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斗在洪武元年

第892章 寧陽縣的產業結構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天煌貴冑 本章︰第892章 寧陽縣的產業結構

    面條沒有什麼特別的,無非就是爽滑,筋道。

    關鍵是肉香味兒,還有湯的香味兒,可就濃郁的有點兒過分了。

    李善長放下筷子,直接盯著楊少峰問道“這碗湯里最起碼也得有十幾種香料,難道說,香料在寧陽縣也不值錢了?”

    楊少峰直接翻了個白眼,說道“李相有所不知,那些蠻子動不動就是幾萬斤香料運過來,量大管飽,這破玩意兒確實不值錢。”

    說到這兒,楊少峰又擺出一副恍然大悟的模樣,望著李善長反問一聲“李相應該是覺得京師的香料貴了?”

    “不過,京城的香料貴一些,倒也正常。”

    “畢竟是天子腳下,首善之地,百姓富庶,非寧陽縣這種窮鄉僻壤可比。”

    李善長的臉色頓時黑了下來。

    剛剛就是陰陽怪氣的說了幾句統計學不存在了,結果他楊癲瘋就要在這里報復回來。

    什麼東西!

    不過,蠻子們真就是一運好幾萬斤的香料?

    那他娘的不對勁啊。

    香料這玩意兒跟糧食不一樣。

    一個人一天可能要吃掉幾斤糧食。

    但是一個人一天絕對吃不下幾斤香料。

    換句話說就是香料的消耗本身就小,幾萬斤都屬于大量當中的大量,足以把整個香料市場的價格都給打亂。

    結果可倒好,登州府的香料便宜,寧陽縣的香料也便宜,其他地方的香料價格卻還是居高不下。

    那麼問題來了。

    香料的價格一直下不去,好處被誰給得了?

    很明顯,得到最多好處的並不是蠻子。

    畢竟楊癲瘋剛剛也說了,蠻子們動不動就是運幾萬斤香料,“這破玩意兒”確實不值錢。

    國庫好像也沒撈到什麼好處。

    因為在國庫的各種收支當中,榷場以及榷場之外,香料的佔比其實很低。

    百姓也同樣沒得到什麼實惠。

    因為除了登州府和寧陽縣,其他地方的香料價格依舊高高在上,賣的人很少,買得人更加稀少。

    所以,刨開源頭、運輸和最後的買家,唯一得利的就是中間的商賈?

    商賈得利,基本上也就意味著官老爺和士紳得利。

    那麼問題又來了。

    老夫呢?

    老夫好歹也是堂堂的大明首輔,改制前的左丞相,韓國公,官場上就沒比老夫更牛批的官兒了。

    為什麼老夫就沒得到什麼好處?

    所以,那些得到好處的官老爺和士紳、商賈,其實還是把咱老李當成一個窮酸,是吧?

    所以,也難怪老劉的那些老鄉總想著扳倒楊癲瘋。

    他這就是典型的斷人財路。

    李善長在心里胡亂琢磨,朱標卻是伸手拽了拽楊少峰的袖子,笑道“李相有所不知,香料這東西在蠻子那邊兒確實不值錢,運到登州府的價格也不高,隨便拿一套玻璃茶具,就足以換回幾百斤乃至幾千斤的香料。”

    “得益于寧陽縣到登州府的那條直道,一路上的消耗比走正常官道的消耗要少許多。”

    “所以,香料運到寧陽縣的成本很低,價格自然也高不到哪兒去。”

    “至于京師的香料……”

    朱標笑著搖了搖頭,隨後又一臉無奈的說道“等寧波榷場和泉州榷場都開辦起來,京師的香料價格也會慢慢降下來。”

    李善長胡亂嗯了一聲,再次拿起筷子。

    ……

    “寧陽縣的產業結構,大概可以分為六個方面。”

    “第一個就是眼前的這個玻璃工坊。”

    “雖然工坊的規模不大,能造出來的玻璃器皿也不算多,但是利潤很高。”

    楊少峰帶著朱標和李善長、胡惟庸等一眾官老爺們在寧陽縣不停的轉悠,順便給幾個解說寧陽縣的產業結構。

    “第二個就是城東的那座小鐵礦,還有華豐、東疏、伏山等處的煤礦。”

    “鐵礦雖然不大,但是保證了寧陽縣百姓的農具需求,也保證了寧陽縣對鋼鐵的需求。”

    “那幾處煤礦產出的煤炭質量還算可以,煤面子拿來做了蜂窩煤,塊煤則是供應給了鋼鐵廠。”

    “第三個,確切的說不應該算是產業,而應該說是農業。”

    “除了跟其他地方沒什麼區別的農耕之外,寧陽縣最主要的還是玻璃溫室種植和地窖蘑菇種植。”

    “這兩種農業種植,除了保證寧陽縣百姓在冬天依舊有新鮮的菜可以吃,也可以通過往登州和江南販賣,來獲利高額的利潤。”

    “第四個就是城里的那幾種小工坊,也可以說是小手工業。”

    “像打火機工坊,罐頭工坊,午餐肉工坊,壓縮干糧工坊,磚窯之類的。”

    “第五個則是養殖業。”

    “養牛,養馬,養羊,養魚。”

    “養殖業除了創造利潤,最重要的還是保證百姓的肉食。”

    “第六個就是各種機械制造之類的工坊。”

    “像收割機和蒸汽機的制造。”

    平時添堵歸添堵,真到了正事上面,楊少峰還是毫不吝嗇的給李善長、胡惟庸以及一眾官老爺們分享著寧陽縣的發展心得。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像農、林、牧、漁這種涉及到民生根本的,在寧陽縣被劃分為第一產業。”

    “像礦業和制造業,在寧陽縣被劃分成第二產業。”

    “農耕方面沒什麼好說的,關鍵在于各種礦業和制造業。”

    “寧陽縣之所以一直喊著缺人,就是因為礦業和制造業對于人手的需求量太大,甚至大到離譜。”

    “就說這個煤礦和鐵礦。”

    “隨便哪個小礦,所需要的人手都是幾千甚至上萬。”

    “即便是最簡單的磚窯,這里面就涉及到采泥、和泥、塑坯、燒窯、運輸等等環節,一口窯差不多就要用幾十個人手。”

    “還有最簡單的午餐肉工坊。”

    “雖然蒸制午餐肉的環節用不到幾個婦人,但是分割、清洗、絞肉泥、摻面粉、運輸等環節,同樣需要大量的人手。”

    李善長和胡惟庸等人越看越震驚,也越听越感覺頭大。

    難怪他楊癲瘋總喊著寧陽縣和登州府的人手不夠用。

    按照他楊癲瘋說的,幾個小煤礦、鐵礦就需要上萬甚至更多的青壯。

    一個三萬人的縣,能有多少適齡的青壯?

    更別說還有其他各種亂七八糟的產業。

    “就這,還沒算上修路和修水庫所需要的人手。”

    楊少峰瞧了胡惟庸一眼,又笑眯眯的說道“胡布政使之前說要照搬寧陽縣的路數,不知道現在還搬不搬了?”

    喜歡奮斗在洪武元年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奮斗在洪武元年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奮斗在洪武元年》,方便以後閱讀奮斗在洪武元年第892章 寧陽縣的產業結構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奮斗在洪武元年第892章 寧陽縣的產業結構並對奮斗在洪武元年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