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的朝會,在皇極殿舉行。崇禎發下旨意,宣有功將領入朝。
旨意傳達下去,城外的一干將領依次入城,軍隊則駐扎城外。
辰時初刻,崇禎在王承恩的陪同下,來到皇極殿 。一刻鐘後,贊禮官高聲唱禮,儀式開始,鐘鼓司開始奏樂。奏樂響起,候在皇極殿外的大臣們依次入殿,有功將領則在午門等候。
在李邦華等大臣的帶領下,眾人向崇禎行了跪拜大禮。
崇禎一揮手,說道︰“眾卿平身。” 大臣們站立兩側,崇禎看了一眼王承恩。王承恩點了點頭,對著殿外,高聲喊道︰“宣,一干有功將領入殿。”
門外的小太監,依次對著午門方向大喊,聲音悠遠。午門的小太監听見宮里的喊聲,對著一干有功將領喊道︰“陛下有旨,宣勤王軍將領,入殿。”
黃德功當仁不讓,走在最前面,一臉正氣,對吳三桂、左良玉、劉澤清等人看都不看。黃義明跟在自己父親身後,向著皇極殿走去。劉澤清排在末尾,看著走在自己前面的一眾將領,恨得牙癢癢,心里暗罵︰“你們有什麼好橫的,這次要不是本帥大意了,哪里能輪得到你們在本帥面前抖威風。” 不過腳步卻緊緊跟上。
一干將領很快就到了皇極殿,站列整齊,向著坐在龍椅上的崇禎皇帝行跪拜大禮。
崇禎開口道︰“都起來吧,你們都是朝廷的功臣啊。”
黃德功抱拳,帶頭回道︰“謝陛下,這都是臣等應盡職責。”
崇禎看向王承恩,說道︰“宣旨。”
王承恩作為司禮監的大太監,此次親自宣讀旨意。他拿起第一份旨意,來到御前,對著殿內的所有大臣說道︰“咱家現在宣讀的第一份旨意,是皇爺連夜所擬,意義特殊,眾位大臣,全部轉身面向皇城方向,跪下聆听聖意。”
殿內大臣不知陛下這是何意,今天不是應該宣讀對有功將領的加封恩賞聖旨嗎?怎麼還要轉身面向皇城方向,聆听什麼聖意?李邦華好似明白了一些,帶頭轉身。殿內眾多大臣雖然不明所以,但還是轉身,豎起耳朵,聆听陛下聖意。
王承恩展開聖旨,高聲宣讀︰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朕登基以來,日夜操勞,唯願大明江山穩固,百姓安居樂業。逆賊李自成率軍北上,一路燒殺至京城,連破外城、內城,皇城危在旦夕。彼時,朕于乾清宮,金水橋外喊殺聲清晰可聞。
錦衣衛與勇衛營將士臨危受命,死守金水橋。賊寇瘋狂強攻,我軍雖兵力懸殊,卻無一人退縮。然戰事慘烈,諸多忠勇之士血灑疆場,朕悲痛萬分。他們為護朕與社稷,舍生忘死,功績赫赫,朕與萬民,永志不忘。今特降旨,將金水橋四座小石橋更名為錦衣橋,以彰錦衣衛忠烈;中橋御道更名為永衛橋,以旌勇衛營殊勛。望後世臣民銘記英烈功績。願忠魂安息,朕亦當奮發圖強,復興大明,以告慰英靈。
欽此。
念完之後,王承恩抹了抹眼淚。李邦華、倪元璐等大臣,也都是紅著眼眶,那日的戰事他們隨陛下在宮中听得清晰,後隨陛下親臨戰場,方知戰事遠比在宮中听起來的還要嚴重。劉澤清撇了撇嘴,在心里暗想︰“不就是守住了幾座破石橋嗎?哪比得了本帥領軍北上,痛擊李賊,哼。”
大臣們抹了抹眼淚,轉過身來。崇禎站起身來說道︰“朕不會忘記任何一個為國獻身的忠勇之士,朕會永遠銘記他們,大明會銘記他們,只要大明在,朕將會在每年的正月初一和正月十五,親自祭拜所有戰死的英靈,在京官員勛貴,需一同祭拜,同時朕還決定將這兩日列為祭祀忠魂的忌日。”
此言一出,底下大臣響起了一些議論聲。
“陛下這是何意,難道要我們這些文官去祭拜那些武夫?這不是有失體統嗎?”
