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單純的以帶貨能力而言,朱皇帝頂多能排到第二名的位置。
馬皇後才是當之無愧的帶貨頂流,隨手買一樣東西都能打造出一個爆款產品。
可惜,馬皇後在登州榷場絲毫沒有買買買的意思,只是讓錦兒、玉兒陪著她來回閑逛。
轉悠了好大一會兒,楊少峰終于忍不住了。
“得讓岳母大人買點兒啥東西。”
“別管是胭脂水粉還是其他什麼珍珠寶石,又或者隨便什麼東西。”
“讓岳母大人留著自己用也好,拿回去賞賜給宮里人也罷。”
“總之得讓岳母大人出面購買。”
楊少峰拉著玉兒小聲??︰“只要岳母大人買了什麼東西,咱們就能打出皇後娘娘都喜歡的招牌,懂?”
玉兒噗嗤笑了一聲道︰“相公終于忍不住了?”
“其實呀,義母剛剛就已經交待過了,說是等回去的時候隨便買些東西。”
“眼下要先逛一逛,看一看,起碼也得知道榷場里都有些什麼東西值得買。”
“而且義母還說了,相公弄的榷場確實很不錯,既能方便了百姓,也能充盈國庫,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
听到玉兒這麼一說,楊少峰頓時就明白怎麼回事了。
瞧瞧,瞧瞧人家馬皇後的見識和覺悟。
再瞧瞧那個跟呆頭鵝一樣只知道瘋狂買買買的馬家贅婿。
呵~tui~
……
時間一天天過去,很快就到了洪武四年十月。
楊少峰先是端起小龍團抿了一口,接著又癱回了躺椅上。
秋老虎終于過去,天氣將冷未冷,正是適合當咸魚的好時節。
可惜啊,朱重八這個老登還是一門心思的賴在登州府不走,好像完全忘記了北巡和回京。
這踏馬哪兒行啊。
忘記了北巡沒什麼,不願意回京城也沒什麼,可是你丫能不能挪一挪您那高貴的龍屁股,去濟南府那里住一段時間?
你丫賴在登州府不走,本官這個登州知府還怎麼好意思當個咸魚?
尤其是朱重八這個老登本身就是卷王當中的卷王。
晚上處理京城快馬送來的奏本,白天在登州城內外到處亂轉,時不時的還要讓楊少峰陪著他去一趟登州下轄的縣。
更氣人的是,這老登不光四處亂轉,他還四處亂攀交情,逮著一個田間地頭忙活的老農就過去叫聲老哥哥,然後拉著人家問東問西。
“家里幾口人啊?”
“家里幾畝地啊?”
“家里有沒有牛啊?”
“糧食夠不夠吃啊?”
“孩子有沒有娶妻生子啊?”
“听說過工坊沒有啊?家里有沒有人去工坊做工啊?工錢發放的可及時?一個人賺到的工錢,可夠一家人的花銷?”
一不問官老爺怎麼執政,二不問官老爺是否清廉,問的全是這些家長里短。
聰明倒是聰明。
簡簡單單的幾個問題,里面既問到了土地分配情況,也問到了工坊帶來的變化。
問題的關鍵是老登對這種跑到民間地頭上亂攀交情瞎打听的事情樂此不疲,幾乎每天都要來上這麼一出。
氣得楊少峰很想抓著老登開噴︰“你丫知不知道要入冬了?冬季要養生的啊混蛋!”
“你丫拉著本官到處跑,本官還怎麼養生?”
“你個老登是鐵打的牛馬,本官可是手不能提、肩不能挑的讀書人,你扛的住,本官可扛不住!”
但是一想到朱皇帝那張臭臉,楊少峰又不得不把這個誘人的想法拋之腦後。
當然,不敢抓著朱皇帝開噴是一回事兒,是否給朱皇帝添堵那就是另一回事兒了。
“小婿總覺得差了點兒什麼。”
忍無可忍之下,楊少峰干脆帶著朱皇帝跑到了距離登州府城最遠的一個村子。
“像這種離著其他縣更近的村子,縣里管起來很是麻煩,如果縣里有什麼事情要交待給各社社長又或者是各個村子的村長,也同樣要折騰那些社長、村長們來回跑。”
“里外里耽誤時間不說,縣里的官老爺們也未必有那麼多的精力來管理這些村子。”
“而官老爺們對這些村子不上心,就會導致這些村子游離于縣衙的管理之外。”
朱皇帝瞥了楊少峰一眼,說道︰“還有可能會滋生宗族勢力,出現宗法大于國法的事情,是不是?”
沒等楊少峰回答,朱皇帝就呵的冷笑一聲道︰“咱猜,你想說的是在縣和社之間再增加一個官府衙門,通過這些官府衙門來加強對于村社的控制,對不對?”
“咱有時候就想不明白了,你個混賬東西到底是怎麼回事兒?”
“為了給咱添堵添麻煩,你是真不把戶部和吏部當人啊?”
楊少峰微微一怔,問道︰“小婿怎麼就不把戶部和吏部當人了?”
朱皇帝反問道︰“那咱再問你,在縣和社之間再增加一個衙門,需要增加多少底層的官吏?”
“這些官吏的官身還說好,可是他們的俸祿由誰來出?”
“是,多增加出來的官吏們品階低,薪俸也低。”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可是聚沙成塔,大明一千多個州縣,哪怕一個州縣只增加五個衙門,每個衙門只增加三個官吏,這就得多出來一萬五千多個官吏。”
“每人每月薪俸假設為兩貫錢,一個月就得多支出三萬貫,一年就得三十萬……”
說到三十萬這個數字的時候,朱皇帝忽然頓住了。
“三十萬貫?”
一年多出來三十萬貫的支出,就能在縣和社之間再增加一個小衙門?
跟這個小衙門所能帶來的控制力相比,一年三十萬貫的支出算個球?
別說登州府榷場每個月都能給國庫上繳大量的課稅,就算是國庫本身也完全能支撐起這筆花銷!
只是轉念一想,朱皇帝又感覺有些不對勁。
這他娘的十分里得有十二分的不對勁。
數是這麼算的沒錯,可是朱皇帝的心里就是莫名其妙的感覺有些別扭。
然而就在朱皇帝暗自琢磨著到底是哪里出了問題時,楊少峰卻笑著說道︰“岳父大人,衙門里的官老爺其實沒幾個,真正的大頭還是出在吏上面。”
“最關鍵的是,多出來五千多個小衙門,就相當于多出來一萬多千多的官職空缺。”
“大明現在應該沒有這麼多的讀書人才對。”
朱皇帝頓時想明白是哪里不對勁了。
因為這個狗東西畫的餅再香,咱手底下也沒有那麼多的讀書人可以用!
想到這里,朱皇帝的心里頓時大為不爽,望向楊少峰的目光中也帶著一絲不善︰“那你說該咋辦?”
喜歡奮斗在洪武元年請大家收藏︰()奮斗在洪武元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