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出決定!
便執行下去,調整漁船的航向,右舵大角度轉彎,朝著大平洋深處而去。
自然少不了呼叫衛19跟上!
從出了太平洋海域之後,兩艘大船都保持著一個相對比較近的距離,間距從來沒有超過10海里。
以他們的航速,這個間距,不需要多久就可以匯合,故而,算是離得比較近的。
探魚設備處于開啟狀態!
時刻捕捉著海洋魚群信息,尋找機會下網。
只是有時候並不是你想要找到魚群就可以找到,誰讓他們對魚群的規模有更高的要求呢?一般的魚群懶得去下網,也不會去下,吃力不討好的事情。
除了閑著無事,放著拖網拖行著,全也需要考慮成本。
真以為帶網拖行不用成本麼?
發動機組馬力輸出更高,多一張網拖行的重力,油耗更高,有中等偏上的探魚設備,一般情況下不會下網拖行,平白無故增加燃油成本。
發現魚群,再結合魚群的情況,決定下什麼網更加實在。
連續航行了兩個小時,都沒有太大的發現。
航向再次調整,不再斜向朝著太平洋深處而去,有一個左舵小調整,更像是直撲太平洋西海岸。
又航行平個小時之久!
“呼叫衛19,呼叫衛19…”
“衛19收到!”
“加速與我船匯合!”
衛宏下令,有些急切︰“最快航速,發現一個大型魚群,雙船拖網,需要你船協助!”
“明白,衛19馬上加速。”衛勝也不含糊,需要他們就加速快一點去匯報,反正兩艘船的間距並不遠,此時滿打滿算都不足6海里。
11多公里,12公里不到的樣子!
以25節的航速,也就是十幾分鐘,不到二十分鐘的樣子就可以追上。
當然了,前提是衛18停船不要再往前開,這樣的話,不用二十分鐘,兩艘船就可以到達並行位置。
事實上!
衛宏在發現魚群的第一時間,就已經將發動機組關閉,直接熄火停船,不過在海上航行是不可能真正停下,還有一些慣性,他剛好可以利用漁船的這些慣性來調整漁船的座向,而後等著衛19過來。
十八分鐘!
衛19抵達,已經無需再下達指令,現在配合的默契度上來,甲板上也有衛泰等人的指揮,一切都不是問題。
一張長達5公里的雙船拖網放下,一頭拉到衛19上去,做好固定之後,兩艘船並行拖網。
拖網的路線很有講究。
作為衛18的駕駛者,衛宏當仁不讓的指揮衛19來航行拖網。
速度並不快,只因這張雙船拖網更長,之前他們雙船拖網捕那哥魚的時候,可是只下一張3公里的拖網,還是建立在衛19沒有裝太多魚獲的情況下,現在衛19裝了超過5000噸的魚獲,衛18這邊倒是可以提速,可這個時候不能提速,因為需要盡可能讓兩艘船保持平行。
21節!
已經是衛19的最高航速,最少不開啟備用發動機組的情況下,只能達到這個航速。
一切都不是問題。
衛18也調整到21節的航速即可。
只是隨著拖網而行,航速在一點點的下降。
原因是拖網後拉扯力越來越重,拖行起來更重,保持原來的油門,阻止不了航速下降。
“這一網過後…就可以直接轉入東海海域了。”
衛宏在心里暗暗嘀咕,現在駕駛艙內可有衛泰這位船老大在,可不能曝露太多,就因為他是從實時漁訊看到的︰“3公里長度的捕到600噸那哥魚,5公里長度,1000噸不敢奢望,但800噸想來是沒有問題的吧?”
一個大型魚群,絕對密密麻麻!
一網拖過去,只要不拖偏,就收獲不會低。
拖偏?
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實時漁訊可不是擺設。
至于說拖網的深度不夠,也不是問題,早就有針對性的調整,這一網下的深度達到距離海面50米,拖網的本身高度就有150米之多,等同于海面50米以下,再到海面以下200米,都在拖網的籠罩範圍之內,斷然不可能因為拖網深度出現問題而導致最終收獲不多。
“ !”
“吱吱!”
兩艘船都發出異響,其實已經說明一切。
異響的來源是纜繩,因為繃緊而拉扯到發出異響。
結合航速在沒有調整的情況下,還在一點點的往下掉,更加能夠說明問題了。
“間距縮窄一些!”
衛宏第一時間轉動舵盤,調整5度,是一個小調整︰“5度角!”
“右舵5好!”
“航速多少?”
“航速19,等等…掉到18.5了。”
衛勝看了一眼儀表盤的變化,正在快速下跌,不由說道︰“這一網拖到不少,之前拖到那哥魚的時候,可沒有這樣。”
“是件好事!”
衛宏無聲的笑了笑,拖網的情況于他而言沒有任何秘密,從容的指揮拖網作業︰“我船調整到17節,你船無需調整,讓其掉下去就好,航向不變,保持10分鐘。”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明白!”
說十分鐘就是十分鐘。
“回正2度!”
“右舵3度好!”
原來是調整5度,回正2度,變成右舵3度!
“繼續保持!”
衛宏用望遠鏡看了一下衛19,倒不是看是否並行,而是要用望遠鏡測算一下兩船的實際距離,再結合現在的航線和調整的航向角度,無法計算出來準確的時間,卻能大概計算出來多久後兩艘船會貼到一起,好安排接下來的工作︰“泰叔,差不多準備收網了,最慢半個小時以後,快的話,有可能十幾分鐘二十分鐘的樣子。”
“雖然是小角度調整,可船的航速太快了,原本也就不足5公里的間距,也差不多了。 ”
衛泰從下令調整航向的那一刻開始,就知道距離收網不遠,畢竟互相調整航向,雖然是很小的角度,可兩艘船會迅速拉近間距,這就是準備收網的前兆︰“我下去甲板。”
“好!”
衛宏也是這個意思,雖然這次出海,自家二叔已經擔起大任,可考慮到衛泰很快就要離開,能夠多盯著就多盯著點,這樣能夠讓二叔更順當一些,盡管該教的已經教過,該看的也看過,可能多指點一些細節方面會更好。
衛泰下到甲板!
兩艘船挨得更近,都不足500米,要是還保持著調整過的航向繼續前行,不需要多久會緊貼到一起了。
很快,兩艘船的間距拉近到不足300米!
……
喜歡漁民︰從打撈間諜裝置開始請大家收藏︰()漁民︰從打撈間諜裝置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