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斗在洪武元年

第58章 出手大方的朱元璋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天煌貴冑 本章︰第58章 出手大方的朱元璋

    身為詹事府通事舍人,王瓊雖然並沒有听說過楊大知縣口中那位姓馬的先賢,但是對于楊少峰楊大知縣所說的,那些士紳們改胡名、說胡語、穿胡服,又或者故意荒了土地,以此來逼迫百姓低價出售土地的說法,王瓊卻是絲毫沒有懷疑。

    因為王瓊不僅听說過類似的案例,甚至還親眼見過類似的卷宗和檔案。

    沉默的跟著楊少峰楊大知縣又向前行了一段路,王瓊才開口問道︰“剛剛楊知縣說寧陽縣有八社十六閭,想來是依著元廷舊制,以五十戶為一社?卻不知這閭又是如何劃分?”

    楊少峰道︰“八社雖然還是冠以社名,然則卻是以村為社,城中之閭是以縣衙為中軸,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各四個閭,社長是元廷之時就有,閭長則是由各閭百姓推舉而來。”

    微微笑了笑,楊少峰又接著說道︰“寧陽縣百廢待興,當時縣衙里能用的人手卻只有本官和跛五哥一人,無論如何也顧不過來八社十六閭五百余戶百姓,只能以閭、社分治。”

    王瓊點了點頭︰“楊知縣好手段。”

    楊少峰再次笑了笑,說道︰“哪兒有什麼手段,不過是沒法子的事情罷了。”

    等帶著王瓊進了縣城,到了縣衙,楊少峰才笑呵呵的問道︰“王舍人說是奉太子殿下之命前來,卻不知太子殿下有何吩咐?”

    被楊少峰這樣一問,王瓊的臉色不禁變得尷尬起來。

    這讓王瓊怎麼回答?

    說下官原本想要暗訪,所以把東西留在了小孟附近,離著寧陽縣城還有小半天的路程?

    說下官暗訪的時候沒訪明白,結果被人給忽悠了,還白白挨了一頓揍?

    雖說這些都是事實,楊少峰楊大知縣也已經知道的差不多了,可是再讓王瓊復述一遍,卻未免讓王瓊有種被揭開傷疤的尷尬。

    略微沉吟一番,王瓊才開口說道︰“好教楊知縣得知,下官當時因為好奇楊知縣是如何治理寧陽縣的,便讓人將車馬都停在了寧陽縣外,自己卻喬裝打扮一番,想著私下里看一看,也好向楊知道請教一番。”

    說完之後,王瓊又吩咐隨行的書僮趕快去一趟小孟,把朱重八朱皇帝借朱標之後賞賜的東西都運到寧陽縣衙。

    楊少峰楊大知縣雖然也在心里暗自期待朱標能給些什麼東西,但是表面上卻沒有絲毫顯露,反而笑著對王瓊說道︰“王舍人不妨先歇息一會兒,本官已經讓人去置備宴席,稍後還要請王舍人賞光?”

    宴席算不得多豐盛,畢竟時間緊急,食材方面也有所欠缺,根本來不及準備大名鼎鼎的寧陽四八席,但是對于現在的寧陽縣而言,這桌宴席卻也算得上不錯。

    整雞,這可是楊少峰楊大知縣最早搜羅來的那批小雞崽當中的小公雞,雖然只長了三個月左右,香料也有所欠缺,但是做起來卻是楊少峰跟廚娘們提過的德州扒雞做法,經過廚娘的精心整治後雞肉嫩而不散,韌而不柴,滑而不膩,口感絕對算得上一流。

    整魚,這可是大汶河里今天早上剛剛撈起來的大鯉魚,去掉魚腹中的黑膜,魚身上改了花刀,又拍了一層薄薄的面粉,又用油炸過之後再炖煮,入口時略帶脆爽,咀嚼起來卻又細嫩至極,味道也算不錯。

    扣肉,是將五花肉切成方形,先用炸魚的油炸過,然後再切片裝入碗里,用醬油什麼的調好味道再上鍋蒸,瘦肉不柴,肥肉不膩,入口即化,滋味上佳。

    還有一個清汆丸子,則是取自寧陽四八席中的一道菜,煮好撈起之後往湯里滴了醋和香油,大小差不多的丸子飄浮在碗里,搭配幾個菜葉,算得上是色、香、味俱全。

    除了這四道菜堪稱是硬件之外,剩余的卻是一些常見的青菜和野菜。

    楊少峰端起盛了水的碗,滿是歉意的對王瓊舉碗致意︰“寧陽縣縣小且窮,縣城里沒能尋到酒水,宴席也確實備得寒磣了些,還望王舍人勿怪,請。”

    王瓊同樣舉碗致意,笑道︰“原本就是下官唐突,如今反要勞煩楊知縣費心,若楊知縣再加客氣,下官卻要羞愧得無地自處了,請。”

    兩人將碗里的水一起飲盡,王瓊又笑著問道︰“敢問楊知縣,沙窩村那老嫗如此算計,險了壞了楊知縣的名聲,卻不知楊知縣打算如何處置?”

    楊少峰哈的笑了一聲,說道︰“且由得她去吧——所謂一樣米養百樣人,嘴巴長在她身上,她心里有所不滿,難道本官還能因言而治其罪?”

