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瓊傻傻的看著楊大知縣,過了好一會兒才試探著問道︰“要不……楊兄你先自己培養幾個學生,然後再讓學生去教授新的學生?就像是你當初說養雞場能子子孫孫無窮匱也一樣?”
听到王瓊這麼說,原本還滿懷期待的楊大知縣差點兒就破了大防。
你這人怎麼就這麼不上道呢?
本官跟你說寧陽縣缺少教書先生,是讓你來指點本官怎麼教學生然後再讓學生教新學生嗎?
本官是踏馬想讓你給本官弄幾個讀書人過來!
心里大為不爽之下,楊少峰楊大知縣便無奈的嘆息一聲道︰“王兄有所不知,這縣里的公務一件接一件,縱然本官有心教授學生,卻也是分身乏術啊,哎~”
王瓊還是不接楊大知縣的茬,反而左右打量一番後說道︰“楊兄其實已經做的很好了,記得下官第一次來寧陽縣時,楊兄還在為了干旱的問題而頭疼,如今旱災和蝗災都過去了,百姓家里也多少都有了些錢糧,如今更是有了蜂窩煤這等過冬神器,還能借此來培育蘑菇,冬天也能吃到些新鮮的蔬菜,這般生活水準已然超過天下絕大部分州縣,所以,這學堂之事卻也不必太過心急。”
瞧著王瓊死活都不肯上道,楊大知縣也只能熄了借王瓊之手弄幾個讀書人來寧陽縣的心思。
反正王瓊回去後肯定會跟老朱和小朱匯報,到時候老朱和小朱要是肯弄些讀書人來寧陽縣最好,要是實在不肯的話也沒關系,畢竟還有劉洪昌和耿老爺他們的親眷,五百個人里總能有幾個識字的,大不了就先讓他們頂上。
心中打定主意之後,楊少峰也不再提起寧陽縣如何缺少讀書人的話題,而是直接笑眯眯的端起水杯,向著王瓊致意到︰“王兄,請。”
王瓊笑著端起水杯一飲而盡,向著楊少峰說道︰“楊兄,請。”
水過三巡,菜過五味,王瓊又提起了徐達和常遇春北伐的事情。
“韃子朝廷是徹底完了,南路馮都督和湯帥一路攻下武陟、懷慶、澤州等地,北路徐相和常平章先後攻克保定、真定、井陘、平定、壽陽,如今更是拿下了大都,元帝妥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