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了,我想見識娛樂圈的風景

第38章 撕開商業片口子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甜咸粽皆可 本章︰第38章 撕開商業片口子

    林楓除了第二天去了海閏,與常繼虹等人就美亞侖的事宜商談了一上午,最終達成常繼虹、海閏、林楓三方共同投入300萬元,分別佔股比例為4︰3.52.5。

    林楓處理完此事,又在溫柔鄉里待了三天,實在是被催著干活的電話弄煩了,不情不願走出家門去工作,左青也去找常繼虹報道,等待安排試鏡《永不瞑目》的歐陽蘭蘭。

    《三只猴子》已經初剪完成,北影廠後期制作人員讓林楓驗收,沒問題後就要與配樂師溝通確定配樂的風格和方向,隨後配樂師開始進行配樂創作。

    這是大事,林楓也不敢怠慢。

    來到北影廠,沒有廢話,直接讓人安排一間小廳,觀看成片。

    兩個小時後,林楓長長地呼出一口氣“大致沒問題,接下來我們一起討論配樂問題,這部電影的配樂很重要,特別是環境音,要貼合主題。”

    韓三坪還是比較重視林楓的,完全尊重林楓作為導演的權威,直接將北影廠手上沒什麼工作的配樂師召集起來,根據林楓的要求和整部電影的風格進行配樂。

    北影廠在這方面很強,或者說目前國內的老牌電影廠在這方面都不錯,一點不輸國外。

    就這樣,在1999年元旦,《三只猴子》完成初剪進行配樂工作,接下來大概還要花5周時間完成配樂和終版剪輯。

    不過這事先不急,交給北影廠大師們先弄著,而林楓需要先回學校,因為大三第一學期的期末考試來了。

    林楓之前由于拍攝電影等工作,幾乎沒怎麼上過課,但是期末考試還是要參加的,放水也不是這個方法,當然實踐課林楓直接就得了優秀,這個誰也說不出什麼。

    1998年,《那些年》如願以償以5231萬元獲得內地電影的票房冠軍,緊隨其後的是馮驍剛的《不見不散》,截止至1月10日票房4032萬元上映中,下映時應該不會超4500萬元)。還是那句話,馮氏喜劇在北方那是無敵的存在,可就是過不了長江,否則票房至少能增加三分之一,這種現象需要等到《天下無賊》才會打破。

    至此,1998年內地電影市場票房總榜也新鮮出爐︰

    第一名《泰坦尼克號》,票房3.6億。

    第二名《拯救大兵瑞恩》,票房8230萬。

    第三名《我是誰》,票房6980萬。

    第四名《那些年》,票房5231萬內地電影冠軍)。

    第五名《不見不散》,票房4032萬上映中)。

    1998年港島市場票房總榜中,《那些年》以5020萬下畫,力壓《風雲雄霸天下》的4153萬成為年度票房冠軍。

    台省市場更為夸張,《那些年》以3.12億新台幣原始空為4億),約合7176萬人民幣,打破了台省擁有票房統計以來的所有華語電影記錄。

    年底總結出爐後,各大娛樂甚至財經類報刊雜志紛紛轉載,甚至央媽二套的《中國財經報道》都予以報道。

    主要是林楓的《那些年》在港台電影市場上實在是太瘋狂了,各種記錄隨手即破。在這個外人認可才是真的好思維的現階段,原來的一些負面評價已經基本消失了,基本都是眾口一詞夸獎為國爭光,是市場化改革的新成就等等。

    與此同時,同樣是第一部作品的賈科長,憑借《小武》橫掃 8 項國際大獎,包括法國南特三大洲電影節金熱氣球獎、第 48 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青年論壇沃爾夫岡?斯道特獎等

    而賈科長還是林楓北電93級的師哥,比林楓高三屆,不過是文學系而非導演系。

    其實北電導演系挺尷尬的。世人都說北電出大導,事實確實也是如此。但出現的大導很多都出自其他院系,比如張一謀攝影系,賈科長文學系,顧長韋攝影系,婁燁動畫系,張黎攝影系。到後期還有寧昊、文牧野、郭帆等等名導都是跨專業而來。

    由于林楓和賈科長都是第一部作品,分別在商業和藝術上取得突出成就,因此“第六代導演雙子星”也越來越多被媒體提及。

    當然有夸就有貶,特別是台省和港島的媒體,什麼“毫無藝術性”、“演員演技尷尬”、“賣情懷”之類的老套路。

    其實是因為他們引以為傲的商業片被林楓硬生生給撕開了一道口子,他們有點心慌。

    要知道,港島被譽為“東方好萊塢”,一向看不起內地人,否則也不會有“北姑”“北妹”這些略帶侮辱性的詞來形容內地女演員。

    再來看看港島演員,哪怕是一位二三線的電視明星,來到內地拍戲,排場比內地一線明星都大,各種特殊待遇全部疊滿,甚至是工作人員也是如此。

    一位場記之類的雜工,在內地就敢對二線明星吆五喝六的,否則也不會幾年後發生小白龍事件。

    為什麼港島電影人會有這樣的地位?除了內地電影剛剛開放,處于學習階段,電影市場還未發展起來外,最主要的就是港島電影人能拍商業片,能在全亞洲賣票房。

    如果要比文藝片,張一謀一人就能吊打港台所有導演,但是沒用,文藝片對電影市場的促進是有限的,還是需要商業片,特別是商業大片。

    那麼最容易學習,或者說合作的就是港島電影人,這就造成了有求于人必禮賢下士的局面。

    實話實說,現階段港島導演在商業片的拍攝上確實是華語圈第一的。

    商業片講究市場回報率,首要任務就是賺錢,不是不能談藝術,但要分清主次。

    內地真的不缺好演員,只是沒遇到合適的角色。

    內地缺得是好的商業片導演,甚至好的商業片編劇。

    港島導演配合港島的班底,他們的優勢是商業片輕車熟路,工作效率高,資金控制好,起碼質量有一定保障。這也是內地投資商愛找港台班底制作電影的原因。

    當然說的是現階段。等內地從業人員接觸多了,再看他們這三板斧就是小兒科,只要肯做出思想上的改變,很快就會趕上。

    就像純內地班底的《泰�A房 跡 詰氐佳蕁 詰匱菰薄 詰贗蹲剩 狽2億,破了當年票房紀錄,導演只是個演員轉型的徐征。

    從此以後,內地電影人才開始能擔當主角了。

    喜歡重生了,我想見識娛樂圈的風景請大家收藏︰()重生了,我想見識娛樂圈的風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重生了,我想見識娛樂圈的風景》,方便以後閱讀重生了,我想見識娛樂圈的風景第38章 撕開商業片口子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重生了,我想見識娛樂圈的風景第38章 撕開商業片口子並對重生了,我想見識娛樂圈的風景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