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事兒,不能直接讓各州縣出告示,必須得限制名額。”
興許是吵累了,又或許是在爭吵的過程中達成了協議,幾個官老爺們終于開始正兒八經的商量起招工的事情。
戶部左侍郎率先開口“你們應該知道,一天六十文的工錢意味著什麼。”
“一個月差不多兩貫的工錢,除了寧陽縣和登州府,其他哪些州縣的百姓不眼紅?”
“說句難听點兒的,那些山匪路霸都有可能改行去干苦力。”
楊少峰忍不住翻了個白眼。
誰來給本官解釋解釋,什麼叫做除了寧陽縣和登州府?
寧陽縣和登州府的百姓招你惹你了!
楊少峰在心里瘋狂吐槽,朱標則是湊近楊少峰,低聲道“去年一整年,光是直隸一地,就擱山里鑽出來好幾萬人。”
瞧著楊少峰一臉懵逼的模樣,朱標也同樣忍不住翻了個白眼。
“你別說你剛來寧陽縣當知縣的時候,寧陽縣就已經是河清海晏。”
“總不能你寧陽縣的路上就沒個劫匪,山里就沒個強盜什麼的?”
楊少峰微微搖頭,用關愛智障的眼神看了朱標一眼。
咱就是說,有沒有一種可能,寧陽縣這破地方原本就是個遍地響馬的強盜窩?
再者說了,你讓一群響馬去當山匪路霸,是不是有點兒不太尊重響馬這個職業?
不對。
寧陽縣只有一群窮得掉 的窮苦百姓,也是常黑炭親自認證過的良善百姓,哪兒踏馬有什麼響馬!
本官差點兒被黑芝麻湯圓給帶溝里去!
朱標沒注意到楊少峰的眼神,微微嘆息一聲後又繼續說道“除了直隸,其他各省也都差不多,今天鑽出來一個,明天鑽出來倆。”
“整個江南的大山里不知道藏了多少人,地方官府只能派人挨個山頭慢慢查訪,找到一個就勸一個,勸不出來的再另算。”
懂,本官可太懂這個另算是怎麼算的了。
听話出來的就給分田土。
不听話出來的就直接鎖死在山里。
說不定還得拿炮轟兩下。
楊少峰哦了一聲,隨後便故意擺出一副懵逼的模樣,望著朱標問道“那山東呢?山東布政使司的山可不少,鑽出來的人應該更多吧?”
朱標差點兒沒繃住。
見過給人添堵的。
但是沒見過像姐夫這樣兒給人添堵的。
理論上來說,如果說江南地區的山林里總是能鑽出人,沒道理山東布政使司的山林里卻鑽不出人。
實際上呢?
山東布政使司的山林里還真就很少往外鑽人。
自家姐夫問這句話的意思,也不是想表達遍地響馬的山東布政使司治下的百姓有多良善。
他是想說整個山東地廣人稀。
繞來繞去,其實還是那四個字。
朱標在心里瘋狂吐槽,嘴上也不接楊少峰的話茬,而是自顧自的說道“反正這幾年一直有人從山里往外鑽,其中就有一部分是胡元時期做過山匪路霸的。”
“據小弟所知,這些所謂的山匪路霸,除了那些手上沾血的,剩下的都是些吃了上頓沒下頓的窮苦百姓。”
“現在有一天六十文工錢的好去處,這些人肯定會搶著去遼東。”
楊少峰意興闌珊的哦了一聲,並不太想搭理朱標。
一個不能給寧陽縣和登州府弄來勞工的太子殿下,絕對不是什麼好小舅子。
正當楊少峰在心里胡亂吐槽的時候,一旁的官老爺們已經商量個七七八八。
各布政使司不設置名額的下限,但是要約定一個最高的上限。
一千人。
這個數字,是一眾官老爺們吵了半天才吵出來的結果。
按照一個布政使司下轄十個左右的府來計算,差不多就是一個府有一百個名額。
再按照一個府下轄下個縣來計算,差不多就是一個縣有十個名額。
通常情況下,一個縣往往會有十幾個甚至更多個村子,再細分下來,一個村子可能連一個名額都分不到。
這群官老爺們的意思就是先搞個名額稀缺的假象出來。
實際上,一個布政使司能有一千個名額,整個江南差不多就能湊出個幾千人,再加上江北的幾個布政使司,第一批去遼東的人手就差不多有一萬人左右。
少是肯定少了點兒。
離胡惟庸期待的百萬青壯遷遼東的盛況差了何止十萬八千里。
但是,只要這第一批去遼東的人手,能在洪武七年的年底之前,帶著十幾貫錢財回鄉,那麼,第二批去遼東的青壯數量可能就會達到十萬之眾。
再然後,這些官老爺們就開始現場寫奏本,完美詮釋了什麼叫做封建皇權下的效率。
工部直接現場寫奏本,表示因為各種原因,需要對遼東的煤礦和鐵礦進行開采、冶煉,故而需要大量的人手。
戶部直接現場寫奏本,表示整個大明還有許多土地需要開墾耕種,為了防止青壯們一窩蜂的涌去遼東做工,必須規定好每個省去遼東務工的名額。
兵部表示,為了保證去遼東的安全,各布政使司需要把人送到沿海幾個指定的地點,然後從這些地點到登州府集合,最後再從登州府轉道遼東。
“……”
再再然後,先由當朝首輔李善長在奏本上面批注同意,轉手交給大明常務副皇帝朱標同學,再由某顆芝麻湯圓用自己的印章,在這一份又一份火熱出爐的奏本上蓋章簽字。
楊少峰一時間竟不知道該怎麼形容眼前的景象。
你說這景象對勁吧,整個流程完全繞過了大明朝堂,甚至繞過了老登。
可要說不對勁吧,整個流程除了缺少玉璽的印章之外,又完美的符合大明朝堂的一切流程。
甚至某顆黑芝麻湯圓還大大咧咧的表示,玉璽印章那玩意兒就是個形式,回頭等到了京城再蓋也不遲。
再說了,自己也不是以朝廷的名義直接頒布什麼政令,而是以太子殿下的名義給百姓謀福利,有沒有玉璽印章都無所謂。
這對勁嗎?
……
別管對勁還是不對勁,整個招工開發遼東的議程,都在以前所未有的效率被推動。
最先得到招工開發遼東消息的,是近在濟南的山東布政使汪廣洋。
喜歡奮斗在洪武元年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奮斗在洪武元年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