫權勢力則定為荊州,曹魏原直轄的荊州北部改稱為郢州。雙方決裂後曹魏復改郢州為荊州。220年至226年,分隴右置秦州,最後並入雍州。滅蜀漢後分益州置梁州,共增加兩州。 [14]

    蜀漢疆域

    蜀漢為劉備所建,他直到赤壁之戰後才在諸葛亮協助下,由荊州南部開始發展。其勢力一度涵蓋荊州、益州及漢中。立國前後與孫吳發生多次戰爭並損失荊州,于諸葛亮南定南中後獲得雲南一帶疆域,至此漸漸穩定。疆域範圍︰北方與曹魏對峙于秦嶺,漢中為重鎮;東與孫吳相鄰于三峽,巴西為重鎮;西南至岷江、南中,與羌、氐及南蠻相鄰。蜀漢共有22郡、僅益州一州。于益州下設緵B刀級劍 撾斷兀 ㄏ揭嬤菽喜俊br />
    東吳疆域

    東吳的疆域擁有大部分的揚州。孫權在赤壁之戰後陸續獲得荊州西部、交州,並在擊敗關羽後獲得整個荊州南部。至孫權稱帝後疆域方穩定下來。孫吳北與曹魏對峙在長江淮河一帶及漢江長江一帶,以建業、江陵為重鎮;西與蜀漢相鄰于三峽,西陵為重鎮;東及南至東海南海,其中南達越南的中部。孫吳原有32郡及三州 [15]︰荊州、揚州、交州。于226年設置廣州,後並入交州。至264年復設,共增加一州。 [14]

    行政區劃

    魏蜀吳三國行政區

    州名

    範圍

    豫州

    治所譙qiao,安徽亳州),所轄今豫南部、東部、皖北部、甦西北角及山東西南角

    兗州

    治所昌邑今魯金鄉縣西北),所轄今山東西南部,豫東部和甦西北角

    徐州

    治所郯tan,郯城縣西南,後遷下邳),所轄今魯東南部,江甦北部及皖東北角

    涼州

    治所隴甘肅清水縣北),所轄今甘東東部

    雍州

    原為光武帝劉秀所置,後取消。公元194年,李�蝪H怪莘治 怪鶯陀褐蕁9 13年,曹操將司州三分一,司州之一便分到雍州

    冀州

    治所hao)河北柏鄉縣北,後遷鄴城),所轄今冀西南部,後被曹操以冀、青、並、幽四州合為冀州

    揚州

    治所歷陽皖和縣,後遷壽春),所轄今甦南部、皖中南部,浙、閩、贛三省

    荊州

    治所漢壽湘常德市東,後遷襄陽),所轄今豫西南部,鄂、湘二省及黔、桂、粵三省邊緣

    益州

    治所雒uo,川廣漢市,後綿竹,再成都),所轄今川、黔、滇三省大部,陝及鄂、甘各一隅

    交州

    包括越南北、中部和中國廣西的一部分。東漢交州治番禺,即今廣州,轄今兩廣及越南北部。吳分交州為交州和廣州,廣州治番禺,交州治龍編在今越南河內東),交州轄今越南北部和兩廣的雷州半島和欽州地區。