“是啊,這怎麼可以,我們可是文官啊,讓我們去祭祀那些泥腿子,這、這、唉……”
一位文官實在听不下去同僚的議論,憤怒地說道︰“什麼泥腿子,武將怎麼了,沒有武將你們還能安然地站在這里?一個個的有本事拿起刀槍去跟李自成,跟滿清八旗干去啊,手不能提,肩不能挑的,一群書呆子。”
轟的一聲,此言一出,剛剛在小聲議論的官員,紛紛朝著這位文官開啟口水戰。李邦華大聲怒斥︰“都住口,禮儀,禮儀。” 奈何已經吵起來的大臣已經停不下來,要不是在御前,這些大臣就要上演全武行了。
崇禎看著亂哄哄的朝堂,雙眼都快要噴出怒火來。王承恩大喝一聲︰“肅靜,肅靜,爾等當這是什麼地方。”
崇禎站起身來,怒斥道︰“都給朕住口。” 還是皇帝的話管用,殿內一下子就安靜了。崇禎看向王承恩︰“把為首的那幾個自以為是聖人的狗東西,全部拉出去,每人廷杖二十。”
王承恩應了一聲,一揮手,把後面議論得最凶的那幾個官員拿下,拉出去,每人廷杖二十。殿內的侍衛快速上前,一連拖出去五名大臣,摁在皇極殿門口,扒了褲子打板子。“啪、啪、啪” 的板子聲落下,打的這些官員,哀嚎不已,一聲聲的哀嚎聲傳入皇極殿,大臣們都低著頭不再言語。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崇禎一看沒人再找事了,哼了一聲,對著王承恩說道︰“繼續吧。”
一名小太監手里抱著一堆聖旨,站在王承恩的身邊。王承恩拿起最上面的第一份,高聲宣讀起來︰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朕御極以來,兢兢圖治,然逆賊李自成犯上作亂,率賊眾肆虐,禍亂中原,直逼京師,社稷危如累卵,朕心憂之。值此存亡之際,諸卿忠勇奮發,千里赴難,朕深感欣慰。
黃得功,聞警即行,不辭勞苦,率軍勤王,千里奔襲,銳不可當。于戰陣之中,屢破賊軍,其忠肝義膽,護國安民,厥功至偉。特封忠義侯,世襲罔替,以彰其德。
王承恩念完後,將聖旨舉起。黃德功激動地快步上前,再次跪下,小太監接過聖旨,走到黃德功的身邊。黃德功對著崇禎深深叩頭說道︰“臣謝陛下天恩,臣定當以死護國,報效天恩。”
崇禎滿意地點了點頭,看了一眼王承恩。王承恩走上前,親自將聖旨交到黃德功的手中,溫言說道︰“自今日起,將軍就是我大明的忠義侯了,老奴賀黃將軍。”
黃德功接過聖旨後,對著王承恩點了點頭,起身後恭恭敬敬地退在一邊。殿內大臣紛紛朝著黃德功,拱手祝賀,異口同聲︰“祝賀忠義侯。”
王承恩從小太監手中拿起第二道聖旨,繼續高聲宣讀︰
黃義明,秉承父志,忠勇非凡,血戰金水橋,以血肉之軀拱衛皇城,使朕與皇室安然,賊寇不得逞其凶,以忠勇侯,加都督僉事餃,另加封滅虜將軍正二品,望其繼守忠節,再建奇功。
黃義明快步上前,對著崇禎深深叩了三個頭,雙手接過聖旨。崇禎勉勵了幾句。黃義明起身後站在自家父親身邊。百官們對著黃義明,高聲祝賀︰“恭賀忠義侯,加封滅虜將軍。”
後面的劉澤清心里撲通撲通的,“什麼滅虜將軍,什麼玩意,本帥可不稀罕。”看著前面領賞的黃家父子,心中滿是嫉妒,暗道這摳門的朱皇帝,今天可真夠大方的,一出手就是兩個侯爵,心里不由得更緊張了,不知道陛下會不會給本帥也封個爵,本帥要求不高,封個伯也行,越想越激動的劉澤清,額頭都在冒汗。
聖旨再次宣讀起來︰
