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ai做了張圖,在最下方,一人是薊遼總督洪承疇,一個是錦州總兵祖大壽,兩人跪在大清門前投降呢。
祖大壽就不說了,單說洪承疇。這個人在我的書中受到一些讀者的爭議,今天就單單聊一聊這個人,看到最多的是說他,被滿清列為貳臣傳的第一人。
要麼就是說他是罪大惡極的漢奸,要麼就說他罪該萬死。說作者是在給洪承疇洗白。
先不說他在明朝做了什麼事,就說他投降,他肯定是該死的,是不是漢奸呢?這是不用質疑的,滿清能坐穩天下,他有著很大的功勞。
但是這一切他都有一個前提條件,明朝滅亡,崇禎死了。兩者最起碼要最起碼要達成一個,古人和現代人也是一樣,都有情感,不是木頭人。
我不知道你們在看正文的時候有沒有注意書中正文的時間線?如果你看到了啊,但是你的腦子里面自動忽略了,那麼你也可以當做這句話不存在。
洪承疇他是崇禎十五年兵敗松山被俘虜。崇禎十七年下旬,隨阿巴泰從宣府破關入塞,然後又被我們的主角給俘虜了回來。
那麼他幫著滿清坐穩天下的時間線是在滿清入關之後,那時崇禎皇帝已經死了,那個時候他才開始為滿清出力,在崇禎皇帝還沒有死的時候,他有些個人的情感在里面,這是很正常的。
最近看到一個無腦的讀者,自稱是明粉,這讓我覺得特搞笑。你連時間線都不看懂,就是這樣那樣,其實我挺無語的。
我拜托你這樣的讀者,你看書的時候,你能不能不要只帶著你的眼楮,你把你的腦子也帶上,可以嗎?說什麼多少多少章,洪承疇的心理反應多少多少章心里面感到後悔。
哎,別的就不說了,單說你是個人啊,你犯了錯,你心里不後悔嗎?被抓回去的時候,你心里難道就沒有對當初的所作所為感到後悔嗎?
他本可以啊,在史書上面留下一筆美名,就因為沒能堅持氣節。然後被抓回去的時候,不應該後悔嗎?。
我不知道你這樣的讀者是不是只有兩只眼楮在看,沒有腦子在思考,如果你沒有的話,你可以當我什麼都沒說,ok。
所以在這本書里面他為滿清效力的時間線,包括在正史上面,也是滿清入關之後要搞清楚,現在滿清沒有入關坐天下。他的舊主子也沒有死。
單說一個人對你恩重如山,你做的錯事你心里面難道就沒有後悔之感?,什麼什麼樣的感覺嗎?所以對于這一類的評論,我是真的不想再跟你們單個拿出來嘮。
我就直接在這里面回復一下,如果你沒有腦子去思考一些問題的話,那麼你可以當做你什麼都沒看到,也可以當做我什麼都沒說好吧,連時間線都看不懂,就這樣說,那樣說一些還沒發生的事情,你就直接去說這個人做了這樣的事,做了那樣的事你覺得合適嗎?。
如果是把小說當成正史來看,那就大可不必再看下去,你去看正史就可以了,好吧。
還有再說最近章節的一個問題啊,有人說啊,為什麼你不多留一些兵力守城啊?導致後路被斷了呀?
還有說什麼啊?有些章節刻意煽情啊,為什麼不讓官兵去做那些事情啊?為什麼要讓女子去做那些事情呀?。
每一場戰爭里面,尤其是古代戰爭。絕對離不開小人物的貢獻,能明白這樣一句話嗎?
很多書里面都是把所有的光環全部都給到了主角身上,而忽略了很多的小人物的存在,在這本書里面,我只是讓他們的一面能夠展現出來,也是為了一個真實感。
再說清軍斷後的問題,如果我們的主角是開了掛,有金手指,那直接開,第三張地圖。次次都料敵于先啊,那也就不存在這是一個沒有系統的書了,ok嗎?
能看得懂嗎?那就是在開掛。所以是沒有第三只眼的,沒有上帝視角。
再重復一遍,注意時間線,十七年之前的事情我們可以了解,但是十七年之後,尤其對于古代戰場變化多端,十分復雜,有些情節為了展現真實,所以要去那樣寫,你可以看不懂,但是你可以用你的腦子思考,還是那句話,沒有當我沒說。
最後強調一句,真料敵于先那就是給多爾滾降智,他在歷史上是個很聰明的人,不是弱智。
這一千六百多字如果有用的話,那就是有用,沒有用的話也可以當做沒看到,畢竟爽文和無腦文看多了,有些東西他的腦子會自動降智
感謝很多老讀者一路以來的支持,每每點開催更列表總能看到許多熟悉的名字。非常愛你們。!
本書目前已經進行到了最後一個階段,嗯,會盡可能的以最燃的情節,來展現出這樣的一場大戰,能有一個完美的收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