    無奈的搖了搖頭,楊少峰又接著說道︰“更何況,這老嫗已經年近七十,在整個寧陽縣兩千一百零六個百姓當中就數她年紀最長,而且縣衙里三班衙役剛剛到齊,牢房還沒來得及收拾,偏偏又在挖渠蓄水的緊要關頭,即便本官想要治她的罪,一時半會兒的卻也騰不出手來。”

    實際上,大明朝雖然被人罵的不輕,朱重八朱皇帝也往往被人罵得狗血淋頭,但是《大明律》當中對于各種犯罪之後的刑罰往往會加一句“七十以上者,不在此列”,意思就是年齡在七十歲以上的百姓,只要不是造反,其他情況很少有針對他們的刑罰。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如果說得再直白點兒,那就是只要年齡過了七十,哪怕在紫禁城的金鑾殿上當眾拉屎,皇帝也只能捏著鼻子忍著,想報復也只能事後私下里另外想辦法報復。

    連皇帝都拿七十多的老頭老太太們沒招,楊少峰區區一個七品芝麻官又能拿他們怎麼樣?雖說破家的知縣,真要是往死里整他們也不是辦不到,可那不就等于是在替御史言官們完成績效考核麼!

    心里暗自吐槽幾句,楊少峰又再一次端起碗︰“算了,公道自在人心,本官對待百姓如何,寧陽縣兩千一百零六個百姓有目共睹,也不是那老嫗一張嘴就能毀了的。”

    听著楊少峰楊大知縣兩次提起兩千一百零六個百姓,再想想之前楊大知縣在介紹各社各閭時對各自丁口數據都信手掂來,王瓊不禁好奇的問道︰“楊知縣對各閭各社的情況倒是記得清楚,不知有何訣竅?”

    楊少峰哈哈笑了一聲,說了句稍待之後便去縣衙里取來幾份戶口簿,遞到了王瓊手中︰“本官親自帶人挨家挨戶走訪登記,各社各閭有多少戶人家,各家有多少丁口,本官可是記得一清二楚。”

    王瓊打開一份戶口簿瞧了幾眼,卻見上面清清楚楚的記載著該戶位于何處,戶里有幾口人,戶主是誰,籍貫哪里,每個人的年齡大小,有無讀書,是否會木工、鐵匠等技藝,各色信息一應俱全。

    王瓊心中一動,問道︰“這般戶籍冊子,卻是見所未見,想來太子殿下也會感興趣——敢問楊知縣,下官可能抄上一份帶回?”

    楊少峰點了點頭,應道︰“王舍人盡管抄寫便是。”

    正所謂投桃報李,見楊少峰允許自己抄錄一份戶口簿拿回去,王瓊也不介意提前給楊少峰透露一些消息︰“楊知縣可知,太子殿下都賞賜你和寧陽縣百姓些什麼?”

    不等楊少峰詢問,王瓊便直接說了下去︰“十兩一枚的銀錁子十錠,綢緞二十匹,四書五經一套,宮燈一對,駿馬一匹,這些都是太子殿下賞給楊知縣你的。”

    “至于寧陽縣百姓……”王瓊笑了笑,說道︰“其實楊知縣給百姓分地之事,陛下和太子殿下都已經知曉,不僅沒有因此而怪罪,反而賜下了足夠五萬畝土地用的豆種、麥種。”

    “除此以外,還有鐵鍬三千把,鋤頭三千把, 子一千,犁頭一千,鏵子一千,鎬頭一千,其他如剪刀、針線等零碎無算,另外還有耕牛百頭,駑馬百匹,羊百只,其中公羊十只,母羊九十只,肥豬三十頭,雞鴨各千只……這些既是賞賜給百姓的,也是賞賜給寧陽縣縣衙的,太子殿下說,這些東西都由楊知縣看著安排。”

    隨著王瓊的嘴巴一張一翕,楊少峰楊大知縣的眼楮卻是越睜越大,若非是有眼眶攔著,只怕楊大知縣的眼珠子都要飛出去。

    小朱這是干什麼?

    日子不過了?

    不對,小朱同學是在軍營里出生的,當時的老朱也不過是郭子興手下的一員將領,直到小朱同學十歲時老朱才自立為吳王。

    正所謂耳濡目染,小朱同學懂軍事懂政治都不稀奇,可是他從來就沒種過地,又能懂個錘子的耕種?

    這些農具、牛馬之類的玩意兒,多半就是老朱同學打著小朱同學的旗號賞賜下來的。

    那麼問題來了。

    無論是史書還是後來那些網絡小說,都說他老朱摳摳搜搜的不像是鳳陽人,倒像是山西的老摳,這一次怎麼會如此大方,揮揮手就送給寧陽縣百姓這麼多東西?

    只是稍微一琢磨,楊少峰楊大知縣就不禁有些犯愁。

    喜歡奮斗在洪武元年請大家收藏︰()奮斗在洪武元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奮斗在洪武元年》,方便以後閱讀奮斗在洪武元年第58章 出手大方的朱元璋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奮斗在洪武元年第58章 出手大方的朱元璋並對奮斗在洪武元年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