吳三桂,據守要地,御敵有方,今又協同勤王,退賊有功,以平西伯加都督僉事餃,賞銀五萬兩,以勵其守邊之志。
吳三桂上前對著崇禎叩頭謝恩後,恭敬地接過聖旨,站在一邊,心中不免有點失落,暗道︰“唉,陛下要是給我升個侯也好了。”
左良玉,夙有將略,平賊屢立戰功。此次力拒李自成賊軍,奮勇向前,解京師之危,由平賊將軍榮升震虜將軍正二品,賞銀五萬兩,望其再接再厲,守疆保國。
左良玉上前跪下叩頭謝恩,接過聖旨也站在一邊,心中對這震虜將軍,有點不知所以,心想陛下這是何意,再看向一邊的黃義明,滅虜將軍,自己是震虜將軍,難道陛下是要自己今後和韃子作戰?。
史可法,操行高潔,勤勉奉公,于危難之時,籌謀調度,襄助勤王,賞銀三萬兩,以表其勞。
史可法恭恭敬敬跪下叩頭,接過聖旨,站在文官隊列里。
馬祥麟,率四川兩萬土司兵,不遠千里,奔赴京師勤王。于戰火之中,沖鋒陷陣,勇抗逆賊,盡顯忠勇。加封平虜將軍,正二品,特賞銀五萬兩,望其堅守忠義,保境安民,為我大明再添榮光。
馬祥麟也學著前面領賞之人的模樣,叩頭後站在一邊,起身時好像覺得忘了說點什麼,趕忙跪下說道︰“臣謝陛下天恩。” 崇禎勉勵了幾句,馬祥麟才趕忙起身站在黃義明身邊,額頭已有汗珠,心中緊張得很,生怕在這朝堂之上出洋相。
兵部侍郎張鳳翔,以五旬之齡,死守廣安門,積極組織京城保衛戰,殫精竭慮,忠勇可嘉。朕嘉其功績,以兵部侍郎進兵部尚書,加封太子太保,望其日後于朝堂之上,繼續為大明謀劃方略。
張鳳翔激動得顫顫巍巍上前跪下,深深叩頭,大呼道︰“臣叩謝陛下天恩。” 王承恩上前,親自將聖旨交給張鳳翔。張鳳翔接過聖旨起身,退到文官隊列之中。百官們對張鳳翔的榮升也紛紛表示祝賀,但也有少數大臣表示擔憂,心中暗想,崇禎朝的兵部尚書可不好當呦。
劉澤清看著別人都領完聖旨了,升官的升官,加爵的加爵,怎麼還沒到自己,心中焦急不已。很快最後一道聖旨響起︰
山東總兵劉澤清,亦率部勤王,有所功績,賞銀兩萬兩。
欽此。
“啊?啊?啊?” 听得起勁的劉澤清,突然听到 “欽此”,一臉茫然,還沒反應過來。就听見王承恩的聲音傳來︰“劉總兵接旨謝恩吧。”
這時劉澤清才反應過來,哭喪著臉上前跪下接旨,口中大呼︰“臣劉澤清謝陛下隆恩。” 起身後,隱約還听見了一些嘲笑的議論聲。
“就是他,老夫听人說追殺逃竄的順軍時,居然被賊兵打了個大敗。”
“對對對,本官也听說了,還說什麼被賊軍的一名將軍給砍了一刀,本官還以為這廝被人砍死了,如今想來,應該是跑得快。”
“又一個聲音響起,好了都少說幾句,好歹也是一方總兵。”
劉澤清听著這些議論,臉色一陣青一陣白,頭低得很低,實在是沒臉抬頭,在心里把這幾個聲音記下,敢議論本帥,讓本帥找到機會,非把你們的狗頭割下來下酒。
聖旨宣讀完了之後,崇禎站起身來,對著下面的有功將領們說道︰“諸卿之功,朕銘記于心。今賊患雖暫退,然天下未靖,望諸卿仍當一心奉公,矢志不渝,為朕分憂,為百姓謀福,保我大明社稷永固。朕亦必不負諸卿,有大功者,恩賞必厚。”
一眾將領與百官們,異口同聲回道︰“盡心王事,護我河山。”
崇禎滿意地點了點頭,看了一眼王承恩。王承恩上前一步,高聲說道︰“散朝。”
喜歡大明忠勇侯請大家收藏︰()大明忠勇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