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夜屬吾論靜夜微醺之自在
——兼寄友人書。
友人如晤
白日既逝,長庚西墜,萬籟漸歸于寂。此時,市聲遠遁,車馬斂跡,霓虹亦倦;惟有檐際一彎涼月,映我虛窗,如銀瀉地。于是闔扉扃戶,屏除一切世味,獨留一盞微燈,與影相對。塵囂既遠,心神自澄,遂得一種微醺之態,非關椒漿桂醑,而由靜謐本身醞釀。謹以尺素長札,奉陳夜味,願君于遙夜之中,同此恬適。
一、夜之降臨由喧入寂的儀式
晝之為晝,乃群動交馳之場。商賈競利,學子競知,車競其途,人競其聲;如沸羹,如驟雨,如萬馬奔騰,不可稍止。及薄暮,日輪沉淵,霞綺漸收,市廛閉扃,行人歸舍,喧囂遂如潮之退落,露出一片空闊沙灘。此時,夜色不疾不徐,披一襲玄綃,覆城郭于無聲。此“由喧入寂”之頃,具有儀式之莊嚴萬燈次第熄,群響層層止;而我于門扉之內,親聞此大靜之降臨,如聞法鼓,頓釋百慮。
二、微醺之界不必酩酊,亦得逍遙
世之所謂“醺”,多指醇醪入口,百脈皆暢,靈台乍空。然靜夜之醺,不假曲 ,但憑一榻、一枕、一簾、一燈,已可臻于化境。蓋夜之黑,能收萬象;夜之靜,可納眾聲。人處其中,如舟泊深潭,風止水平,星斗倒垂。于是胸次之郁結,隨呼吸引導,徐徐散去;思緒之游絲,趁月色微茫,翩翩自遠。此際,心與夜氣相吞吐,神與幽光相往還,一種輕暖之醺,自丹田升于眉宇,非醉而似醉,非夢而將夢。
三、四壁之內小天地亦自宏闊
夜之靜謐,最能放大空間。縱僅斗室,亦可擴為穹壤;縱僅孤身,亦可化為千身。試看
壁上一幀舊畫,晝間黯淡無光,此時忽得殘燈斜映,松針若動,瀑聲若聞;
案頭一函未竟之書,晝間塵壓紙面,此時墨香潛升,字句欲活;
瓶中數枝枯蓮,晝間只余形色,此時微風偶過,猶疑暗香徐來。
于是四壁之內,峰巒自起,江湖暗通;耳目所接,無非妙境。正如陳繼儒所雲“閉門即是深山,讀書隨處淨土。”夜以其黑,為想象之幕;以其靜,為神思之茵。人在榻上,如臥雲端,雖不出戶,而神游無方。
四、塵囂之拋三重解脫
1 利名之縛晝間營營,多緣得失。夜靜則市聲絕,算盤聲停,黃金失色,榮名化煙。此第一解脫。
2 禮節之縛白晝應對,須整衣冠,肅言辭;夜則散發披襟,赤足露頂,起坐唯適,不須矯飾。此第二解脫。
3 知見之縛白晝屬群,議論橫生,是非盈耳;夜則獨對寸心,眾聲皆退,偏見自消,真理如月映空潭。此第三解脫。
三重解脫既成,人乃得返其赤子之心,與天地精神獨往來。
五、夜讀夜想微醺之兩種路徑
其一,夜讀。擇一冊久曠之卷,不必巨帙,短篇亦佳。字句在燈下如黑蝶振翅,撲人眉睫。讀至會心,輒合書仰面,任思緒如泉,浸漫四極。此時之想,無掛無礙,往往別開洞天。
其二,夜想。不必挾卷,但憑一念。念之所至,或憶少時村巷,槐影篩月;或思故人千里,燈下何如;或遙想古人,亦曾對此良夜,把盞低回。思極而情生,情生而醺意濃,如飲無量清醪,甘冽透骨。
六、微醺之節度不逾于逸,不傷于寂
凡事有度,微醺亦然。若縱之無方,或竟流于荒耽或徹夜游戲,伐性之斧;或沈湎悲思,自傷幽獨。故夜之醺,貴在“微”字——燈不過亮,以免刺眼;思不過執,以免成魘;情不過沸,以免反噬。惟當如月之暈,如酒之窨,如花香之遠襲,若有若無,方為至味。
七、夜之將闌以夢為津梁
夜醺之極,神思漸緩,萬念歸一,遂與睡鄉接壤。此時,衾枕生涼,鼻息和勻,形骸若融,魂魄將翔。乃以一息相送,與夜暫別;以一念相期,與夢相接。夢中之夜,更添一層縹緲;夢中之醺,更添一層甘柔。及平旦夢回,殘燈尚熒,紙窗微白,昨宵余味,猶繞襟袖,如蘭之馨,久而彌永。
結語
昔阮籍臨廣武而嘆,謂“時無英雄,遂使豎子成名”;余今臨靜夜而喜,謂“時得良夜,遂使吾輩逃名”。蓋晝屬眾人,夜獨屬我;晝供馳騖,夜供偃仰。願吾子于塵勞萬狀之後,亦留一隅深夜,細品此微醺之趣無須絲竹,無須肥甘,但得片時寂寥,便是無量功德。遙想君處,疏星當戶,清風入懷,或展卷,或倚枕,亦必同此恬適。倘有異夢,可托南飛之雁,以報幽人。
友安,夢甜。
臨風展紙,不覺月沉西嶺,蟲聲漸稀。擱筆之際,惟聞自己心跳,與夜相和。
某年某月某日
夜窗下人謹書
喜歡我還有未來嗎?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我還有未來嗎?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