    政治

    播報

    編輯

    曹魏大臣

    武將文臣

    八虎騎

    夏侯𠴱@ゾ暮鈐 ァ莧省ァ艽俊ァ芐蕁ァ 妗ゾ暮釕小ァ芎br />
    五子良將

    張遼•樂進•于禁•張合•徐晃

    其他武將

    李典•典韋•許褚•高覽•臧霸•呂虔•龐德•文聘•郝昭•王雙•郭淮•諸葛誕•文鴦•陳泰•段煨•司馬師•張允•蔡瑁•曹彰•張繡

    文臣謀士

    荀𨘥@ニ髫カ眾肌ア剃擰エ巍ゥ 選グ蹶省ガ 謾ヅ郁懟ア碌恰ゼ趵省タ碡オ ⑴ィ掮ゲ d•滿寵•蔣干•陳群•陳琳徐庶後期)•國淵

    五大謀士

    郭嘉、荀𨘥@々髫敝鰨  眾肌 剃br />
    蜀漢大臣

    文臣武將

    五虎上將

    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

    其他武將

    姜維•魏延•馬岱•劉封•孟達•嚴顏•王平•關平•關興•張苞•張翼•張嶷•吳班•廖化•陳到•糜芳•董允•霍弋•黃權

    文臣謀士

    前期

    諸葛亮•龐統•法正•簡雍•麋竺•孫乾•伊籍•秦宓•蔣琬•費•李嚴•費詩•譙周•徐庶

    後期

    馬良•董和•正•馬謖

    東吳大臣

    文臣武將

    四大都督

    周瑜•魯肅•呂蒙•陸遜

    十二虎臣

    程普、黃蓋、韓當、蔣欽、周泰、陳武、董襲、甘寧、凌統、徐盛、潘璋、丁奉

    武 將

    陸抗•凌操•宋謙•諸葛恪•馬忠•祖茂•劉基•朱然•朱桓 全琮•太史慈•駱統•孫桓•孫韶•賀齊•陶璜

    文官謀士

    張昭•張•顧雍•諸葛瑾•呂範•陸績•虞翻•步騭•闞澤•薛綜•嚴•程秉•張溫•陸瑁•吾粲•滕胤•張承

    軍事

    播報

    編輯

    兵制

    曹魏兵制

    三國官制、兵制和東漢官制、兵制比較相似。曹魏的中央軍,分中軍和外軍。“‘中軍’是對‘外軍’而來的,中外軍的區別形成于漢建安時代196-220),到黃初年間220-226)都督制成立,中外軍的區分及中外軍的名稱也就正式成立。建安以前,曹操集團只是割據的群雄之一。曹操迎獻帝都許,挾天子以令諸侯,尤其是在官渡之戰打敗袁紹取得冀、並、青諸州以後,他的統治區才漸具國家的規模。這時局面大了,再不能象過去一樣,帶領一支軍隊到處征戰,因之便產生了留屯的辦法。平定一個地方,留部分軍隊駐防,並由一人任統帥統攝轄區內諸軍。這種留屯制,實即魏晉以下盛行的軍事上分區的都督諸軍制的濫觴。這種情形,發生于曹操打敗袁紹佔有冀、並諸州之後,到赤壁戰後,三國鼎峙的局面形成,便漸漸固定為一種制度,而且發展為後來的都督制。國家的軍隊既在事實上分了內外,內外的名稱自然也跟著形成,留屯在外的將軍及都督所領的兵,就稱為外軍;中央直轄的軍隊,就稱為中軍。 [26]”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歷代兵制》敘述了魏中軍的發展︰“初,曹公自置武衛營于相府,以領軍主之。及文帝增置中營,于是有武衛、中壘二營,以領軍將軍並五校統之。”武衛營是曹魏集團最親近的宿衛禁兵,其設置時間,《補三國兵志》說在建安十三年208)。那時曹操剛做相國,便在相府自置武衛營。當時漢帝的禁兵為數已不多,且在曹操控制之下,武衛營一成立,有所疏漏。“武衛、中壘二營,以領軍將軍並五校統之”,也是不確的。事實上,曹魏先後置武衛、中壘、中堅、驍騎、游擊等新五營,歸中領軍統帥;東漢以來北軍的屯騎、步兵、射聲、越騎、長水五營,曹魏時期依然存在,但兵員已少的可憐,五校地位已不如武衛將軍等,已無可能去統帥武衛、中壘等新營。

    留屯各地的外軍,開始編制很不一致,統帥往往臨時由中央委派和更換。到魏文帝時,情況發生了變化。《歷代兵制》︰“黃初三年,特置都督諸州軍事,尋加四征四鎮將軍之號,又置大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位太尉上。”曹魏的都督諸州軍事,是代表中央分駐各地的軍事長官,所領是不同于州郡兵的中央軍隊。所謂四征四鎮,是指征東將軍、征南將軍、征西將軍、征北將軍與鎮東將軍、鎮南將軍、鎮西將軍、鎮北將軍等稱號,此外還有所謂四安四平將軍的稱號,這些都不是固定軍職,而是臨時贈封的稱號。從這些稱號也可以知道,那些都督諸州軍事的將軍,是代表中央去行征伐鎮壓之權。中外諸軍即中軍與外軍,“置大將軍都督中外諸軍”,則是以大將軍統帥全國中央軍,大將軍成為曹魏最高軍事統帥。曹魏政權是取代東漢王朝而建立的,開始仍以太尉為最高軍政長官,置大將軍後,太尉最重要的權力被分割,所以陳傅良說大將軍“位太尉上”。

