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子,這次回來就不走了吧?”
“嗯,不走了,我工作分配了,就在故宮博物館上班。”
“那感情好,離家近,腿著也才多半個鐘頭的路。”
可不就是離家近麼。
如果不是因為離家遠,何雨弦也不會回家住。
考古重實踐,從大三後半年開始,何雨弦班級的幾個同學便跟著導師走南闖北一路顛兒。
國家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到處都在開荒大搞基建。
而開荒最有效,也是最直接的法子,便是——炸!
炸!炸!炸!炸!炸!
遇山炸山,遇石炸石。
總之沒有什麼是一根雷管兒解決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兩根。
炸啊炸的,無數深埋山澗或者地底的古墓陵園,便以一個意想不到的方式重現人間。
甦教授等一眾考古名宿,十年如一日的不遺余力培養,如今華國考古界人才濟濟。
巔峰時刻號稱有三千之眾。
三千人听上去很多,但架不住華國地大物博呀。
平攤到各地,連個浪花都激不起來。
北大考古專業掛名教授有十七人,比應屆學生還多。
但大都身兼數職,教學只是他們的副業,主業還是在田野之間。
而何雨弦等人,經過兩年半的理論學習後,由孫學武教授帶隊,奔赴考古前線。
有道是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實踐才能學到真東西。
直到真正投身到考古這個行業中,何雨弦才發現,這里面的門道大了去了。
跟他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樣。
什麼“尋龍分金看盤山”、“一重纏山一重關”,這些考古小竅門,沒有,都沒有。
有的只是最基礎,最科學的考古方式。
挖!
一點一點的挖,一層一層的挖。
一開始還好一些,畢竟他們都還只是個考古界新兵蛋子。
考古是個精細活兒,考慮到他們缺乏實踐經驗,孫教授只敢帶他們去一些小型墓地進行發掘科研。
怕的就是學員大手大腳下,一個不注意釀成千古大錯。
要知道,時光可不能倒流。
這時候還好一些,考古工具就是老鄉家里現成的鐵鍬,鋤頭什麼的,
65年開春,冀省滿城凌山進行國防施工時,意外炸出來一座超大型地下陵園。
疑似漢代中山靖王墓。
這可了不得,每一個有名有號的古代帝王陵墓,都是一座史詩般的發現。
一旦發掘成功,華國的歷史無疑能再次被畫上濃重的一筆,
本次發現,一經上報,便立即驚動整個考古界,身處各地工作的考古工作者,除有要務在身者,皆奔赴滿城而來。
孫教授也在其中,自然,何雨弦他們也一同跟著來了。
此次考古發掘非同小可,抵達滿城後,孫教授特意給何雨弦他們申請了專業考古工具,小鏟子、小刷子。
然後便開始了日復一日的發掘工作。
而直到此時何雨弦才真正意識到,考古工作的嚴謹程度超乎想象。
總之就是一句話,在大大的山里挖呀挖呀挖,一毫一毫的挖。
套句外行人的話,就是磨洋工。
當然,這個詞何雨弦他們不喜歡听。
怎麼能說是在磨洋工呢,這是在用有限的時間,發掘無限的可能。
沉寂在歷史長河中的瑰寶,東扎百年、千年,他們只需要用少少的時間便能將其發掘出來。
與千年做比較,他們這一天、一個月、一年又算得了什麼?
必須小心、小心、再小心。
嚴謹、嚴謹、再嚴謹。
絕不能因為一時的粗心大意,損壞了埋藏千年的秘密。
以至于前後挖了大半年,才堪堪把陵園的外圍清理出來。
但完完本本的讓靖王再現人間,照這個速度下去,沒個兩年半想都別想。
而此時時間已經來到了65年入冬。
也就是說,奮斗在考古第一線的何雨弦他們,完完全全的錯過了畢業時間,如今仍是以一個大四學生的身份參與工作。
這要換平時也就罷了,慢慢挖唄。在哪兒挖不是挖。
可熟悉歷史走向的何雨弦深知,如果今年他們不能順利拿到畢業證,搞不好這輩子也拿不到了。
必須使點非常規手段了。
當天夜里何雨弦便通過小世界的收取功能,找了一處僻靜之地,眼前的所有山石、泥土,頃刻間消失不見,一路橫推到了主墓室外牆。
里面的東西,何雨弦分文未動,原路退了回去。
他是來做好人好事的,不是來盜墓的。
讓他沒想到的是,直到第三天,人們才意外發現這個天然盜洞。
“不好!有盜墓賊!”
主管本次考古項目的郭若沫教授,第一時間察覺到事態的嚴重性。
大隊的解放軍同志奔赴滿城,將整個凌上圍了個水泄不通。
眾所周知,深埋地底的文物古獻或許可以歷經千年而不朽,但一旦接觸到空氣後,經過氧化作用,可能頃刻間化為腐朽。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在解放軍同志的掩護下,一眾老前輩火速深入陵園,進行搶救性發掘。
而何雨弦他們這樣新兵蛋子,就只能在外圍望而卻步了。
“盜洞”不大,墓室里面空間有限,輪也輪不到他們這些新人。
然而,事情的發展,又一次突破了何雨弦的認知。
先是一陣激烈的槍火射擊聲後,大隊大隊的解放軍同志通過“盜洞”奔赴陵園內部。
只見進,不見出。
剩下的事,何雨弦便不知道了,因為他們被管控起來,強令回到各自營地帳篷等待通知,不許有任何外出,
何雨弦記得很清楚,那一天山里面還隱隱傳出炮擊聲,就跟打仗似的,轟隆隆震天響,地都晃了三晃。
根兒哥當時還說笑呢“這打的也忒激烈了呀,這是來了多少盜墓賊?”
有沒有盜墓賊何雨弦最清楚,因為那個“盜洞”就是他弄出來的。
不是盜墓賊,但是又派出大批兵哥哥鎮壓,這死人待的地方,不會真有死人吧?
三天後,所有參與本次考古項目的工作人員皆被約談三緘其口,不得將那日任何所見所聞說出去。
雖然有些莫名其妙,但有一個好消息。
除去十幾個資深考古工作者,其余人員皆被遣散原址。
臨別前,孫教授特意找到何雨弦“你想明白生命的真諦嗎?”
……
喜歡四合院我的一畝三分地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四合院我的一畝三分地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