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古代︰庶子的開掛之路

第67章 岳麓書院入學考試風雲二

類別︰其他類型 作者︰我的唐朝女友 本章︰第67章 岳麓書院入學考試風雲二

    此時的徐子建等人並不知道自己等人已經成為了別人議論的焦點。

    他們站在人群中排隊等候入場,感受著周圍學子們的目光,心中既有緊張,又有興奮。

    雖然知道自己即便考上了也會被李師道刷下來,不過徐子建緊緊握著拳頭,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在考試中發揮出自己的最佳水平,即便被刷下來也要做到第一名被刷下來。

    徐達則有些緊張地看著徐子建,仿佛在從表哥身上汲取力量。

    甦軾和甦轍兄弟倆則顯得比較淡定,他們經歷過不少風浪,對自己的才學充滿信心。

    此時,陽光灑在他們身上,仿佛給他們披上了一層神聖的光輝。

    隨著考試時間的臨近,學子們的心情也越來越緊張。

    他們有的在默默復習著書本上的知識,有的則在和身邊的人交流著考試的經驗。

    而徐子建等人則靜靜地站在一旁,等待著考試的開始。

    他們的眼神中透露出堅定的信念,仿佛無論遇到什麼困難,他們都不會退縮。

    此時,書院周圍的樹葉沙沙作響,仿佛在為學子們得只能听到呼吸聲和筆尖在紙上劃過的聲音。

    陽光透過窗戶灑在考場內,給人一種溫暖而又莊嚴的感覺。

    考試開始了,時間由辰時8點)到申時17點)減掉吃飯上廁所時間,也就是差不多4個時辰8個小時)這強度基本和縣試差不多。

    題目發下來後,同樣和科舉考試題目差不多。

    詩,賦,論各一首。

    以及論語十帖10道填空題);春秋或者禮記墨義五條5道簡答題)。

    由于時間有限策論只有一道。

    學子們紛紛拿起筆,開始認真答題。

    前面論語十帖和墨義五條,只要稍微熟讀經義,都能答出來。

    第一道詩是寫一首關于濟州春天的詩。

    徐子建思索了一下在考試紙上寫了一首清代王士禎的詩作。

    《初春濟南作》

    山郡逢春復乍晴,陂塘分出幾泉清

    郭邊萬戶皆臨水,雪後千峰半入城

    這詩是清代王士禎和兩個哥哥參加京都春闈路過濟南時所做也算是應景。

    第二道賦是寫一篇秋賦,這一題難度不小,主要考平時積累,要是現寫的話,就很考驗個人功底了。

    徐子建要不是有多出上千年的知識,否則現在就開始撓頭了。

    徐公明方夜讀書,聞有聲自西南來者,悚然而听之,曰︰“異哉!”初淅瀝以瀟颯,忽奔騰而澎湃,如波濤夜驚,風雨驟至。其觸于物也,錚錚,金鐵皆鳴;又如赴敵之兵,餃枚疾走,不聞號令,但聞人馬之行聲。

    予謂童子︰“此何聲也?汝出視之。”童子曰︰“星月皎潔,明河在天,四無人聲,聲在樹間。”

    予曰︰“噫嘻悲哉!此秋聲也,胡為而來哉?蓋夫秋之為狀也,其色慘淡,煙霏雲斂;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氣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蕭條,山川寂寥。

    故其為聲也,淒淒切切,呼號奮發。豐草綠縟而爭茂,佳木蔥蘢而可悅;草拂之而色變,木遭之而葉脫;其所以摧敗零落者,乃一氣之余烈。

    夫秋,刑官也,于時為陰;又兵象也,于行為金;是謂天地之義氣,常以肅殺而為心。

    天之于物,春生秋實。故其在樂也,商聲主西方之音,夷則為七月之律。商,傷也,物既老而悲傷;夷,戮也,物過盛而當殺。

    嗟夫!草木無情,有時飄零。人為動物,惟物之靈,百憂感其心,萬事勞其形。有動乎中,必搖其精。

    而況思其力之所不及,憂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為槁木,黟然黑者為星星。奈何非金石之質,欲與草木而爭榮?念誰為之戕賊,亦何恨乎秋聲!”

