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朝貳臣,五十六代家奴。”
楊大知縣很想把這句話寫到紙上,讓陳仇虜弄成雕版,大肆印刷,四處傳播後再看看他孔克堅和孔希學父子到底是選擇自裁以謝天下,還是會唾面自干,繼續跟南宗競爭衍聖公的爵位。
可惜的是,在《洪武大字典》沒有徹底修撰好以前,這十二個給北宗的評語還真不能隨便傳播。
畢竟大明朝的讀書人實在太過于稀缺,而修撰《洪武大字典》這種繁瑣無比的工程又需要大量的讀書人參與才行。
所以楊大知縣也只能強忍著惡心,選擇放出一些能成功惡心到孔克堅和孔希學父子,但是又不對于把孔克堅和孔希學徹底逼瘋的黑料。
“孔末亂孔之後,文宣公已然絕嗣,現在曲阜的那些根本就不是孔夫子的後人。”
“自古以來有忠臣不事二主之說,衍聖公卻有宋、金和偽齊分別冊封的三支並立,簡直貽笑大方。”
“孔夫子講究華夷之辯,就是不知道衍聖公一系為什麼不講究?”
“據說北宗還特意派人去找韃子請求冊封呢。”
“據說衍聖公府里有私設的刑堂和地牢。”
“……”
各種亂七八糟的傳言很快就喧囂塵上,還沒等到冬月就從北方傳到了南方,大有愈演愈烈之勢。
等傳到京城的時候,孔末亂孔的破事兒也被人給翻了出來,朝堂上文武百官以及被孔希學號召起來修撰《洪武大字典》的讀書人,看向孔希學的目光中也多少帶著一絲詭異。
當孔希學弄明白是怎麼回事之後,整個人都差點兒瘋掉。
孔希學是怎麼想都想不明白,為什麼最早傳出來的謠言的地點會是曲阜縣。
當然,這些也不能說是謠言,因為除了孔末亂孔這事兒存疑以外,宋、金、偽齊冊封的三家衍聖公並存是事實,北宗特意派人去找忽必烈請求冊封也是事實,衍聖公府里私設刑堂和地牢的事情同樣也是事實。
問題在于是誰傳出來的!
孔希大?
孔希大那個王八蛋雖然不是什麼好鳥,但是再怎麼樣他也是北宗的人,應該不會傻到給南宗遞刀子吧?
南宗的人?
南宗的人再怎麼蠢,也不至于掀孔末亂孔的舊賬吧,畢竟孔末亂孔這事兒發生在五代十國,南宗和北宗同屬于中興祖孔仁玉的後代,翻孔末的舊賬就等于把南宗也一塊兒給賣了。
朱皇帝?
也不對,朱皇帝雖然對北宗不滿,但是現在他還要用北宗來修撰《洪武大字典》,以後也要用到北宗來收買燕雲十六州的讀書人,現在就把北宗徹底搞臭,並不符合他朱皇帝的利益。
那麼,到底是什麼人能干出如此喪心病狂、喪盡天良的事兒?
再三琢磨之後,孔希學竟然悟出了“誰受益最大誰就嫌疑最大”的道理。
很明顯,現在所有人的目光都被吸引到了衍聖公的那點破事兒上面,前幾天還被人反復唾罵的某個王八蛋知縣現在已經很少有人再提起。
絕對就是他!
再然後,孔希學整個人都徹底凌亂了。
不是,他姓楊的是有什麼大病吧?
我們北宗一脈沒招你也沒惹他楊大知縣,一直好好的在京師修撰《洪武大字典》,真正罵你的應該是浙東的讀書人,你不去找他們的麻煩,卻踏馬的沖我們北宗捅刀子?
你指不定是有點兒什麼大病!
