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斗在洪武元年

第723章 兩面不討好的典範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天煌貴冑 本章︰第723章 兩面不討好的典範

    楊少峰笑了笑,沒有直接回答朱皇帝的問題,反而沒頭沒腦的問道︰“敢問岳父大人,倘若這一次來的不是真倭,那麼沿海衛所諸多衛所的指揮使、千戶、百戶,乃至于普通的衛所軍士,他們又為何要跟那些人攪在一塊兒?”

    朱皇帝微微皺眉,說道︰“他們跟那些人攪和在一塊兒,自然是因為有利可圖。”

    楊少峰嗯了一聲,說道︰“不僅僅只是有利可圖,更多的,還是這些人根本不知道害怕。”

    明初的軍士,主要有四種。

    第一種是早期就跟著朱皇帝打天下的士卒,稱之為“從征”。

    第二種是從胡元那邊投降過來的士卒,稱之為“歸附”。

    第三種是因為觸犯律法而被編入軍籍,稱之為“充軍”。

    第四種則是從家里有兄弟三人以上的百姓家中征召,稱之為“垛集”。

    這四種情況,其實應對了四種不同的心態。

    第一種的“從征”們早期就跟著朱皇帝打天下,他們圖的是什麼?

    不排除有人圖的是子孫後代不用像自己一樣被胡元官府欺壓,但是更多的,恐怕還是抱著馬上搏封侯的心態。

    再不濟,也得拼一拼,爭取能吃上皇糧。

    第二種的“歸附”,他們是怕了,或者看清了局勢,或者被上官裹挾,所以選擇投降,其中尤以蒙古軍士的數量為最多,朱皇帝北伐時沖殺最狠的也是他們。

    第三種“充軍”,這個實在沒什麼好說的,這些人的存在不僅有可能影響到軍心,甚至還直接拉低了軍士的地位,衛所制的崩潰,跟這個其實也不無關系。

    第四種的“垛集”,這個同樣也是衛所制崩潰的一個重要原因,因為垛集帶有強行征召的性質。

    敲黑板。

    明朝初期,那些指揮使、千戶、百戶之類的軍官,大多都是除了充軍之外的其他三種兵丁積功升上來的,其中以第一種類型出身的軍官為最多。

    而朱皇帝因為不學無術也好,還是被人坑了也罷,反正軍戶世襲制這麼個玩意兒是早早的就被他給搞出來了。

    換句話說就是,這些兵丁們除了因為開國初期還在打仗等原因而能夠受到朱皇帝的優撫,其他方面已經沒了什麼出路。

    至于將領……幾乎都是死人堆里打過滾的狠茬子,偏偏老登給的待遇又說不上多好。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

    如果單純的按照軍功計算,很多指揮使、千戶甚至百戶的軍功是足以封爵的,哪怕混不到侯爵,起碼也能混個子爵或者男爵。

    而老登是怎麼干的?

    直接不封子爵和男爵,讓這些將領們世襲指揮使、千戶、百戶。

    對于普通的軍士們而言,這很不公平,因為指揮使的孩子以後是指揮使,千戶的孩子以後是千戶,偏偏俺們這些大頭兵的孩子以後還得做大頭兵?

    但是對于很大一部分將領而言,這同樣很不公平,因為俺們拎著腦袋跟你老朱打天下,圖的是從龍之功,圖的是馬上封侯,現在特麼的封侯撈不著也就算了,關鍵是你丫連個子爵、男爵都不給,還要俺們的子子孫孫再給你朱重八當兵打仗?

    所以,軍戶世襲制既得罪了將領,同時也得罪了軍士,堪稱是兩面不討好的典範。

    要不是因為這個原因,楊少峰當初在靈山衛等衛所進行改制的時候,也不會推行的那麼順利。

    同樣的,也是因為這些亂七八糟的原因,所以這些將領、軍士們才會因為有利可圖,而跟那些鄉賢士紳們攪和在一塊兒。

    當然,這里面牽扯到的軍士數量肯定沒有多少,但是牽扯到的將領數量則是肯定不會少。

    尤其是那些在戰場上險死還生的指揮使、千戶,眼看著撈不到爵位了,那就專心撈錢,想辦法多給兒孫造點兒家業。

    至于說事發之後被砍頭?

    無所鳥謂。

    都是跟著他朱重八一塊兒打天下的老兄弟,他還能真就這麼心狠手辣,專門拿老兄弟開刀?

    再說了,就算他朱重八手心狠辣又能如何?

    左右不過是爛命一條。

    根本就不帶怕的。

    朱皇帝黑著一張臭臉,仔細琢磨著楊少峰所說的“這些人根本不知道害怕”,而楊少峰則是再次抿了一口小龍團,又繼續說道︰“除了不害怕,更主要的還是軍士們對他們沒有制約,他們也不擔心軍士會繞過他們告狀。”

    “更有甚者,大量的軍士心里也根本就沒有相應的概念。”

    “既沒想過告狀,也沒想過保家衛國,守護百姓。”

    “甚至于他們一輩子可能都要在一個地方當兵駐扎,要是能跟那些鄉賢士紳們搞好關系,對于他們反而是好事。”

    “諸多亂七八糟的原因,共同造就了將領、軍士們和鄉賢士紳攪和在一塊兒的亂象。”

    面對楊少峰分析出來的結果,朱皇帝先是淡淡的嗯了一聲,隨後又緊緊的皺起了眉頭。

    問題分析出來了,那麼解決方案呢?

    不斷的調防,讓一個衛所的軍士在某個地方駐扎幾年,然後再換一個地方駐扎?

    還是像這個狗東西在靈山衛等地方玩過的手段一樣,裁汰老弱,將大量的軍士直接轉去農場?

    再或者是像這個狗東西以前說過的那樣兒,設置一個服役年限,讓軍士們到一定年齡就退出軍伍?

    朱皇帝越想,就越是感覺心里亂糟糟的。

    千頭萬緒啊。

    衛所,軍制,這是國之基石,牽一發而動全身,哪兒是說改就能改的?

    直到過了好大一會兒,朱皇帝才自言自語般說道︰“咱是不是該回京了?”

    回京?

    楊少峰當即就豎起了耳朵。

    老登在寧陽縣,本官去田間地頭上喝茶都容易挨訓。

    要是老登回京,不光李善長和劉伯溫他們要頭疼,就連本官以後也能愜意的跑到田間地頭上躺著喝茶。

    真是想想就美滋滋!

    楊少峰越想越美,便忍不住笑著說道︰“其實,小婿還有一點兒小小的意見。”

    朱皇帝回過神來,望著楊少峰問道︰“什麼意見?”

    楊少峰道︰“就是那些充軍,他們在軍中,會不會讓從征、歸附和垛集們感覺不舒服?”

    “更何況,都是大明的兵,分了從征、歸附和垛集,似乎也不太好?”

    喜歡奮斗在洪武元年請大家收藏︰()奮斗在洪武元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奮斗在洪武元年》,方便以後閱讀奮斗在洪武元年第723章 兩面不討好的典範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奮斗在洪武元年第723章 兩面不討好的典範並對奮斗在洪武元年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