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斗在洪武元年

第379章 來嘛,互相傷害嘛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天煌貴冑 本章︰第379章 來嘛,互相傷害嘛

    家信?

    誰家好人的家信能把一個信封都撐得鼓鼓囊囊的?

    正當楊少峰望著陳忠手里那個厚到嚇人的信封發呆時,陳忠卻把信封推到了楊少峰面前。

    陳忠笑眯眯的說道︰“皇爺說,組建一個專門的審計衙門這個事兒是駙馬爺提出來的,韓國公和誠意伯都沒听說過這個審計衙門是怎麼運轉的,所以要駙馬爺大概的寫上幾句。”

    嗯?

    李善長和劉伯溫不知道怎麼弄一個審計衙門?

    這他喵的不是純純的扯犢子嗎!

    楊少峰一邊在心里吐槽,一邊拿起信封檢查了火漆封口,然後取出了所謂的“家信”。

    一頁,兩頁,三頁……八頁,九頁?

    看著足足有九頁的信紙,楊少峰差點兒就被氣到原地爆炸。

    不是,空印案是劉伯溫捅出來的對吧?

    既然空印案不是本官捅出來的,那你去折騰劉伯溫啊,你非得來折騰本官干什麼?

    再說了,眼下都已經是洪武三年的臘月二十四,眼看著沒幾天就要過年,你個老登忽然拿出來這麼多的問題,你確定不是成心給本官添堵?

    心里越想越是不爽,楊少峰干脆對陳忠告了聲罪,然後就拿著朱皇帝的家信回了書房。

    來,讓本官看看你個老登都有哪些題不會做,然後給你展示展示幾百年後的高端解題手法。

    第一個問題,老登罷行省,改為承宣布政使司負責民政,提刑按察使司負責司法,都司負責軍事?

    嘖嘖,這不是純純的扯犢子麼。

    如果自己沒記錯的話,大明在廢掉行省制度之後就是承宣布政使司負責民政、提刑按察使司負責司法再加都司負責軍事的省級結構,也確實可以算得上是分權分治。

    關鍵是沒什麼鳥用。

    好像原本歷史上的空印案就是在民、法、軍分立之後出現的。

    而且空印錢糧冊子的問題也沒有徹底解決,只是玩的更加隱秘一些。

    歸根結底,出現這些問題的真正原因就在于大明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獨立稅務機構,也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獨立司法和監察機構。

    就以監察機構為例子。

    都察院表面上不歸丞相管,後來也不歸內閣管,可以說得上是一個獨立的監察機構。

    但是,都察院的升遷道路就那麼一條,即便做到最頂層的左、右都御史也不過是正二品,手中的權柄別說跟丞相比,就是跟同樣是正二品的六部尚書們比起來也要差上許多。

    那麼問題來了︰大家的品級一樣,待遇一樣,手中的權益卻差了一大截,指望都察院的官老爺們都為愛發電?

    如果還想沖擊更高的位置,拿到更高的待遇,都察院的官老爺們就要想辦法調離都察院,而在調離都察院之後,原本被都察院監察的百官就成了自己人。

    這樣一來,都察院還能保持真正意義上的獨立性麼?

    大明的稅務機構也是同樣的道理。

    大家都是同朝為官,以後說不定就要從戶部調到其他衙門去做官,也犯不著因為那點兒俸祿就往死里得罪以後的同僚。

    無奈的搖了搖頭,楊少峰干脆提筆寫了起來。

    御史台改制。

    既然他劉伯溫不知道怎麼弄一個審計衙門,那就干脆把他的御史台掀了吧,直接改制成大明頂檢模式。

    既然有了頂檢模式,那大理寺干脆也改一改吧,直接搞成大明頂法模式。

    頂檢和頂法都有了,那刑部也不能再閑著,也得改一改。

    刑部、大理寺和御史台都改制了,行中書省干脆也改制吧。

    比如說行中書省里可以增加一個審計衙門,專門負責審核各個衙門的賬簿,但是這個審計衙門不歸中書省管,最頂頭上司是改制後的御史台。

    再比如說行中書省可以用承宣布政使司加提刑按察使司再加都司的模式,其中提刑按察使司下面再另設御史台、大理寺、刑部的二級下屬衙門,然後再往府和縣擴充。

    還有就是地方官府的編制問題,吏、役什麼的因為都是本地當差,且過度依賴于地方官老爺們,所以建議吏、役統統納進不入流的編制,讓他們正兒八經的吃皇糧。

    洋洋灑灑寫了一大堆之後,楊少峰還特意注明,自己不過是一個小小的知府,對于中書省和御史台、大理寺、刑部等等衙門的運轉根本就不太懂,希望朱皇帝多多垂詢李善長和劉伯溫。

    另外,考慮到李善長和劉伯溫的年齡都比較大了,建議朱皇帝提前定下一個退休年齡,如果實在舍不得李善長和劉伯溫,還可以考慮考慮返聘制度。

    緊接著,楊少峰又將目光投向朱皇帝的第二個問題。

    召集鄉間老人進京問政,讓鄉間百姓可以監察地方官員,允許百姓去審計官府的賬簿,允許百姓捆了貪官進京告狀。

    喵喵喵?

    盡管早就在史書上看到過相關的內容,可是真把這些東西都擺在眼前後,楊少峰又很想問問朱重八那個老登到底是怎麼想的。

    召集鄉間老人進京問政沒問題,讓鄉間百姓監察地方官員甚至允許百姓捆了貪官進京告狀也沒有問題,可是允許百姓審計官府的賬簿就多少有點兒扯淡了吧?

    你確定那些大字不識得仨的老百姓能看得懂官府的賬簿,能搞清楚四柱清冊法?

    最起碼你也得先提高百姓的識字率才行吧?

    仔細想了想,楊少峰干脆再次提筆。

    建議推行召集鄉間百姓進京問政,畢竟官老爺們只會陳述那些對他們有利的事實,沒人在意老百姓的死活。

    建議皇帝定期離開京城去民間走一走,親眼見識見識真正的民間是什麼事兒的,畢竟你朱皇帝出身微寒,你的兒孫經歷過麼?

    不讓他們出宮去見識見識,那不就是長于深宮,不識民間疾苦的典範?

    建議廣建社學,大力推行《洪武正韻》和《洪武字典》、《洪武算符》、《洪武算經》,等百姓的識字率提高了再研究允許百姓審計官府賬簿的事兒。

    楊少峰越寫越順手。

    來嘛,互相傷害嘛。

    朱重八你個老登折騰本官,本官反手就給你拉一坨大的。

    反正一個問題幾句話,大概的提綱都給了,剩下的就該是你朱重八和李善長、劉伯溫他們頭疼了。

    畢竟本官沒拿中書省的俸祿。

    喜歡奮斗在洪武元年請大家收藏︰()奮斗在洪武元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奮斗在洪武元年》,方便以後閱讀奮斗在洪武元年第379章 來嘛,互相傷害嘛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奮斗在洪武元年第379章 來嘛,互相傷害嘛並對奮斗在洪武元年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