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荏苒,帝乙的執政時間接近尾期,劫氣洶涌澎湃。
大商也到了挑選下一任繼承人的時候,自商湯推翻大夏以來。
大商連帶帝乙這一代,又傳承了16代,歷經二十九任人皇。
除了前幾代,有兄終弟及的情況出現,後面這幾代,都是以父子相繼的方式進行。
不出意外的話,大商的第三十任君王,將會在帝乙的子嗣之中產生。
帝乙膝下只有三子,長子“微子啟”,次子“微子衍”,以及三子“子受”。
其中微子啟和微子衍一母同胞,但都是庶出,並非帝後所生。
唯有三子“子受”,乃是王後血脈,正宮嫡出,且其天生本源強橫,力大無窮。
在一次天象變動、劫氣洶涌之時,大商氣運震蕩,意外波及了議事大殿“九間殿”,九間殿陣紋被意外激活。
險些滅殺了當時參與朝會的帝乙和殿內諸臣,還不待帝乙調動人皇威能救場。
子受便大發神威,以自身皇道神威,將暴動的九間殿成功鎮壓,保住了大商的顏面。
不僅讓諸臣看到了三皇子的風采,還讓他們欠了一個小小的人情。
帝乙見子受小小年紀便有如此威能,心中大喜,當即宣布立子受為儲君。
微子啟與微子衍雖有不甘,但子受鎮壓九間殿的威勢震懾朝野,二人也不敢多言。
殿內諸臣,對于帝乙的決定,也沒有任何的異議。
子受雖不是長子,卻是帝乙膝下唯一的嫡子,又有如此能力,他繼承人皇之位,眾人自然不會去傻到唱反調。
在子受被立為儲君之時,輪回之中蘊養許久的靈珠,靈智也漸漸的被補全。
儲君位定,大商齊賀,平常潛心修行,難得一見的大商宗室之人,也走出各自修行之所,在各地與民同樂。
大商著實熱鬧了許久,朝歌城入口處,一個少年背劍而入。
看著熱鬧非凡,人潮熙攘的朝歌城,不由得心生感慨。
“不愧是我大商都城,果然是氣勢磅礡,壯麗非凡啊!”
少年名為李靖,本是陳塘關總兵李煥之子,自幼拜入西昆侖度厄真人門下修行,習得一身道法神通。
此番下山,便是因為仙路難成,準備返鄉報效朝廷,只是在那之前,他準備先見識一下國都朝歌。
卻沒想到,他這一逛,不僅游覽了朝歌的壯麗,還與他的命中注定“殷十娘”在街頭不期而遇。
殷十娘本是大商宗室之女,生得明眸皓齒,眉宇間自有一股英氣。
天生資質非凡,並且自幼修習武道,尤其對戰場殺伐,領軍對敵極為感興趣。
因為朝歌城中禁止爭斗,再加上氣運雲海之下,修士感官皆被蒙蔽的原因。
兩人竟然在一條長街轉角處意外相撞,四目相對的瞬間,不知為何,他們竟同時心頭一震。
李靖見這女子不似尋常女子一般,修行仙道,氣息縹緲,反而是氣血滔天,讓人感受到巾幗不讓須眉的英氣。
而殷十娘則被這青年修士的沉穩氣質所吸引,不由得怔怔出神。
兩人不知道的是,在他們相撞的一瞬間,紅鸞星出現一絲震蕩。
姻緣樹下,女媧的分身露出一抹笑意,伸手扯下一根紅線,直接丟入朝歌,將兩人的氣運連接。
“這位姑娘,在下失禮了。”李靖拱手致歉。
殷十娘展顏一笑︰“公子不必多禮,是我走路不小心。”
兩人本是隨意寒暄幾句,不知為何,竟有一種十分投緣的感覺。
不知不覺中,兩人便一起在朝歌城中閑逛了起來。
一番暢談之下,兩人發現發現彼此都對兵法韜略頗有見解,不由得更加欣賞對方。
李靖驚訝于一個女子竟通曉軍陣之道,殷十娘則對李靖的見識頗為欽佩,心生向往。
不知不覺間,二人已並肩漫步至朝歌城外的淇水之畔。
夕陽西下,河面泛著粼粼金光。殷十娘忽然問道︰“公子見識非凡,對軍陣一道有著非凡理解,不知可是我大商軍中之人”
李靖微微搖頭︰“吾父曾是陳塘關總兵李渙,如今已經退居幕後。”
“而在下自幼上山學藝,卻是未曾接觸軍旅,不過此番歸來,確實有為大商盡一番綿薄之力的想法。”
殷十娘眼中閃過一絲喜色︰“巧了,我父親在軍中有些門路。若公子不嫌棄,我可代為引薦。”
李靖聞言大喜,不知為何,明明第一次見面,他卻對眼前女子極其信任。
也沒有那種初次見面就接受別人好意的不好意思之感,直接欣然答應。
決定為大商好好效力,不辜負殷十娘的一番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