啪!啪!啪!
“大家安靜一下啦。”
瞅著時間差不多,許大茂拍了拍手,示意大家安靜。
“現在我宣布,何雨柱于莉的婚禮正式開始∼”
作為廠里的放映員,平時可不只是干著放映的活,更多的時候還是在放電影的時候給觀眾做講解。
本來嘴皮子就厲害的許大茂,這兩年鍛煉的說句巧舌如簧,一點不夸張。
這不,今天許大茂自告奮勇的擔任起婚禮主持人的職務。
“下邊,咱們開始今天的第一項︰向偉人鞠躬。”
各個時代有各個時代的特色。
拜天地那種老思想老不流行了,如今流行的是向偉人鞠躬行禮。
天大地大,沒有咱們的偉人大。
客廳當中就掛著一幅偉人畫像,何雨柱跟于莉面向畫像,恭恭敬敬行了一禮。
呱唧呱唧……
“現在,進行婚禮第二項,由我們紅星軋鋼廠楊廠長,給今天的新人做征婚致辭。”
楊紅偉是空降過來,經過幾年的發展,也算是在軋鋼廠站住腳了。
作為一名老餮,平日里跟何雨柱沒少打交道,倒也不是說怎麼熟,屬于那種能叫的上號來,知道廠里有這一號人的關系吧。
眾所周知,四九城的爺們都好面。
何雨柱當然也不例外。
結婚一輩子就一次的事,肯定是往大了來。
這不就舔著個臉把楊廠長給請來了。
其實何雨柱是做了兩手準備,若是楊廠長不鳥他,征婚的事就讓他們科長李懷德來。
李懷德,大家都熟悉,屬于四合院宇宙赫赫有名的反派boss了。
如今還沒升任廠辦主任,只是一個“小小”的總務科科長,範友金的頂頭上司。
听說最近正努力使勁呢,等李懷德上去了,科長的位置就是範友金的了。
而何雨柱若是能把握好時機,也未嘗沒有往上走走的可能。
“同志們,今天不僅是兩位新人的喜事,更是我們集體向社會主義邁進的一件大事!我們要學習總路線精神,多快好省地建設祖國,像煉鋼軋鋼一樣鍛造革命家庭的堅固堡壘……”
“好!”x108
這年頭人心實,有信仰,楊廠長一道激動人心的致辭,把婚禮現場的氣氛烘托到一個高潮,說的大家是熱淚盈眶,忍不住的拍手叫好。
稍作平息後,許大茂恭敬的把楊廠長請下去後,再度發言。
“現在咱們開始婚禮第三項,讓兩位新人給大家演個節目吧。”
老實說,被這一屋子人看著,饒是何雨柱平時大大咧咧慣了,也是有些不好意思。
嘴張了好幾下,就是出不來聲。
這跟在于莉家不一樣,那兒圍觀的他都不認識。
現在面前盯著他看的,可都是院里相處了十幾二十年的街坊。
這就好比有人到了陌生的地方會突然放飛自我,隨地打飛機。
但若是在自己家門口,哪怕渣土車來回碾了五六遍,依舊會強撐著一口氣把手機格式化再嗝屁。
道理是一樣的。
越熟,越越要臉。
何雨柱現在就是這個情況,扭扭捏捏的,跟個大姑娘似的。
就在這時,身後的收音機里恰逢其時的響起陣陣洪亮的音樂。
伴隨著悅耳的聲音,何雨柱也是終于唱了出來。
“東方紅,太陽升,……”
有一個開始後,于莉也是忘卻羞澀,大方的開口跟唱。
“領導我們向前進∼∼”
一曲終畢,兩人激動的向大家鞠躬致謝。
就在何雨柱以為這就結束了的時候,一旁的好哥們許大茂狠狠地給他來了個背刺。
“柱哥,歌是好歌,但這個不算哈!這個你今天在于莉家已經唱過了,不算,不算。”
“你可不能就這麼糊弄我們大家伙兒啊,再唱一個!”
“大家說讓不讓他唱一個?”
“唱一個!唱一個……”
氣氛都烘托到這了,不唱也不行呀。
何雨柱回頭狠狠的給了許大茂一個眼神,你給我等著!
隨後想了想,想了又想。
實在想不出來呀……
就在此時,耳且突然響起清脆的鈴聲,“社會主義好,社會主義好……”
這首1957年創作的歌曲,一經發布就受到社會廣大關注。
廣播里天天的放,何雨柱平時也是小哼兩句,閉著眼楮都能唱下來。
今天是一起緊張給忘了,經過于莉小小的起頭,立馬跟著唱了起來。
越唱越大聲,越唱越抒情,把現場的氣氛再次烘托到一個新的高度。
連帶著屋里院里看熱鬧的人們也不由一同合唱起來。
振奮人心的歌聲,在四合院上空久久回蕩……
“現在我宣布——————開席!”
隨著許大茂一聲令下,屋里圍觀的眾人一窩蜂跑了出去。
找坐的找坐,沒坐的回家拿上碗筷齊齊奔向後院。
等這麼半天,就等開飯了。
許大茂今天可是忙的不行,身兼數職。
前腳接親,後腳司儀,主持的活完事後,立馬化身端盤子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自然的,閻解成幾人也是跑不了,一個分了個挑盤,化身無情的上菜人。
“燒雞來嘍∼”
普普通通的紅燒雞,淋上醬汁,紅騰騰的,看上去極為誘人。
這邊許大茂高舉著盤子來到酒桌前,把燒雞放在了桌子正中央,“大家吃好喝好哈。”
還沒轉身呢,定眼一瞧,盤子怎麼空了。
許大茂有些疑惑地揉了揉眼楮,腦子里不由升起大大的疑惑,“難道我剛才端了個空盤子上來?”
這吃的那叫一個干淨,雞骨頭都不見一塊,不怪許大茂犯迷糊。
脆皮鴨、干燒魚、醬香大肘子,丸子湯一一端上,最後是一大摞的白面饅頭收尾。
可勁吃去吧,飽不飽的就它了。
此時後院也是熱鬧的不行,嘰嘰喳喳的,好不熱鬧。
席上吃的滿嘴流油,其余不上桌的街坊鄰居吃的也不差。
大鍋菜,也就是冬瓜炖肉片。
為了防止爭搶,大鍋菜肯定是不能自己盛的。
灶前臨時支起一個長案板,大洲、二洲站在鍋台跟案板之間,臨時充當起打飯師傅的活計。
院里的街坊排隊遞碗,甭管大小碗,一人滿滿兩大勺。
倒不用擔心碗里盛不下,今兒哪個都是把家里最大號的碗拿出來了。
可謂是一個碗大一碗,只有更大,沒有最大。
“好,下一個!”
……
喜歡四合院︰我的一畝三分地請大家收藏︰()四合院︰我的一畝三分地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