跟孔希學一樣凌亂的,是南宗衍聖公的話事人孔希路。
因為除了三支衍聖公並立和找忽必烈冊封這兩條之外,剩下那些指向北宗的矛頭也同樣在指著南宗。
只是跟孔希學凌亂過後差點兒發瘋不同,孔希路在凌亂過後卻只是繼續專心修撰《洪武大典》,就好像這一次被捅的倒霉蛋里沒有南宗一樣。
對于南宗一眾耄老們的問責,孔希路的回復就只有一句話︰禍是北宗惹出來的,南宗眼下最重要的就是把《洪武大典》修好,至于說北宗的孔希學會怎麼做那就跟南宗沒什麼關系了,南宗絕對不會瞎摻和,也不能為了這點屁事兒就分心。
當然,不摻和並不意味著不表態、不作為,畢竟這里面已經牽扯到了孔末亂孔的事兒,觸及到了南宗傳承的問題,南宗該有的表態還是要有的。
為了表明南宗的態度,孔希路直接給朱皇帝寫了一份奏本,表示北宗的那些破事兒,南宗完全不知情,這次受北宗牽連而遭罵實屬冤枉,希望朱皇帝能派人查明真相。
至于楊大知縣和北宗之間的那點破事,還有這一次浙東集團忽然發力,往楊大知縣身上潑髒水的事兒,孔希路則是一個字兒都沒有。
孔希路早就已經打定主意了,別說沒什麼證據能夠證明這事兒是楊大知縣干的,就算他楊大知縣跳出來承認這些事兒都是他干的,南宗這邊也要當做沒看見,沒听到。
……
“痛快啊。”
朱皇帝躲在坤寧宮里,滿臉得意的對馬皇後說道︰“像孔克堅和孔希學父子這樣兒的,就需要有個不講理的對付他們。”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你是不知道啊妹子,孔希學今天來找咱哭訴時的那個臉色,嘖嘖。”
馬皇後則是滿臉不解的想了半天。
事情到底為什麼會變成現在這個熊樣兒的?
罵楊大知縣的是浙東士紳集團,最後倒霉的卻是北宗衍聖公府一系,甚至連南宗衍聖公府一系都要跟著倒霉?
馬皇後一邊在心里胡亂琢磨著,一邊問道︰“孔希學找你哭訴了?”
朱皇帝嗯了一聲道︰“可不是找咱來哭訴麼?那家伙一把鼻涕一把淚的,真是聞者心酸,見者流淚,只可惜他孔希學手里也沒有什麼證據能證明謠言是那個狗東西傳出來的,要不然的話,只怕咱都會忍不住給孔希學做主。”
馬皇後直接呵的笑了一聲,隨後又望著朱皇帝問道︰“眼下已近冬月,錦兒和玉兒的婚事也快了吧?”
朱皇帝微微一怔,答道︰“確實快了。如果不出什麼意外的話,那個狗東西估計再有個三五天的時間就能趕到京城,到時候就可以開始走納采、問名、納吉的流程,至于納吉和請期……”
只是還沒等朱皇帝把話說完,馬皇後就直接皺著眉頭說道︰“讓他來京師完婚,他卻得罪了這許多的士紳和讀書人,甚至又把衍聖公府拉下了水,若是貿然來了京師……”
馬皇後比較擔心,擔心楊大知縣在來京師之後會被人給打死。
然而朱皇帝卻是哈的笑了一聲道︰“無妨,你那個女婿本身就惜命的很,咱又許他身邊安排了許多人手,甚至連千戶所都有一個,輕易沒人能傷得了他。”
“至于說南、北二宗同時找他的麻煩……”
“嗯,算了,反正有咱這個當皇帝的,怎麼著也不會讓你女婿吃了虧。”
隨著朱皇帝的話音落下,馬皇後卻是娥眉倒豎,望著朱皇帝說道︰“這會兒又成了我女婿,不是你心里的好女婿了?”
朱皇帝先是微微一怔,訕笑一聲後又滿不在乎的說道︰“都一樣,反正都是咱女婿,咱女婿。”
說完之後,朱皇帝又嘿嘿笑了一聲道︰“其實咱現在就好奇一個事兒,那就是北宗的那些人到底還能忍多久,他們又會不會跟浙東那邊的士紳們干起來。”
喜歡奮斗在洪武元年請大家收藏︰()奮斗在洪武元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