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古代︰庶子的開掛之路

第374章 黨爭

類別︰其他類型 作者︰我的唐朝女友 本章︰第374章 黨爭

    晨光剛至,汴京皇宮大殿里已齊聚滿朝文武。

    龍椅之上,嘉佑帝端坐,神色平靜卻難掩審視之意,目光一一掃過殿下眾臣。

    “有事上奏,無事退朝。”

    禮儀內官的聲音打破了大殿內的寂靜。

    這時,樞密使富弼趕忙出列。

    他身著紫色官服,神色滿是憂慮,拱手行禮後,聲音洪亮卻透著焦急︰

    “陛下,陝西四路樞密院機宜司緊急來報。

    興慶府那邊有人提議,因我大周關閉榷場,致使西夏民怨沸騰,竟妄圖集結兵馬逼我朝重開榷場。

    更要緊的是,卓羅和南軍司有兵馬集結,恐怕西夏得知我朝欲開拓河湟,打算先下手謀取蘭州。

    臣以為,當務之急是往西疆提前籌備軍糧,讓陝西各路做好防備,以防西夏入侵。”

    嘉佑帝听完,眉頭瞬間皺起,眼中閃過一絲憂慮。

    副宰相申時行站出,神色鄭重︰“陛下,臣以為既然西夏人以榷場關閉為借口,如今西夏蠢蠢欲動。

    若重開榷場,可緩和局勢,避免戰事;若不開,邊境百姓生計恐受影響,還望陛下聖裁。”

    嘉佑帝皺了皺眉頭,不置可否。

    他向朝堂眾人大臣問道“諸位愛卿可有其他意見否?”

    副相文彥博氣沖沖的站出來道“不可重開!西夏集結兵馬,意圖逼迫我方,若此時妥協重開,豈不示弱?

    且榷場關閉,雖有民怨,但也可借此整頓邊境貿易,防止西夏獲取關鍵物資用于軍備。”

    環慶路的榷場,當年就是文彥博提議關閉的,當時逼得西夏,老實服軟認慫。

    如今這申時行突然提議要重開榷場,這不是要打他的臉嗎?

