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軍進攻雖失利,但更多的地方部隊還在源源不斷趕來。
從東北,華北到西南,華南,各省部隊紛紛響應號召,馳援上海。
“兄弟們,日本人要亡我國家,滅我種族!我們川軍絕不能坐視不管!”一名面色黝黑的川軍軍官在簡易動員會上吶喊,台下數千士兵緊握手中老舊的步槍,眼神堅定。
湘軍十五個師的兵力,幾乎傾巢而出,從湖南腹地急行軍趕到上海。
他們中的許多人還穿著草鞋,背著斗笠,裝備簡陋得令人心酸。
“娘的,這幫湘蠻子還真來了。”一名中央軍老兵望著遠處行進的隊伍,語氣復雜。
過去,這些地方軍與中央軍之間存有芥蒂,如今卻要並肩作戰。
湘軍投入戰斗一開始就處于白熱化狀態,雙方激戰四晝夜,尸積如山,血流成河。
湘軍被部署在 藻 南岸一段關鍵防線上。
他們剛剛接替幾乎打光的中央軍部隊,就遭遇了日軍猛烈的炮火攻擊。
“趴下!炮擊!”一位湘籍連長剛喊出聲,就被震耳欲聾的爆炸聲淹沒。
日軍艦炮、戰機和大口徑重炮向中國軍隊陣地傾瀉彈藥。
平均每17米就配備一門的日軍重炮,將 藻 兩岸炸得面目全非。
“兄弟們,為了湖南父老,絕不能後退一步!”一名滿臉是血的湘軍士兵抱著炸藥包,撲向正在逼近的日軍坦克。
。。。。。。。。
不遠陣地上,是川軍,川軍穿著草鞋,翻山越嶺,不遠千里奔赴上海。
淞滬會戰是川軍出川抗日的第一戰,他們手持簡陋的武器,卻懷著必死的決心,以血肉之軀抵擋日軍的鋼鐵洪流。
在守衛 藻 7天中,川軍第二十軍傷亡營,團長10余名,連排長280名,士兵7000余人。
楊森擔任軍長的這支部隊,付出了巨大代價。
一位年輕的川軍士兵在戰壕里給家人寫遺書︰“父母大人,兒今奉令守 藻 ,原屬本分,但如陣地失守,兒就死在疆場,身裹馬革了。望父母勿以兒為念。。。”
粵軍同樣表現英勇。
早在1932年淞滬抗戰時,粵軍第19路軍就打響了抗擊日寇的第一槍。
如今,日寇再次在上海挑起戰火,粵軍將士們再次挺身而出,奔赴戰場保家衛國。
“丟雷樓某!!”一名粵軍軍官用方言怒吼著,手持大刀撲向日軍陣地。
在他身後,成千上萬粵軍子弟奮勇向前。
。。。。。。。
湘軍,川軍,桂軍,粵軍,滇軍,東北軍,皖軍,陝軍,鄂軍,黔軍。
這些原本踫面可能都要打一仗的地方部隊,此刻並肩作戰。。。。
隨著戰斗持續, 藻 戰線上的每一個村莊,每一寸土地都經歷了反復爭奪。
華夏軍隊用血肉之軀阻擋日軍的鋼鐵洪流,真正詮釋了“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悲壯。
塘北宅陣地成為雙方爭奪的焦點之一。
華夏軍隊剛接防此地,工事尚未完成,日軍就發起了猛烈進攻。
日軍出動多架飛機,在陣地上空輪番轟炸。
陣地上子彈橫飛,硝煙四起,房屋倒塌。
戰斗呈膠著狀態。
白天,敵人打過來,戰地血跡未干,夜晚,華夏軍隊反攻過去,第二天,敵人再打過來,遺尸累累,夜晚又為華夏軍隊收復,如此反復爭奪,打了九天九夜。
敵屢遭頓挫,就窮凶極惡,瘋狂轟炸,將塘北宅陣地周圍工事全部轟毀,幾個村莊也被炸為平地,大片竹林無一幸存。
預備隊被炸死在交通壕內,血肉橫飛,慘不忍睹。
華夏軍隊雖然損失慘重,但士氣旺盛。
戰士們說︰“報國殺敵,越戰越勇。”沒有一個人叫苦,也沒有一個士兵後退。
葛家牌樓是另一個血腥戰場。
10月14日夜,日軍向此地猛撲,企圖突破大場和南翔的公路線,由側翼包圍大場。
敵我雙方在此血戰5個晝夜,戰事異常激烈。
華夏第五十七旅第一一三團自團副張季霖,歐鑫,營長劉演競以下全體官兵1400余人陣亡,葛家牌樓最終被敵佔據。
這是一場整團整團的犧牲,但他們的抵抗為整個防線爭取了寶貴時間。
華夏軍隊的頑強抵抗也讓日軍付出了慘重代價。
為佔領這南北距離約20公里的地帶,日軍用了25天的時間,平均每天向前推進不到一公里,傷亡數萬人。
白刃戰成為 藻 戰場上最常見的作戰方式。
中日兩軍在武器,訓練和戰術上的差異,在這種近身格斗中表現得淋灕盡致。
日軍長期受到軍國主義和武士道精神的燻陶,擅長且熱衷于白刃戰。
他們的刺殺訓練非常嚴格,甚至用活人進行刺殺訓練,這樣不但能練出精湛的刺殺技術,也使他們在白刃戰中佔有心理優勢。
日軍使用的三八式步槍加裝刺刀後全長1.801米,比華夏軍隊常用的中正式步槍,加刺刀長1.685米,長了超過10厘米。
這在白刃戰中意味著致命優勢,日軍能夠先刺中對手。
此外,日軍士兵營養較好,體力充沛,刺殺技術訓練有素。
在白刃戰中要對付1個日本士兵,至少需要3個華夏士兵。
但華夏軍人憑著民族大義和英勇血性,逐漸找到了應對之道。
他們往往不顧手里的家伙比鬼子短,在對方刺入自己身體之後,迎刃而上,也刺中對方,同歸于盡。
這種打法,連尊崇武士道精神的日軍也甘拜下風。
華夏軍隊還采取了“非對稱戰術”,用手槍打。
這是因為,在戰斗中調轉槍口很方便,且射速低,子彈打中日軍後就留在其體內,不會貫穿後再打到自己人。
一位指揮官對官兵們說︰“和鬼子拼刺刀,你先用槍撂倒幾個,再給小鬼子來個白刀子進紅刀子出,別和野獸講規矩。”
最有效的戰術是合力對敵。
華夏軍隊充分利用人數優勢,經常“三五個戰士對付一個鬼子”。
老兵給新兵傳授最多的經驗是︰“拼刺刀時,兄弟們配合,抗住其他鬼子,局部形成2打1或3打1,其中一人佯攻,其他人突刺,突刺的人一定要堅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