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族入朝之後,真正的考驗才剛剛開始。
萬族入朝,雖緩和了矛盾,但也帶來了新的問題,各族利益如何平衡?
朝堂之上,人族舊臣與萬族新貴之間的摩擦逐漸顯現,甚至在某些政策上爭執不休。
而且部分人族之人,也因為大夏的成立,不自覺的起了驕縱之心,看不起那些被大夏征服的萬族之人。
禹眉頭緊鎖,他深知,若是不能妥善處理好萬族之間的平衡,大夏的根基仍會動搖。
于是,他再次召集心腹重臣,暗中布局。
“萬族入朝,雖是大勢所趨,但人族仍是根本,這一點不會變。”
禹目光深邃,先是安撫了一下,跟隨自己的第一批官吏。
之後才緩緩說道,“朕欲設‘萬族閣’,專司各族事務,由各族推舉賢者入閣議政,但最終決策之權,仍歸皇帝。”
眾臣聞言,紛紛點頭。如此一來,既給了萬族參政之權,又確保了人族的統治地位。
與此同時,禹還下令編纂《萬族法典》,明確各族權利與義務,規範各族行為,使得洪荒萬靈皆受律法約束,不得肆意妄為。
之後,禹又召集了官吏體系中的各族代表,向他們族內征集強者參軍,以大夏氣運和資源進行培養。
各族思索了一番,發現這其中並沒有什麼漏洞,他們自身進入大夏體系後,便發現了大夏氣運供養的好處。
尤其是有幸身居高位者,在氣運的資助下,那修為可以說是“蹭…蹭…蹭”的往上漲。
如今禹又招他們族內之人參軍,他們還以為這是禹的進一步讓步,給萬族分配更多的利益。
于是都紛紛派出了族中天驕,前往泰岳城參軍。
不過,他們也不敢因此驕傲自大,挑釁禹皇的權威。
畢竟禹皇鑄九鼎時的威勢他們還歷歷在目,禹皇肯讓步,他們更多的以為是後宮那些妃子的枕邊風起了效果。
讓他們能夠參與進大夏更多的利益分配,對此,他們非但沒有放肆的得寸進尺,反而是對于禹皇的忠誠再次提升。
他們不知道的是,禹建立萬族軍團,一方面是平衡人族與萬族之間的關系。
另一方面也是為了給混元墟提供更多的兵源。
萬族的整體實力雖然不如人族,但這只不過是因為,經歷了龍漢、仙妖兩次大劫。
萬族成了一團散沙,無法統一調度的原因,他們族中的強者和天驕其實並不少。
如今禹征集萬族為兵,便是為了將松散的萬族強者整合,讓洪荒發揮出更大的戰爭潛力。
同時也是抽調萬族強者和天驕,讓他們以後即便有反抗之心,也沒有反抗之力。
萬族對禹的猜測,雖然有所偏差,但誤打誤撞之下,各族都是精銳盡出。
使得禹很順利的便又整合出了十八支軍團,與原本的九大軍團一同,鎮守在洪荒各地。
同時,禹的分身入駐各大軍團,配合著氣運一起,對這些兵士,進行洗腦式訓練,最大程度的提升著他們的忠誠。
這十八支軍團成立後,萬族在朝堂上的勢力,也有了後備力量支持。
總算是與人族官吏形成了平衡,幾次失利下來,人族高層也不敢再小瞧萬族。
原本有些囂張的氣焰,瞬間便被壓了下來,再度變得恭敬有禮,從高高在上的贊揚中清醒過來,安心的提升自己的實力。
歲月流轉,大夏的朝堂局勢趨于平穩,大夏的統治也愈發穩固。
萬族在享受氣運加持的同時,也逐漸認同了大夏的秩序,各大兵團的洗腦式訓練,也初步有了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