    大周朝嘉佑帝在位絕大多數能夠進入政事堂的相公,都有在西疆戰場上和西夏人掰過手腕的經歷。

    最早和西夏人打交道的夏竦,便是憑借抵御西夏人的功勞拜相。

    他在陝西路的一系列措施被後來的繼任的陝西路大臣們學習後,發揚光大。

    後來的範仲淹在西疆改革兵制。

    在延州修築青澗城,訓練了一支精兵,有效抵御了西夏的侵擾。

    同樣憑借在陝西路的一系列舉措,有效抵御了西夏,穩定了西北邊境局勢,為大周朝朝的邊疆安全做出了卓越貢獻。

    後來,慶歷三年,嘉佑帝任命範仲淹為參知政事,成為宰相。

    如今的大相韓章,年輕的時候同樣對西夏很強硬,他甚至主張主動進攻西夏,以攻為守。

    他認為西夏國小力弱,若宋軍集結兵力主動出擊,可破敵于邊境。

    基于此,他制定了詳細的作戰計劃,積極籌備糧草、兵器等物資,為進攻做準備。

    後來同樣是憑借對付西夏的功勞,逐步升到如今的地位。

    副相文彥博在慶歷年間任陝西轉運副使。

    他繼承範仲淹「以守為攻」思想,主導構建橫山無定河防御鏈。

    在延州至保安軍間增築36座堡寨,形成「十里一烽,三十里一堡」的縱深防御網。

    首創「空心敵台」設計,將倉儲與戍守功能結合,使守軍可獨立支撐三個月。

    改革廂軍輪戍制,將陝西四路延、環慶、涇原、秦鳳)兵力集中部署于西夏東進要道。

    此舉使西夏騎兵突破成本倍增,李元昊當年曾嘆「每掠周境,折兵過于得粟」。

    不僅如此,文彥博還推動了對西夏的經濟制裁。

    他針對西夏依賴青白鹽貿易獲取軍費的弱點,

    發布了青白鹽禁令,對西夏發動了經濟戰。

    通過封鎖在河東路設「緝私巡檢司」,查緝西夏私鹽入境,僅慶歷二年就收繳鹽船237艘。

    隨後,他上奏朝廷擴大解州池鹽產量至年300萬斤,以「官鹽票」形式低價供應邊境蕃漢民眾,收買了邊境的番族。

    最後,他奏請銷毀邊境鐵錢,改發「鹽引鈔」遏制西夏貨幣滲透,打擊西夏貨幣。

    文彥博此策導致西夏財政收入銳減四成,被迫在慶歷四年1044)重啟和談。

    另外文彥博還對西夏進行民族分化。

    文彥博深諳「以夷制夷」之道,對河湟吐蕃與橫山蕃部實施差別化策略。

    通過扶持�g廝�@ㄇV莆饗奈饗擼 甏筒杈羆壑0萬貫,拉攏吐蕃人。

    隨後,將歸順的黨項大族如野利氏遷往京西,賜田宅,離間黨項大族和李元昊的關系。

    他又奏請在保安軍建「蕃學」,延請吐蕃高僧講經,吸引西夏境內信徒,達到對西夏宗教滲透的目的。

    通過以夷制夷的手段,嘉佑二年,橫山地區已有47個蕃部歸周,西夏失去重要兵源地。

    另外,關于大周朝和西夏的歲幣也被他玩出花來了。

    在慶歷和議談判中,文彥博主張「以金帛換時間」政策。

    大周朝表面接受年賜絹15萬匹、銀7萬兩,暗地要求西夏稱臣文書用「夏國主」而非「夏國王」。

    條約中規定西夏使臣入京不得經潼關,改走商州道,便于沿途監控。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在和議中夾帶「賜九經、釋典」,推動儒家文化西傳,對西夏進行文化輸出。

    總之大周朝的相公們,雖然打仗不見得有多厲害,但是用文化和經濟手段來對付西夏和遼國還是有一手的。

    申時行皺了皺眉頭,耐心解釋︰“文相公所言雖有道理,但邊境百姓多依賴榷場貿易為生,關閉榷場,百姓生活艱難,恐生民變。況且,重開榷場,也可作為緩兵之計,為我朝備戰爭取時間。”

    文彥博神色嚴肅,語氣堅決︰“申相公此言差矣!

    示弱只會讓西夏更加囂張,如今我朝已做好防備,何必懼怕西夏威脅?

    民怨可通過其他方式安撫,絕不能因小失大。”

    兩人各執一詞,爭論不休,朝堂氣氛愈發緊張。

    嘉佑帝靜靜地听著,目光在兩人之間來回掃視,心中權衡利弊。

    此時,韓章站出來打圓場︰“陛下,兩位大人所言皆有道理,此事確實棘手,還望陛下深思熟慮。”

    韓正當年也是對西夏的強硬派,如今年紀大了,倒顯得老成持重些。

    他心里同樣不願意重開榷場,但是真實性作為他政治上的盟友,又不能太過于駁他面子。

    不如讓嘉佑帝來決斷!

    嘉佑帝沉思片刻,緩緩開口︰“朕意已決,環慶路榷場不再重開。

    咱們現在來討論一下要調多少錢糧到西疆吧!”

    一提到錢糧,申時行又來勁了。

    他先恭敬地向嘉佑帝行了大禮,才緩緩說道︰“陛下,如今江南各路的糧草還沒運到汴京。要是調糧去西疆,少說也得兩百萬擔,不然根本禁不住水路的損耗。

    如今汴京周邊各倉一共才存糧四百萬擔,這汴京可是咱朝堂的根基,要是糧食少了,萬一出點亂子,後果不堪設想,還望陛下慎重考慮啊。”|

    這文彥博和申時行的爭斗便是新黨和舊黨的爭斗。

    這大周朝的文官們,按照政治立場,主要分為新黨和舊黨。

    周朝新黨和舊黨出現的原因主要包括,政治理念分歧、利益沖突、學術思想差異。

    政治理念方面,大周如今面臨“三冗”問題,財政危機嚴重,社會矛盾尖銳。

    新黨主張通過全面變法來改變現狀,如推行青苗法、免役法、方田均稅法等,以增加財政收入、加強軍事力量和促進社會經濟發展。

    而舊黨則認為祖宗之法不可輕易更改,擔心變法會引發社會動蕩,主張維持舊有制度,通過節流等方式解決財政問題。

    新黨打算變法必然觸動了許多官僚、貴族和富商的利益。

    例如,青苗法限制了高利貸商人的利益,免役法損害了一些官僚地主的特權,他們便支持舊黨,反對變法。

    新黨為推行變法,必然會重用了一批支持變法的官員,從而打破了原有的官僚晉升體系和權力平衡。

    這引發舊黨官員的不滿,雙方在權力爭奪上日益激烈。

    新黨受新學影響,強調經世致用,注重對經典的重新解讀以適應現實政治需要。

    舊黨多遵循傳統的儒家經學,強調道德修養和祖宗成法,在學術思想上存在著對儒家經典理解和應用的不同。

    這也導致了他們在政治決策和治理理念上的差異。

    文彥博和申時行兩人的爭論同樣體現出了兩人的政治立場。

    文彥博作為新黨中人,做事偏向于務實。

    而申時行作為舊黨人物,執政理念則偏向于維持穩定。

    總而言之,政治立場沒有對錯,只有利益。

    喜歡重生古代︰庶子的開掛之路請大家收藏︰()重生古代︰庶子的開掛之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重生古代︰庶子的開掛之路》,方便以後閱讀重生古代︰庶子的開掛之路第374章 黨爭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重生古代︰庶子的開掛之路第374章 黨爭並對重生古代︰庶子的開掛之路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