    這《秋興賦》全文數百字徐子建寫完後,時間就過了一個時辰,放下筆稍微休息一下,打量了一起來的的幾個伙伴。

    徐達則有些緊張地看著題目,努力回憶著自己所學的知識。

    甦軾和甦轍兄弟倆則顯得比較從容,他們迅速地寫下自己的答案,仿佛胸有成竹。

    此時,考場內只有筆尖在紙上劃過的聲音,仿佛是一曲美妙的樂章。

    窗外,微風輕輕吹過,樹葉沙沙作響,仿佛在為學子們加油鼓勁。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考場內只听到筆尖在紙上劃過的聲音。學子們都沉浸在答題的世界中,忘記了周圍的一切。

    第三道論,題目是為學,就是叫考生們寫一下為什麼而讀書。

    這種文章其實都是大同小異,要想寫得出彩,只能從立意上下手。

    既然那個李師道想對付自己,那就和他玩把大的,看他敢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將自己刷下來。

    徐子建提筆寫下︰《為學》

    “為學者,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

    君子之學也,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體,形乎動靜。端而言,而動,一可以為法則。小人之學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間,則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軀哉!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君子之學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學也,以為禽犢。故不問而告謂之傲,問一而告二謂之蘓D0痢 且玻浴 且玻瘓尤縵蛞印br />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徐子建花了一個時辰寫下這篇《為學》,雖說是借用了張載先生的橫渠四句,不過文章總體是徐子建自己寫的,著實廢了不少腦。

    徐子建揉了揉腦袋打算休息一下,再做最後一道策論。

    時間已經來到了午時,考了半天的學子們紛紛停下筆來,打算吃點東西再繼續考試。

    岳麓書院提供食物味道屬實是一般,一碗水加上兩個炊餅,想要吃好吃的那是不可能,愛吃不吃。

    徐子建隨便對付了幾口便將那炊餅放下。嗯這餅味道比家里廚娘做的差太遠了,硬邦邦的估計是沒放發酵粉。

    最後一道策論是如何治理黃河。

    歷史上宋朝和黃河較勁了很多年,一直希望將向北流向遼國的黃河改回漢代的黃河的東方河道。

    同樣的也有意見不同的大臣覺得改流的話風險太大,而且對于國家財政壓力也很大,一不小心就釀成大禍,還不如保持北流。

    對于改道問題,自然也是爭論不休。

    可惜,一直到北宋滅亡都沒有成功治理好黃河。

    同樣的作為和宋朝差不多的大周朝,同樣也存在黃河水患。

    後世能夠成功治理黃河水患的經驗主要是康熙年間讀靳輔治河之道,當時治理好後,黃河平靜了100多年。

    不過如今黃河的走向又和明清時期不同,明清時期,黃河改道跑到淮河口入海了,而大周朝黃河依舊在河北地區。

    雖然位置不同不過同樣可以借鑒。

    徐子建在策論中寫下《治黃河九疏》︰

    “欲治大河先治沙,然束水攻沙亦或是寬河滯沙皆為良策,可以治標也。

    如何治本,雙管齊下才是根本之道。

    首先,可以在大河中上游建築水壩,以控制黃河之水流量。

    其次,可設河兵司,派遣專人治河,以廂軍設河兵營以備不時之需。

    其三疏通下游濟水河道築堤束水,以濟水梁山泊之清水沖刷黃河之泥沙。

    ……”

    全文洋洋灑灑一共千字,基本將黃河治理的精要寫了出來。

    當然徐子建也不是傻子,涉及到一些具體操作方面的時候他就使用了春秋筆法一筆帶過。

    總得給自己留點壓倉的干貨,若是有人想借著這篇文章升官那就看他徐子建答不答應了。

    這治理黃河的策論花了他快一個時辰才寫完,時間還剩一個多時辰,徐子建實在懶得等了,索性在眾人驚訝的目光中選擇提前交卷。

    監考的書院老師有兩人,一個叫嚴復一個叫蔡湘,都是濟州岳麓書院里有名望的教授。

    看著年紀輕輕就敢提前交卷,不由得有些好奇,要知道書院入學考試的題目量可是不少。

    能夠按時完成就不錯了,屬實沒想到有人提前交卷!

    兩個考官對視了一眼打算看下,剛剛離去的少年是有真才實學,還是過來濫竽充數的。

    大周朝科舉“進士先策論而後詩賦,諸科墨義之外,更通經旨,使人不專辭藻,必明理道。”

    兩人分別拿起徐子建的策和論看了起來,隨後沒過一會兩人震驚地對視一眼,看著徐子建已經快要消失的背影不約而同感嘆道︰“此子大才,國之棟梁也!”

    喜歡重生古代︰庶子的開掛之路請大家收藏︰()重生古代︰庶子的開掛之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重生古代︰庶子的開掛之路》,方便以後閱讀重生古代︰庶子的開掛之路第67章 岳麓書院入學考試風雲二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重生古代︰庶子的開掛之路第67章 岳麓書院入學考試風雲二並對重生古代︰庶子的開掛之路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