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夏。
婁半城徹底將軋鋼廠捐出,老老實實低調做人,隱居幕後。
紅星軋鋼廠由軍委會接手後,迎來大刀闊斧的建設。
大面積開放工作崗位,其中少部分招收社會適齡青年,大部分還是作為部隊退伍轉業安置。
短短三個月的時間,紅星軋鋼廠從原來的百人小廠,一躍成為萬人大廠。
提起紅星軋鋼廠,人們更願意親切的稱呼它為第三軋鋼廠。
每天上下班進進出出這麼多人,安全工作成為首要問題。
倒也不叫事,保衛科百十來號人,都是部隊里退下來的好手,手底下要槍有槍,要炮有炮,毋說保衛工廠安全,就是打一場小型戰役都綽綽有余。
工人多了,吃飯的自然也就多了。
原來的食堂里的七八個人肯定忙不過來,
擴建,必須擴建!
短短月余,三座最高可容納五千人同時就餐的大型食堂拔地而起。
何雨柱因為年齡問題,被分第三食堂。
但又因為技術問題,暫居第三食堂主管一職,享受“股級”待遇,每個月工資加補貼一共53.5元,比原來的工資翻了差不多將近一倍了。
“股級”說的好听,實際上還不如“辦事員”,至少辦事員還屬于內部等級,哪怕只是最低級的等級。
而“股級”說的好听,實際上只是一種軋鋼廠內的一個內部評級,上邊根本就不承認。
說白了就是地方上的稱謂,听上去好听點而已。
原來的食堂主任老範,本就是上邊派下來的,知根知底。
工廠擴建,如今老範的身份也是水漲船高,添為後勤科副科長!
本來還能更高,但強蛇壓不過猛龍,天降科長一位,老範服從組織安排。
老範上位後,主動放棄第一、第二食堂,專攻第三食堂。
何雨柱就是其一手提拔起來的,屬于真真正正的心腹之人。
何雨柱好就好在廚藝好,壞也壞在這廚藝好上邊。
小食堂里,領導開小灶離了誰,也離不開何雨柱。
所以哪怕何雨柱手藝再好,位子最高也就到現在的這個位子,不能再高了,再高誰給領導們開小灶?
所以,老範對何雨柱現在只有一個要求,“教徒弟,教點真本事,柱子你至少得給我帶出來倆能拿得出手的廚子。”
原來食堂里面的老員工,基本都被第一、第二食堂劃分了。
第三食堂除了何雨柱一個“老人”,其余的三十多人皆為新面孔。
新面孔不代表人家是新人,其中二十來位工人同志是部隊退下來的炊事兵,蒸炒煮腌皆能上手就來。
至于剩下的八個純新兵蛋子,是負責搬運食材、燃料的臨時工,不需要有任何技術傍身,有把子力氣就行。
正如大部分話本里面寫的一樣,年僅十九歲的何雨柱,太年輕了,不是很能服眾。
就這還是因為何雨柱面相成熟,外表看上去像二十五六的年輕人,別人要知道他真實年齡,更不干!
進來的工人同志大都年齡在三四十左右,其中年齡最大的老高,高明,今年已經四十有八。
本命年呢還是。
老高人如其名,個子很高,一點沒有傳統廚子的相貌特征,瘦高瘦高的。
面色剛毅,眼神犀利,最引人注目的是他右眼處有一道長長的疤痕,穿過鬢角,差不多快到耳朵的位置,給本就嚴峻的面目,徒增三分戾氣。
看上去有些可怖,但熟悉起來後就會知道,這位心眼不差。
據老高本人所說,臉上的疤痕是 瀘會戰時和小鬼子拼刺刀留下的。
是位可歌可敬的老同志。
但現在不是不熟悉麼。
老高以前在部隊就是副班長,沒想到被分配到地方上以後,還是“副班長”!
正班長可不就是何雨柱麼。
但凡換個三十多歲的中年人,老高也就不說什麼了。
一個毛都沒長齊的“新兵蛋子”!
憑什麼!
“我不服!我!要!做!班!長!”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廚房里面用廚藝說話。
時間仿佛又回到了那一日,記得那一天,還是在1951年的冬天……
何雨柱再一次憑借一盤醋溜土豆絲,贏得食堂眾人一致的認同,坐穩了第三食堂里面的頭把交椅。
別看何雨柱年齡不大,但人家野心可不小。
不想當官的廚子不是一個好工人。
老範已經說了,已經幫他提交加入組織的申請。
徒弟出師後,立馬給他安排辦事員身份,接著是科員、科長……
從此一馬平川,步步高升,走上人生巔峰也未必沒有可能。
當然,前提是他得先教出來兩個拿得出手的徒弟,代替他站在的位置。
“棄刀持筆,打爺們這起,我們老何家的族譜得重新寫啦!”
一想到未來的種種美好,何雨柱做了一個違背祖宗的決定。
他要教真本事!
什麼祖上傳下來的菜譜,那只是我輝煌起點的墊腳石。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何雨柱從第三食堂里挑了兩個人,大洲和二洲,作為自己的徒弟。
大洲、二洲本家姓宋,石門人,名字就叫宋大洲、宋二洲,是一對孿生兄弟。
個子不高,圓臉,單從相貌來看,何雨柱真分不出誰是老大誰是老二。
兩人也是食堂級新加入的這一批員工級唯二的小同志。
剛過完生日,正好比何雨柱小一歲。
這也是為什麼何雨柱要選兩人做徒弟的原因,其他人年齡比他大,不好調教呀。
別看大洲、二洲歲數不大,但人家可是正兒八經的老革命。
44年還沒槍高的時候,兩人就加入了游擊隊,數次出色完成任務。
這種值得尊敬的人,毫不夸張地說,該何雨柱向人家學習。
“來,切個土豆,讓我看看你倆的底子怎麼樣。”
……
部隊炊事兵出身的兩兄弟,底子還是很扎實的,何雨柱稍加點撥後,直接越過學徒考驗,開始教兩人灶台上的門道。
其中竅門,也沒藏著掖著,廚房里的工人同志,誰想听都可以听。
反正最最關鍵的地方,其他人也學不會。
傍晚,何雨柱騎著自行車,哼著小曲,高高興興往家趕。
“咱老百姓呀,今兒呀真高興……”
他已經迫不及待的想把自己“高升”的事告訴好兄弟。
不料,剛拐進胡同口,就被人三大爺喊住了。
“柱子,你怎麼才回來呀!院里……”
喜歡四合院︰我的一畝三分地請大家收藏︰()四合院︰我的一畝三分地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