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向朱皇帝請示過後,李善長便帶著朱皇帝和劉伯溫、常遇春等人來到了巨大的《大明堪輿圖》前面。
“誠如駙馬爺所言,鐵路網最重要的不是財貨流通,而是建成之後會像蜘蛛網一般覆蓋整個大明,任何一個地方有什麼風吹草動,其他地方都可以借助鐵路網進行快速反應。”
李善長用一根小木棍指了指京師方向,又指了指西域,說道“如果從京城往西域派兵,正常情況下需要幾個月甚至一兩年的時間,但是通過鐵路網,可能一個來月甚至更短的時間就夠。”
“軍士,軍械,糧草,彈藥,牛馬,一場戰爭所需要的一切人和物,乃至于牲口,都可以在一個月左右,由京師轉運至西域,這其中所節省的時間、損耗,根本無法估量。”
朱皇帝和劉伯溫、常遇春等人目光灼灼地盯著《大明堪輿圖》,李善長手中那根小木棍就像是有什麼魔力一般,牢牢地抓著朱皇帝等人的眼球。
香。
實在是太香了。
《孫子兵法•軍爭篇》已經說得很明白,“舉軍而爭利則不及,委軍而爭利則輜重捐。是故卷甲而趨,日夜不處,倍道兼行,百里而爭利,則擒三將軍,勁者先,疲者後,其法十一而至;五十里而爭利,則蹶上將軍,其法半至;三十里而爭利,則三分之二至。是故軍無輜重則亡,無糧食則亡,無委積則亡。”
一支軍隊靠著腳底板和牛馬,從京師萬里奔波到西域,哪怕不考慮掉隊和減員,也不計算一路上花費的時間和損耗,光是萬里奔波之後的勞累,這支軍隊的戰斗力就要大打折扣。
如果李善長和陳墨所描繪的鐵路網真能建成,就能從很大程度上改寫“勞師遠征”這四個字的字面意義。
李善長輕輕咳了一聲,又指著地圖繼續說道“只不過,鐵路網雖好,國庫卻負擔不起。”
朱皇帝頓時感到一陣淡淡的憂傷。
餅很香,卻給人一種近在眼前又遠在天邊的無力感。
“不只是金銀的問題。”
“也不僅僅只是人手的問題。”
李善長同樣滿臉糾結蛋疼之色,“在遼東的時候,被陳墨派到遼東的大匠就已經說過,不是所有的土地都能用來修鐵路。”
“除去沼澤、灘涂、山地陡坡等不適合的地形之外,還要考慮到地勢平坦、易于施工和維護等多方面原因。”
“這是其一。”
“其二,鋼鐵產量的不足。”
“現在大明的鋼鐵產量大約在兩千萬斤左右。”
“但是,除了要供應軍中所需之外,收割機、壓水機、旋耕犁、多鏵犁、鋤頭、鐵鍬等農具也佔用了很大一部分的鋼鐵產量。”
“偏偏這些東西又關系到百姓農耕和生計問題,未來的需求也只會更大,而不會減少。”
“剩余的鋼鐵產量,或者說每年新多出來的產量,根本不足以支撐全面鋪開鐵路網。”
朱皇帝臉色陰沉,常遇春更是煩躁地抓了抓後腦勺。
李善長看了看朱皇帝,又看了看劉伯溫和常遇春,說道“唯今之計,就只能采用利滾利之法來修建鐵路網。”
“暫且舍棄其他地方,先修建灤縣到寧陽的鐵路線。”
“利用灤縣生產的鋼鐵來制造蒸汽機車和鐵軌。”
“然後,修建灤縣到沈陽的鐵路線,再通過沈陽來連通貴德、遼陽、金州乃至于黃龍府等地。”
李善長直接否決了先修建寧陽到登州鐵路線的規劃,而是選擇先修一條從灤縣到寧陽的鐵路線。
因為從寧陽縣到登州府,這一路上根本沒有大型的高品質易開采鐵礦。
而灤縣不僅有鐵礦,位置還處于長城之內,離草原很近。
等以後鋼鐵的產量提上來之後,原本的寧灤鐵路就可以通過灤縣直接往草原延伸。
李善長又將手里的小木棍指向遼東一帶,“除了寧陽、灤縣的鐵路線,遼東貴德到遼陽一帶,也可以先修一條鐵路線出來。”
“貴德產煤,東西兩座礦區可以直接露天開采,且品質上佳。”
“遼陽有鐵礦,大孤山、千山一帶的鐵礦同樣可以露天開采。”
“只要人手跟得上,遼陽這邊的鐵礦很快就能做到年產百萬斤的規模,甚至更多。”
“如此雙管齊下,多采出的煤礦和鋼鐵,便可以再生產通向其他地方的鐵軌。”
“……”
朱皇帝的眼楮亮了亮。
李善長說的都是事實,而且比陳墨的奏本更具備可行性。
陳墨的奏本,在大方向是針對整個鐵路網的長遠規劃,這方面沒有任何問題。
但是在細節上,陳墨提出來的卻是先修建寧陽到登州、寧陽到京城的兩條鐵路性。
簡單來說就是陳墨想利用這兩條鐵路線搞錢,搞到錢之後再去修更多的鐵路線,慢慢編織成網。
而李善長則是想用鋼鐵來生產鋼鐵,直接拋開錢的問題。
陳墨沒有錯,李善長同樣也沒有錯。
兩個人所處的位置不一樣,看東西的角度就不一樣,能夠想到的辦法自然也有所不同。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朱皇帝屈起手指,輕輕敲了敲桌子,說道“善長先生說的對,既然國庫負擔不起,那咱們就改條路子,咱們用鐵路來生鐵路。”
“至于人麼……”
“那些寺廟里被清查出來的禿驢和牛鼻子。”
“還有這次教材案被牽扯進去的混賬東西。”
“過段時間清算過胡元時期陳年舊案的那些。”
朱皇帝神色猙獰地笑了笑“把這些人一分為二,一半給灤縣,一半給遼東。”
“就是不知道這些士紳老爺們以後還能鬧出點兒什麼花樣兒?”
“咱倒是盼著士紳老爺們繼續鬧騰!”
……
洪武七年七月。
京師里的勛貴們忽然集體發瘋。
韓國公府帶頭,魏國公府、鄂國公府、誠意侯府等全體跟上,開始給各家的奴僕們寫放良文書。
李善長從陳忠的手里接過一個放著大明寶鈔的托盤,放到一邊後,便笑眯眯地對著管家福伯以及庭院中的一眾僕役們說道“蒙上位天恩,咱們大明要徹底廢了奴籍、賤籍,自今日始,由上位內帑為爾等贖身,爾等以後便不是我李家的奴僕。”
讓李祺取來眾人的賣身契和放良文書,挨個分發給庭院中的奴僕,李善長又繼續說道“爾等可帶著奴契和放良文書,到上元縣衙門去辦理戶籍。”
“辦理完戶籍之後,上元縣會給爾等分配土地,分配房屋,過段時間還會再給爾等發放種子、耕牛和農具。”
“爾等若是願意耕種,便好生耕種,得閑的時候也可以來家里串門。”
“若是還想留在家里做工賺錢的,便跟老夫簽一份雇佣文書。”
“以後要是做的不順心了,或者嫌錢少了,或是受了委屈,便盡管拿出雇佣文書,結清工錢後回去耕種,或者另尋他路。”
“……”
李善長慢慢說著要給眾多奴僕放歸良籍的事情,一眾奴僕卻直接懵了。
喜歡奮斗在洪武元年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奮斗在洪武元年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