    綜上所述,曹魏中央軍的系統是︰

    |——中軍-領軍、護軍——諸營將校

    中央軍-大將軍——|

    |——外軍-都督諸州軍事

    除中軍與外軍,曹魏還有作為地方兵的州郡兵。東漢光武帝罷兵募士,郡國兵力十分薄弱。到東漢末年,一些州郡守割據稱雄,兵力轉強,多數州郡的軍隊則逐一消滅或兼並。曹操統一北方,大大小小的割據武裝或被消滅,或被收編,北方各州郡往往只有留屯的中央軍,而沒有地方武裝了。當時丞相主簿司馬朗建議令州郡都建立地方武裝,以“外備四夷,內威不軌”。《歷代兵制》︰“自納司馬朗之言,復令州郡典兵,但地方州郡長官的權力卻借此大大膨脹起來。所以《歷代兵制》認為,曹魏政權的“兵權外聚于州牧,內歸于大將軍及太尉”。因此後來有人上疏魏明帝,要求解除緣邊州郡刺史、太守的領兵權,另外派遣大將去鎮守,以免刺史、太守領了兵則“專心軍功,不勤民事”,而不能“獨修務本之業”。

    曹魏兵制,還有屯田兵值得一提,曹魏的屯田分民屯和兵屯兩種,是漢代官田出租辦法及邊郡屯田的推廣。民屯的管理方式是︰由大司農掌管全國的民屯,典農中郎將負責一州郡的民屯,典農都尉負責一縣級單位的民屯,屯司馬負責一生產單位——一屯。每一屯有屯田客五十人。民屯的任務是種植稻、粟、桑、麻,百分之五十至六十的收獲上繳政府。屯田客不服兵役,但實行軍法部勒式管理,應該納入兵制研究的範圍。建安初年開始的屯田,本是為了束縛流民于土地和為政府提供大量租入以充軍需;到魏末晉初,統治者為了世家大族的利益,經常分割屯田,瓜分屯田客,屯田制度遭到毀滅性破壞。兵屯的開始晚于民屯,一般是保持原有的軍事編制,設立在與吳蜀兩國對峙的邊境,讓士兵且佃且守。東吳也有與曹魏大體相似的兵屯。

    蜀漢兵制

    諸葛亮 [27]

    大致和魏相同,但又有其特點。蜀漢的中央軍,《歷代兵制》說︰“蜀置五軍。其左、右將軍、督、護一人,其中師、監、護、典、參軍各一人,其前師、將軍、監、護、督軍各一人,其後督、將軍、兼一人。其將校略如漢。”五軍即前、後、左、右、中軍。中軍與曹魏一樣同時又是宿衛部隊;前、後、左、右四軍略等于曹魏的外軍。蜀漢中央軍置軍師將軍一至二人,為全國最高軍事統帥。五軍的組織系統不完全一樣,中軍有護軍、監軍、軍師、都護、領軍、典軍各一人;前、後軍有護軍、監軍、軍師、領軍、典軍各一人;左、右軍有護軍、監軍、都護各一人。史書記載,前、後、左、右軍的統帥分別是前將軍、後將軍、左將軍、右將軍,只有中軍統帥是護軍;而據王平、劉敏、姜維等傳,前、後、左、右四軍又常以護軍或監軍為各自的統帥。因此,前將軍等官號,究竟是護軍的另稱還是進稱,或者是不同時候的職官,還有待進一步考查。

