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太傅啊,真是一位好太傅啊,若是沒有他,如今的皇帝指不定是誰呢。
“臣知道,臣必定謹記陛下所言。”許則川道。
皇帝心中稍慰,輕輕點頭。
“你們在涼州以北所行之事,朕通通知曉,你們二人功不可沒,朕已經留下旨意,待你們二人百年之後,可入太廟,享後世香火供奉。”
此言一出,二人趕忙起身叩拜。
入大瑜太廟香火供奉,絕對是對本朝臣子最大的嘉獎。
又或者說,這可是給他們的後代子孫最大的護身法寶。
“陛下,臣愧不敢當啊。”
場面話,二人還是要說的,多年的默契,讓二人有了同樣的語言和姿態。
皇帝見之,不禁一笑。
他當年的決策真是對了。
許則川他本不放心,但終究出身不高,無太多底蘊,倒也無妨。
至于周汕,唯一女兒已經嫁入皇室,楚王又是淡泊聰慧之人,二人即便交好,也無大礙。
甚好,甚好。
“兩位愛卿當得起。”
“只是朕怕是時日無久了,太子年幼,日後還需兩位愛卿多加輔助。”
周汕趕忙道︰“陛下,太子殿下得陛下教導多年,處理政務無數,哪里需要我們兩個老東西輔助呢。”
許則川附和,“是啊。”
皇帝哈哈笑了出來。
“太子即便優秀,也是個孩子,哪有你們經歷的多。”
此話一出,殿中的氣氛緩和了些許,陳公公也跟著皇帝笑了出來。
“陛下英明神武,太子殿下得您教導多年,陛下若是還擔心殿下,那臣家中那幾個不成器孩子豈不是要讓臣愁的頭發都要掉光了。”
周汕听許則川這麼說,頓時有些不樂意了,“許大人這話錯了,若是你家那幾個還不成器,那這放眼天下,可沒一個好孩子呢。”
皇帝頷首,表示贊同。
“你家小四可是朕欽點的狀元郎,咱們大瑜六元及第第一人,仲疏啊,你對孩子莫要太嚴苛了。”
本是聊到國之重事的緊張時刻,立刻轉變成了自家孩子的教育問題。
在皇帝看來,許家的孩子已經很上進了。
周汕附和,“可不是,陛下,臣要是有這樣的兒子,睡覺都得笑醒。”
皇帝見周汕那一臉惋惜的樣子,連忙安慰,“女兒也是極好的。”
“仲疏雖有幾個爭氣的兒子,可卻不能享受女兒的貼心。”
“朕的幾個公主,私下里不知多孝順。”
提到女兒,周汕一臉笑容,“陛下說的是。”
“女兒最是貼心了。”
三人聊了一會閑話。
皇帝這才讓他們退下,只是沒有讓他們出宮,而是在宮里住下了。
禪位大典之日轉瞬到來。
文武百官齊聚。
許老大頂著興安侯府世子的爵位,是以位置在前,許老二官職不高,處在末端,至于許老三,他雖是伯爵之身,可是今日如此重要時刻,自是待在城防營守衛皇城。
禪位典禮,如此重要時刻,眾人不敢多言,皆是噤聲,低著頭,按著禮部的儀制行禮。
左相幾個站在前頭,見到許則川同周汕二人的時候,皆是詫異,但轉瞬又想,陛下既已決定退位,怕是早就再為太子鋪路了。
行禮完,許老大瞧了眼前頭,恍惚間宛若看見了自己的老爹。
他眨了眨眼楮,仔細又看,身邊之人仿佛是周汕。
那一刻,無數情緒涌現了許老大的腦中。
是他爹,真是他爹。
等等,他爹怎麼回京了。
上方。
陳公公已經宣讀旨意。
“從來帝王之治天下,未嘗不以敬天法祖為首務。敬天法祖之實在柔遠能邇、休養蒼生,共四海之利為利、一天下之心為心,保邦于未危、致治于未亂,夙夜孜孜,寤寐不遑,為久遠之國計,庶乎近之。 今朕年屆六旬,在位二十四年,實賴天地宗社之默佑,非朕涼德之所至也。”
“歷觀史冊,自黃帝甲子迄今四千三百五十余年共三百一帝,如朕在位之久者甚少。”
“《尚書洪範》所載︰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五福以考終命列于第五者,誠以其難得故也。”
“今朕年已登耆,富有四海,子孫二十余人,天下安樂,朕之福亦雲厚矣,即或有不虞心亦泰然。念自御極以來,雖不敢自謂能移風易俗、家給人足,上擬前明聖之主,而欲致海宇升平,人民樂業,孜孜汲汲、小心敬慎,夙夜不遑,未嘗少懈。”
旨意宣讀至此,下方諸位臣子皆是一臉動容。
尤是史官,心中哀呼。
陛下在位期間,開疆拓土,勤政愛民,歷數大瑜諸位君王,除卻開國之帝,誰能與之比肩。
朝中諸位史官,心中更加堅定,日後史書之上,所呈之容,陛下定是一代明君,他的功績無人能替。
“數十年來殫心竭力,有如一日,此豈‘勞苦’二字所能概括耶?前代帝王或享年不永,史論概以為酒色所致也,皆書生好為譏評,雖純全淨美之君,亦必抉摘瑕疵。”
“......”ps借康熙皇帝退位旨意。)
“太子李鴻澤,人品貴重,深肖朕躬,今朕禪位于太子,歸政退閑。”
太子身著朝服,跪在皇帝面前。
皇帝強撐著身體,將冠冕放在太子的頭上,又為他仔細理了理外袍。
“大瑜,日後就交給你了。”
太子回憶這些年的辛苦,年少時,被眼前人如同玩蠱一般同齊王爭斗,在東宮日日謹小慎微,擔驚受怕,在這一刻也被消滅。
起碼,他的父皇對繼任之君還是有幾分真情的。
“兒臣接旨。”
皇帝欣慰的笑了笑,一側的陳公公將玉璽呈到身邊。
太子將其接過,緩緩站了起來。
文武百官高呼,“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大瑜二十四年,八月一日。
皇帝禪位于太子,稱太上皇,以明年為嗣皇帝景成元年。
由禮部鴻臚寺官詣承天門城樓上,恭宣景成欽奉太上皇帝,傳位詔書,金鳳頒詔,宣示天下。
至此,大瑜帝位順利傳承。
大典結束之後,皇帝便搬去了皇家園林休養,皇後同諸位嬪妃隨行,再不理朝政。
喜歡種田科舉兩不誤,二人攜手奔小康請大家收藏︰()種田科舉兩不誤,二人攜手奔小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