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之前的一系列冊封,其實和原時空夏朝所實行的分封制沒啥區別,四大帝君,其實也如同四個人王一般。
坐鎮四方,協助中央泰岳城,處理大夏事宜。
之後的那些有功將士們,冥也會依次的劃分領地,讓他們以四大人王為核心,形成像商周那樣的八百諸侯國。
這倒不是冥想不出更先進的治國之法,事實上後世的郡縣,亦或者省、市的劃分都很不錯。
只是卻不太適配大夏的情況,洪荒廣闊無垠,即便是有著傳送陣勾連全境。
但除非是人皇一直以氣運雲海監控整個疆域,否則是很難做到面面俱到的。
且不說以氣運雲海監控的損耗有多大,單是如此做了,民心也就散了,人皇的修為也會被拖累,其他方面的政事也會分不出精力處理。
就像華夏在秦朝之前一直實行分封制,這並不是說先人不夠聰明,想不到更好的治國方法。
僅僅是因為交通不夠發達,加上朝堂也並沒有碾壓四方的能力。
只能實行儒家最想要的“聖天子垂拱而治”,只控制國都在內的一畝三分田,剩下的都分封出去,依靠大義治理國家。
等到秦朝之時,始皇帝雄才大略,秦直道貫通全國,交通變得便利,這才有了實行郡縣制,中央集權的機會。
即便如此,到了東漢滅亡之時,都還是郡國並行的政策!
再說回到洪荒,盡管這是一個仙神世界,但距離卻也被拉長了億萬萬倍,即便是銀河系,在洪荒面前也不過是一粒塵埃罷了。
對于廣袤的洪荒來說,無疑是分封制更為適合一點,冥倒不擔心自己的統治。
他有著足夠的信心,只要他做人皇一天,這洪荒就沒有誰敢發起叛亂,若有,怕是消息還沒傳到泰岳城,就已經被周圍諸侯自發解決了。
冥定下這樣的制度,主要還是為了後世之君所定,他們可沒有冥的偉力,能控制住泰岳城附近的核心區域,然後依靠大義鎮壓四方就已經很不錯了。
並且這樣的安排也算是冥對于神農和軒轅的一種補償,畢竟因為自己橫空出世。
讓得他們都沒有了證道人皇的機會,如今給他們一個王者級別的帝君尊位,也算是補償了。
冥相信,若是讓他們知道原時空自己證道人皇後,反而被囚禁火雲洞的那種下場。
他們會更願意接受冥所賜予的帝君尊位,況且,原時空的人族只是佔據了洪荒的一小部分,再加上洪荒被幾次大戰搞得縮水了不少。
他們那個人皇的果位,其實水分是相當大的,而今世的洪荒,因為冥河的一連串操作。
盡管還未徹底晉升,但卻一直都在不斷增長,面積比起原時空的巫妖量劫之後,不知道要大了多少倍。
相應的,四大帝君所統帥的面積,也要遠超原時空人族所佔據的空間。
自然而然的,他們所能調動的氣運,也出現大幅度增長,光是帝君這個尊位所擁有的氣運。
便足夠他們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成功證得混元大羅金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