    蜀漢的基層軍隊,有許多不同的稱號。《歷代兵制》︰“兵有突將、無前、叟、青羌、散騎、武騎之別,蓋不全用蜀人也。”這里所舉的尚不完全,據王欣夫《補三國兵志》統計,蜀漢有以下稱號的基層軍隊︰曲長則蜀漢往往有專門的前鋒隊。無前可能為一支精勇的隊伍。虎步,精勇的步兵隊伍。虎騎,精勇的騎兵隊伍,還有散騎、武騎等騎兵隊。此外還有諸葛亮征南中後歸附的夷兵,白黢臐@梢園子鵜  蔚囊娜俗槌傘7刪 鄖嗲嘉 鰲Yz叟,由人組成。從這些稱號可以看出,蜀漢政權不僅只有漢人軍士,而且有招募歸附的夷兵。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東吳兵制

    周瑜 [28]

    孫權在稱帝前,曾以討虜、驃騎、車騎將軍的名號開府置僚佐,為當時的霸府之一。孫權為軍隊首腦,府中的僚佐,參照漢制,設軍師、長史和諸曹,分掌眾務。統兵將領有護軍、領軍、典軍等,另置蕩寇、虎威等雜號將軍,實則不一定統兵。遇有戰爭,臨時拜帥,任命一些軍事將領為左、右都督或大都督,充當統帥或主將,戰爭結束則罷去。

    吳黃龍元年229年 [62]),孫權稱帝。此後,皇帝為最高的軍事統帥,其下,由丞相或官階較高的大將軍等加“領中外諸軍事”或“督中外諸軍”,以負責統領指揮全國的軍隊。 [48]

    東吳的中央直轄軍,也稱中軍,以宿衛軍為主,有羽林、武衛、虎騎等營,其成員大多由孫氏的故將所領部曲組成,統率宿衛軍的將領,稱為督或將軍,多由孫氏家族的子弟擔任。宿衛軍中,還保留了漢代的五營兵,其將軍為五營督或五校督。 [48]東吳的統軍將領中,以驃騎、車騎和衛將軍的官階較高,征、鎮、安、平將軍次之。其次,吳國領兵將領的官職多以督命名,督的名稱很多,統領中軍宿衛軍以外各部者,有京下督、無難督、水軍督、騎督、前督、左部督、右部督、升城督等。統領外軍者,一般將所在地的地名,冠于督前,如西陵督、公安督、巴丘督、濡須督等。地方州郡,也實行雙軌制建制,地方官兼有軍職者,其所統領的中央軍,稱外軍。另外還有地方軍。東吳實行世襲領兵制,地方官不論是否兼領軍事,都保留有自己的部曲兵,可以世代承襲。 [49]

    東吳的軍隊,由水、陸軍組成,以水軍為主,陸軍為輔。陸軍之中,又含步、騎兩個兵種。全國的兵力,約20萬左右,艦船共有5000余艘。從基本的國策出發,東吳的作戰方針以戰略防御為主,憑借長江為天然屏障。為了對付國內外的敵對勢力,東吳經過長期經營,建立了一支強大的水軍,布置在長江一線。為了武裝水師,在侯官今福建閩侯)設有規模宏大的造船廠,造船技術很高超,所造的運輸船,大者長達20余丈,載重量可達萬斛。所造的戰船,有上下五層,可載士卒3000人。東吳在濡須口今安徽巢縣東南)和西陵今湖北宜昌)建立了水軍基地,以重兵防守。水軍訓練有素,戰斗力很強,曹魏、蜀漢的水軍均非其敵手。在東吳同魏、蜀兩國所進行的幾次大戰中,都是依靠這支強大的水軍取勝的。曹操死後,魏文帝和魏明帝都企圖渡過長江向南擴展,但面對長江天塹和吳國的強大水師,或望而卻步,或無功而返。 [49]

    武器

    由于戰爭的需要,攻城略地的戰略戰術以及攻防器械和兵器制造,都有不同程度的發展。在攻防器械方面,官渡之戰中,曹操下令制造發石車,摧毀了袁軍的樓車,于是曹軍轉危為安。這種發石車被袁軍稱為“霹靂車”。 [45]

