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斗在洪武元年

第106章 掉鏈子的老朱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天煌貴冑 本章︰第106章 掉鏈子的老朱

    楊少峰楊大知縣在寫完彈劾趙知縣和曲阜縣知縣孔希大的奏本以後,就把這兩人徹底拋諸于腦後。

    對于楊大知縣來說,趙知縣和孔希大根本就是兩個小到不能再小的小趴菜,與其分出心思去關注他們,倒還不如把心思放在中秋節上面更重要一些。

    中秋節在大明朝算是一個不大不小的節日,也逐漸有了吃月餅祈福的說法。

    月餅一詞,其實來源于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至十五日,家家供月餅瓜果,候月上焚香後,即大肆飲啖,多竟夜始散席者。”

    不過那時候月餅還只是一種可用來食用的點心,甦軾在《留別廉守》一詩中曾寫道︰“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說明這里的“月”與中秋並無聯系,只是說明這種餅形如滿月,並不能推證是中秋十五所食的月餅。

    月餅與“中秋”產生聯系,大致就是從元明時期開始的。

    大明隆慶年間有一個叫做沈榜的官員,這位其實是個比楊少峰還要倒霉的牛馬,在擔任順天府宛平知縣曾編著《宛署雜記》,其中記載︰“士庶家俱以是月造面餅相遺,大小不等,呼為月餅。”

    萬歷年間,有個揮刀自宮的狠人劉若愚在其編寫的《酌中志》中記載︰“自初一日起,即有賣月餅者,至十五日,家家供奉月餅、瓜果……如有剩月餅,乃整收于干燥風涼之處,至歲暮分用之,曰團圓餅也。”

    只可惜,楊大知縣身為一只光榮的單身狗,也只能自己一個人在衙役里過中秋了。

    楊少峰站在廚房門口,看著縣衙聘請的廚娘陳劉氏忙著制作酥皮,制作月餅餡。

    這時的月餅是用小麥粉、飴糖、豬油等材料制皮,餅餡則是有豬油丁、松子、果仁等,類似于後來的甦式月餅和京式月餅。

    對于這種口味的月餅,楊大知縣其實是不太喜歡的,而且寧陽縣終究是個又窮又小的縣城,像松子、果仁之類的東西其實很少。

    至于豬油丁,這種東西讓寧陽縣的老百姓們吃肯定很受歡迎,因為這時候的百姓普遍缺少油水,肥肉其實比瘦肉要更受歡迎,但是對于楊少峰而言,月餅里放豬油丁簡直就是異端……

    然後,楊少峰就對廚房提出一個要求︰“無論如何不許放豬油丁,就是放也只能放瘦肉丁或者雞肉丁,要不然本官一口都不吃!”

    廚娘哎喲一聲,笑道︰“大老爺啊,這月餅里要是沒有豬油丁,可就一點兒油腥味兒都沒啦,還有那雞肉,要是不先炒過,那雞肉可不得腥啊?”

    楊少峰道︰“就是因為擱了豬油丁會有油腥味兒,所以本官才不吃的。至于雞肉丁……”

    楊少峰就忽然因為雞肉丁而想到了另外一樣東西。

    蘑菇。

    對于蘑菇這種可食用真菌,《呂氏春秋•本味篇》就有“味之美者,越駱之菌”的說法,而越駱之菌,指的就是香菇。

    除此以外,莊子在《逍遙游》中有“朝菌不知晦朔”的說法,列子在《列子•湯問篇》中也說︰“朽壤之上有菌芝者,生于朝,死于晦。”

    其中朽壤指的就是有腐朽爛木的土壤,菌芝會生長于其中。

    在隋代描述溫州永嘉風物的《山蔬譜》中,就有“香菌,百姓俗稱香菇,有冬春二種,冬菇尤佳”的說法。

    像楊少峰想到的平菇,其實就是白桿灰蓋的一種蘑菇,俗稱鮮蘑,這種蘑菇和雞肉炖在一起的口感絲毫不比香菇差,反而別有一番風味,倘若多加點兒醬油調色,再燜上些粉條,那簡直就是下飯神器。

    當然,楊少峰並不是打算教導百姓如何培育蘑菇,因為在元朝的時候,山東地區就已經出現了人工培育蘑菇的玩法。

    要是楊少峰打算像其他的穿越者一樣指導百姓種蘑菇,估計能被人笑死。

    所以,楊少峰想到的其實是搞溫室大棚培育蘑菇。

    對于楊少峰而言,自己懂不懂得人工培育蘑菇並不重要,只要寧陽縣的老百姓們有一個會的,就等于楊大知縣也會。

    至于說搞溫室大棚需要用到塑料薄膜之類的玩意兒……答案是光照對于蘑菇的生長影響並不是很大,所以也不需要用到塑料薄膜來解決光照問題,只要能保證大棚的溫度和溫度就行。

    楊少峰對廚娘吩咐道︰“陳嫂子可記住了啊,不許放豬油丁,要放就只能放瘦肉丁或者是炒過的雞肉丁。”

    等廚娘應下來後,楊少峰便直接離開了廚房,暗自琢磨一番後又讓人把跛五找來,直接對跛五吩咐道︰“跛五哥,麻煩你讓人去給我找個院子。”

    “院子里最好有多間屋子,每間屋子不要太大,只要能放下兩三張床就好。”

    “屋子有窗戶最好,沒窗戶也行,但是牆壁一定要厚,要隔風。”

    听到楊少峰提出的兩個條件,跛五只是點頭應下,問道︰“縣尊可還有別的吩咐麼?”

    楊少峰道︰“還有就是,想辦法讓弄些石炭回來,不要那種特別硬的焦炭,只要那種一磨就能磨成粉末的精炭,或者干脆就是只要炭末,越多越好。”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等炭末弄回來了,你再讓人去打火機工坊里,把劉木匠他們幾個喊過來,到時候我還有事情要交待他們去做。”

    牆厚,就容易做保溫,讓人弄些草簾子搭在牆外,屋子里的溫度就不會因為冬天的嚴寒而下降的太快。

    至于又讓人去弄炭末回來,則是楊少峰又因為要給蘑菇做保溫而想到的另外一種神器。

    蜂窩煤,或者說煤泥也行。

    蜂窩煤這種東西的制作難度並不是很大,而且蜂窩煤這東西很耐燒,有個三五塊就能保持爐子整晚不滅。

    最最關鍵的是,制作蜂窩煤需要的材料很便宜,就是用水將煤面子和粘土攪勻,然後脫模晾曬就行,普通百姓家里也能用得起。

    至于說煤泥,這東西比蜂窩煤還要簡單,只要用水將煤面子和粘土攪勻,攤成一個個的薄餅然後晾曬,等到需要燒的時候拿一個薄餅敲碎就行,相當于沒有通風眼的蜂窩煤。

    或許該弄一個蜂窩煤工坊?

    只是一想到工坊兩個字,楊少峰楊大知縣就忍不住有些頭疼,望著南邊兒的目光也多少有些幽怨。

    沒辦法,老朱實在是太掉鏈子了,自己的奏本都已經遞上去足有半個月的時間,結果他朱重八朱皇帝到現在也沒往寧陽縣發配幾個人犯!

    然後,楊少峰就決定以後一定要把溫室培育出來的平菇高價賣給老朱——誰讓他這麼掉鏈子的!

    喜歡奮斗在洪武元年請大家收藏︰()奮斗在洪武元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奮斗在洪武元年》,方便以後閱讀奮斗在洪武元年第106章 掉鏈子的老朱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奮斗在洪武元年第106章 掉鏈子的老朱並對奮斗在洪武元年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