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惟庸罵罵咧咧的表達不滿。
朱標和李善長兩人更是滿臉愁容。
楊少峰的臉色同樣也是陰沉如墨。
遼東的問題,其實多多少少都能算得上是歷史遺留問題。
這事兒還得從某個坑死李善長的元凶說起。
司馬懿。
當年公孫淵在遼東公然反魏,自立為燕王,司馬懿奉曹�矷@ 霰 魈幀 br />
為了永絕後患,司馬懿對遼東展開大規模屠戮,公孫淵所任公卿以下一律斬首,兩千多名軍官將校被殺,十五歲以上男子殺了七千多個並築造京觀,其余很多士民被遷往內地,遼東漢人損失近百分之九十。
後來的結果自然不用多說。
遼東開發的進程被打斷。
鮮卑政權填補了遼東漢人的空缺,開始崛起。
再後來就是某些王八犢子所說的南下融合。
好像他們家的老祖宗沒當過兩腳羊一樣。
當然,也確實可能沒當過。
就他們這種數典忘祖的玩意兒,祖上多半也不是什麼好鳥兒。
萬一就是祖傳帶路的呢?
楊少峰收回逐漸開始跑偏的思路,又忍不住嘆息一聲。
問題的解決辦法,胡惟庸剛剛已經說過了,那就是往遼東多弄點兒人手。
關鍵是上哪兒弄那麼多的人?
整個大明才七千多萬人。
很多州府眼下都處于人手不夠用的狀態。
根本就沒有多余的人手可以往遼東抽調。
至于說抽調一些囚徒、士紳?
別搞笑了。
著名的墮落文人戛劍生曾經說過,拋開劑量談毒性,屬于公然耍流氓。
整個大明一共才有多少囚犯和士紳?
就算勉勉強強湊出個幾十萬,扔到遼東那片地盤上,也只能說是杯水車薪。
但是不開發遼東又不行。
別的不說,光是目前已經探到的煤炭和鋼鐵,還有巨量的森林資源,就已經證明遼東的重要性。
正當楊少峰胡亂琢磨時,李善長卻忽然開口說道“要是實在不行,就找棒子和矮矬子他們要點兒人吧。”
楊少峰當即反對“不行!”
“讓棒子和矮矬子來登州府修路可以,但是讓他們去遼東開拓不行。”
“遼東是大明的遼東,讓棒子和矮矬子們摻和進來算怎麼回事?”
“憑白髒了遼東的地!”
李善長直接斜了楊少峰一眼,反問道“牛馬騾子能髒了遼東的地?”
“你用牛馬騾子去開拓遼東,還得擔心牛馬騾子會不會爛蹄子。”
“但是用棒子和矮矬子,你還用管他們的死活?”
“死了就直接扔去肥地唄。”
朱標也跟著勸道“姐夫,小弟也感覺用棒子和矮矬子比較劃算,最起碼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湊齊幾十萬人手。”
楊少峰冷哼一聲,望著朱標和李善長說道“那敢問太子殿下和李相,棒子和矮矬子們開拓出來的遼東,是棒子和矮矬子的遼東,還是我大明的遼東?”
“另外,幾十萬的棒子和矮矬子,扔到遼東那麼大的地盤上,萬一跑出去幾個怎麼辦?”
“如果提前閹割……恐怕陳忠那個死太監就會先瘋掉。”
略微頓了頓,楊少峰又繼續說道“哪怕真弄了幾十萬棒子和矮矬子,也確實把遼東的土地給開拓出來了,問題是以後遷移到遼東的大明百姓,他們會從心底把遼東當成自己家嗎?”
“一分一分開出來的一畝劣田,和被官府分配的一畝良田,他們會更看重哪個?”
“從理智上來說,他們絕對會重視良田。”
“但是從感情上來說,恐怕那一畝劣田才是他們的心頭好。”
隨著楊少峰的話音落下,朱標和李善長頓時也陷入了沉默當中。
這是明擺著的事實。
而且身為大明的太子,朱標還不得不考慮到另外一個極其重要的問題。
鐵鍋當初為什麼會毫不猶豫的扔下大都跑路?
說白了,因為胡元朝廷本身也沒把中原當成自己家。
為什麼沒把中原當成自己家?
因為是搶來的,而不是一分一分開拓出來的。
如果真弄幾十萬棒子和矮矬子去開拓遼東,那麼就不得不面臨一個極其操蛋的問題。
被利用完的棒子和矮矬子們多半舍不得離開遼東,而大明遷移過去的百姓,卻又很可能不會太在乎遼東。
想到這兒,朱標也忍不住嘆息一聲。
李善長咂吧咂吧嘴,看了看胡惟庸,又看了看楊少峰,最終也只能無奈的嘆息一聲道“實在不行的話,就還是老辦法。”
楊少峰眼前一亮,問道“什麼老辦法?”
胡惟庸卻是斜了李善長一眼,說道“你是還嫌上位和你不夠招人恨?”
李善長黑著臉道“要不然你說怎麼辦?”
“咱們大明滿打滿算也就七千萬人,一千多個州縣,分下來一個縣也就是一萬人左右。”
“想遷移百姓,起碼也得有足夠的百姓能遷移才行吧?”
一說到遷移百姓,楊少峰忽然想起來一件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楊少峰望著胡惟庸問道“遼東農場呢?”
胡惟庸黑著臉道“農場個屁!”
“你就不尋思尋思,一個農場滿打滿算才幾個人?”
“整個遼東那麼大的地方,你指望那幾個人去開拓墾荒?”
隨著胡惟庸的話音落下,整個屋子里又再一次陷入了沉寂。
直到過了好一會兒,朱標才開口說道“就用老辦法。”
“不過,這次不用聖旨,也不用兵符。”
“孤親自去跟將士們說。”
“一切听憑自願。”
“願意去遼東開拓定居的,就去。”
“不願意的,也不勉強。”
“包括江南、山陝等地的百姓也是。”
“以後再遷移百姓,也都听憑自願。”
楊少峰頓時就明白是怎麼個老辦法了。
所謂的老辦法,就是往遼東調派衛所,由衛所的軍士承擔起屯墾的擔子。
等到一片土地屯墾的差不多了,衛所調走去下一個地方,將開墾出來的土地交給官府,再由官府分配給百姓。
理論上來說,這套玩法其實挺靠譜。
不靠譜的地方在于監管力度並不高,或者說這套玩法當中的漏洞太多,很多土地在交由官府進行分配之後,好點兒的土地往往分不到百姓手里。
就算是分給百姓幾畝劣等田地,後面往往也會被人兼並。
甚至衛所本身就存在一大堆亂七八糟的問題。
要不然的話,衛所制定也不至于在洪武年間就開始出問題,更不至于在永樂年間就被老四評價為“糜爛”。
喜歡奮斗在洪武元年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奮斗在洪武元年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