    在兵器制造方面,蒲元擅長鍛鏈鐵器,他在斜谷今陝西眉縣西南)為諸葛亮制刀。其刀能劈開裝滿鐵珠的竹筒,譽為神刀。

    農業

    東漢末期,因為天災戰亂,社會受到破壞,使得經濟衰退,大量農地荒廢。部份豪強世族紛紛率領族人,建立塢堡以自衛。在其周圍從事生產活動後,漸漸成為自給自足的莊園制度。塢堡和莊園制度都影響後來魏晉南北朝的經濟模式。

    三國當中,以曹魏人口最多,墾荒的面積最廣,這正是當時三國中以曹魏實力最強的原因。曹魏推行屯田制,組織流民耕種官田。這使得恢復社會秩序,增強曹魏實力。曹魏重視農業的另一實證是其大興水利,其工程的規模和數量在三國中首屈一指。如233年,關中一帶闢建渠道,興修水庫,一舉改造了三千多頃鹽堿地,所獲使國庫大為充實。再如曹魏在河南的水利工程,其成果使糧食產量倍增,但《三國食貨志》也指出這些水利工程許多缺乏規劃,僅能收短期效果。馬鈞擅長機械應用,提升生產量,制作出水轉百戲和失傳的指南車,榮獲“天下之名巧”的美譽。他改良漢代的織綾機,使織出花紋具立體感,能與蜀錦相媲美 [18]。改良漢末畢嵐的龍骨車,發明出龍骨水車來灌溉較高位的農田。部分梯田仍在使用。他還將發石車改造成輪轉式發石車,提升拋擊量與速度。

    蜀漢土地肥沃,物產豐饒,東漢末年遭受的戰亂也較中原為輕。諸葛亮又派人整修和護理都江堰,保障農業灌溉。

    孫吳所處的江南,社會經濟起步較晚,在三國時還是人口稀薄之地。然而由于這里戰亂較少,使得北方人民大量遷居,帶來先進生產技術和勞動力。孫權登位後設置農官,實行屯田制,江南地區的農業生產和社會經濟得到發展。

    商業

    貨幣

    由于東漢朝廷的崩潰,無人重鑄磨損不堪的銅錢,加上大量私錢出現。到三國鼎立後,新發行的銅錢未能廣泛通行,只好正式以布帛谷栗等實物為主要貨幣。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曹魏一直無法擺脫實物交易的經濟模式,少數幾次的貨幣改革嘗試都以失敗收場,這可能與其國土內缺乏大規模的銅礦礦山作為基礎有關。劉備入蜀後,巴蜀地區財政混亂,劉巴提出鑄直百錢,平衡物價,解決問題。當中五銖錢與直百錢並用,為犍為郡所鑄,從中知道蜀鑄錢不只在一地,而蜀錢終三國一代也一直是蜀國重要的輸出品,甚至連魏國都大量流入跟通行蜀錢。

    貿易

    孫吳在建安郡治所在今福建省福州市)設典船校尉,海船南抵南海、北達遼東。海上貿易亦有所興起,孫吳的商業都市以建業江甦省南京市)、吳郡江甦省甦州市)、番禺廣東省廣州市附近)為主,其中番禺以國外貿易為主。

    手工業

    曹魏建置大型官營手工業作坊,發展手工業生產。鄴今河北邯鄲臨漳縣)、洛陽等貿易城市,商業經濟發達,和海外有貿易往來。此外造船業、陶瓷業、絲織業、制鹽業等等也都十分發達。

    蜀漢的手工業以鹽、鐵和織錦業等最為發達。左思《蜀都賦》中提到“技巧之家,百室離房,機杼相和”,所以蜀錦能遠銷吳、魏二國,諸葛亮亦認為蜀錦為支持國家的重要物資。而南中金、銀、丹、漆、耕牛、戰馬等貢品,令蜀漢軍費有所供給,國家富裕。至蜀漢亡時,官府仍有金、銀各二千斤。首都成都也是當時的商業都市之一。 [17]

