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皇帝並不傻,只是氣上頭的時候,尤其是被某個好女婿給氣到的時候,比較容易失去理智。
而馬皇後就是能讓朱皇帝恢復理智的最後一道防線。
鎮定下來之後,朱皇帝便冷笑一聲道︰“妹子說的對。”
“這回啊,正好讓這個混賬東西好好查一查。”
“咱不管是他娘的文官還是武將,也不管什麼州府衛所,只要查出來問題,咱就挨個處理。”
只是說著說著,朱皇帝的臉色又不自覺的黑了下來︰“他娘的,咱總感覺那個混賬東西就是故意把事情鬧大,好以此來報復咱。”
馬皇後微微一愣,朱皇帝卻黑著臉說道︰“他不是一直想要冠軍侯來著?”
“這回咱徹底斷了他的念想,他心里難受。”
“所以他就想把事情鬧大,逼著咱立即動手拆分山東布政使司。”
“他就是成心不想讓咱閑下來。”
“這個混賬東西!”
馬皇後直接就被朱皇帝給氣笑了。
這事兒怪得著自家女婿嗎?
拆分山東布政使司,調整各個布政使司的事兒,早在洪武四年時就已經提過。
如今已經是洪武五年,可是你朱重八真動手調整了嗎?
別管是因為中書省和六部的官老爺們太忙,一時半會兒的顧不上,還是因為你朱重八忘了調整,反正責任都在你們君臣身上。
你憑什麼說是我家女婿的錯?
當然,自家那個女婿也不讓人省心——不給你冠軍侯的爵位,不是因為舍不得,而是因為這個爵位不太好,所以才不給。
明明你老丈人都說了,以後給你個瀛國公的爵位,不光好听,寓意也算不錯,怎麼你就非得盯著冠軍侯不放?
所以,我馬秀英上輩子到底做錯了什麼,才會讓我攤上這樣兒的相公和這樣兒的女婿?
沒一個好東西!
馬皇後越想越氣,忍不住瞥了朱皇帝一眼,嘲諷道︰“你有閑功夫在這里罵人,還不如好好琢磨琢磨山東布政使司拆分的事情,還有拆分之後的幾個布政使人選,也得早點兒定下來才行。”
朱皇帝縮了縮脖子,訕笑一聲道︰“咱現在最頭疼的,不就是拆分山東布政使司嗎?”
“要是再晚上幾年,咱把周敬心他們幾個弄到知府的位置上待上一兩年,再弄到中書省和六部待上一兩年,這布政使的人選就是現成的。”
“現在咱上哪兒去找那麼好用的布政使去?”
說來說去,一切都怪那個狗東西。
要是他早點兒就來投奔咱,早點兒做官,早點兒培養出幾個好用的學生,咱現在還用得著因為人手的問題而頭疼?
胡亂吐槽一番後,朱皇帝又長嘆一聲道︰“其實吧,咱現在想的是,要不要把這個混賬東西弄到布政使的位置上。”
略微頓了頓,朱皇帝又滿臉無奈的說道︰“算了,咱也就是說說,布政使這個事兒,還是等幾年再說。”
從縣到府是一個直接升職加薪的過程。
但是從府到布政使司就沒那麼簡單。
雖然布政使和知府、知縣都是主抓民政,但是知府和知縣屬于是大小權力一把抓,只要管好自己手下的府或者州縣就行。
而布政使則是要考慮到都司、提刑按察使司這兩個衙門,同時還要考慮到治下的幾個甚至十幾個府,上百個州縣。
光是每天需要處理的政務都不知道有多少。
要不然的話,光憑這次的孩童失蹤案,汪廣洋這個山東布政使司就得跟著一塊兒倒霉,又怎麼可能像現在這樣兒只是罰俸幾個月。
除此以外,還有一個最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某個混賬東西實在太過于年輕。
放在知縣或者知府的位置上沒問題,但是放在布政使的位置上,就相當于把那個狗東西豎成靶子,讓原本那些就看他不爽的官老爺和鄉賢士紳們更加不爽。
萬一那些官老爺們和鄉紳們狗急跳牆,寧肯用上下毒、縱火等手段也非得除掉那個狗東西,光憑他身邊的駙馬府親衛還真不一定能護得住他。
仔細想了想,朱皇帝干脆望著門外喊道︰“二虎!二虎!”
二虎推門進來,朱皇帝直接吩咐道︰“傳咱的旨意,讓常茂和常升兄弟兩個,從羽林衛和府軍前衛各抽調一千騎兵去萊州府,到駙馬帳前听用。”
“告訴夏煜,從寧陽縣抽調幾個廚子去萊州府听用,負責采買的人手什麼的,也從寧陽縣挑人過去。”
“還有咱給標兒挑出來的那一百來個護衛,從兗州衛給他們配齊戰馬,讓他們也去萊州听用。”
“還有,讓陳忠跟著去一趟,告訴那個狗東西,咱給他安排的人手,他得帶著,別跟以前在登州府和寧陽縣的時候一樣,帶上兩三個人就敢往外跑。”
咱還就不信了,那個狗東西身邊要麼是寧陽縣出身的人手,要麼就是給咱朱重八做護衛的羽林衛和府軍前衛親軍,就算那些個官老爺和鄉賢士紳們狗急跳牆,他們又能翻出什麼浪花兒?
略微頓了頓,朱皇帝又補充了一句︰“還有,他在書信里說的事兒,咱同意了。讓陳忠再多告訴他一句,他手里有王命旗牌和尚方寶劍,他想怎麼折騰就怎麼折騰,一切都有咱給他兜著。”
……
如果是齊編滿員的情況下,靈山衛應該有五千六百人。
在都督府的花名冊上,靈山衛也確實有五千六百人。
但是,整個靈山衛能站在楊少峰面前的,卻只有四千七百多人,足足有九百多人不見蹤影。
某個被楊少峰臨時指派管理靈山衛的指揮僉事戰戰兢兢的對楊少峰抱拳下拜︰“駙馬爺,靈山衛就只有這麼點兒人,剩下的都只在花名冊上,卑職等也從未見過。”
楊少峰呵的笑了一聲,向前一步,高聲道︰“年齡四十五歲以上的,十八歲以下的,出列!站到校場左邊!”
隨著楊少峰的話音落下,整個校場上頓時響起 的衣甲摩擦聲,兩百多個士卒從一個個隊列中走出,站到校場左邊。
楊少峰又繼續高聲說道︰“不願意從軍的,想要卸甲歸田的,同樣出列!站到校場右邊!”
整個校場變得鴉雀無聲,幾個指揮僉事更是一臉懵逼的望向楊少峰。
喜歡奮斗在洪武元年請大家收藏︰()奮斗在洪武元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