    在紡織業方面上,孫吳在江南以產麻布出名,豫章郡治所在江西省南昌市)的雞鳴布名傳千里。三吳出產“八蠶之綿”,諸暨、永安一帶所產絲的質量很高。冶鑄業以武昌湖北省鄂州市)為最發達,孫權曾在開采銅礦,打造兵器。由于地處江南及海邊,吳國鹽業都相當發達,在海鹽今浙江嘉興海鹽)、沙中今江甦甦州常熟)設官員,來管理這兩地的鹽業生產。造船技術在這一時期也有很大的發展,孫吳政權建立不久,就擁有船艦五千余艘,並不斷派出較大規模的船隊,北航遼東,南通南海。其中大船上下五層,可載三千人。晉在作滅吳準備時發明將許多小船拼裝成一艘大船的造船方法。這種大船稱為“連舫”。 [44]

    人口

    播報

    編輯

    黃巾之亂後,中原地區發生天災饑荒,例如︰“建寧三年春正月,河內人婦食夫,河南人夫食婦”等紀錄。董卓掌權後,放縱士兵淫略婦女,剽虜資物。在面對關東軍聯合討伐下,竟然“盡徙洛陽人數百萬口于長安,悉燒宮廟官府居家,二百里內無復孑遺”,以至于民怨載道,人口數大減。曹操征徐州時,“凡坑殺男女數十萬人,雞犬無余,泗水為之不流,自是五縣城保,無復行跡”。李�堣晴鉎}校 笆比 襠惺 蚧⑶嗟確瘧俾裕 л獬且兀 嗣竇 ⑶ 曇湎嚕が陳躍 薄R嬤蕕牧躚傘 蹊凹熬V蕕牧醣碚蜓古崖遙 鎦菀蛭 鋝叩熱說惱秸 溝萌絲謔技跎佟br />
    當時的人民朝三個方向流動︰由關中西遷至涼州或是南遷至益州、沿漢水遷移至荊州,各約十萬戶。由中原地區往東北遷移至冀州或幽州,再遷至遼東。鮮卑和烏桓也因為這波流民而壯大。最後也是最大一股,是由中原地區遷移至徐州彭城,再南遷至江南地區。當時“是時四方賢士大夫避地江南者甚眾”,孫吳立國的基礎即建立在此上。例如︰魯肅、諸葛瑾、呂蒙、張昭及徐盛等人就是此次南渡的中原士族之一。

    自三國鼎立局勢漸漸形成後,人民轉而因統治者或戰爭而被迫遷移。曹操攻擊張魯時及攻下後,共遷部份的川東漢中居民入關中。曹丕建都洛陽後,遷冀州五萬戶士家以實河南。魏滅蜀後遷蜀人三萬家至洛陽和關中。劉備領有益州,多次遷民于成都平原。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敗後,也遷隴西居民以實漢中。孫權在早期即擊敗江夏太守黃祖,虜掠男女數萬口。他建國後為了提升人口數,平定山越並以其“羸者充戶,強者補兵”,並且騷擾淮南來獲得人口。

    根據史料記載,263年,蜀國有人 [34];魏國有人 [35];280年,吳國有人 [36],總計郡縣編戶人口為人 [37]。現代學者考慮到被世家門閥蔭庇的佃客、部曲還有屯戶、兵戶、吏戶、逃戶、漏戶、隱戶以及居于漢地的少數民族等等不納入戶口統計的人群,故認為三國末期約有3000萬人,而東漢末年自曹操統一北方後,魏蜀吳三方勢力的戰爭限于局部,如魏蜀交界的祁山、秦嶺一帶及魏吳相交的江淮之間,不再有波及全國並持續多年的戰爭,魏蜀吳又紛紛在其統治境內推行屯田、興修水利、招徠流民等措施以此恢復社會經濟,人口逐漸開始恢復,至三國初年約有2224萬~2361萬人左右,僅有東漢人口峰值的40。 [1]

    文化

    播報

    編輯

    學術思想

    漢晉之際的學術思想發生劇烈的變動,主要受傳統思想的變化與政治斗爭有關,前者成份居大。由尚交游、重品藻,反動而變為循名責實,歸于申韓。因尚名務虛偽反動而為自然、率直,歸于老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時間沙︰我在時間縫隙里整活》,方便以後閱讀時間沙︰我在時間縫隙里整活第219章 三國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時間沙︰我在時間縫隙里整活第219章 三國並對時間沙︰我在時間縫隙里整活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