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邊,周正青在忙著自己的事情。
南口和上海的戰事也在如火如荼的進行。
時間拉回1937年8月21日。
匯山碼頭。這個看似普通的中文地名,實則源自英文\"ayside\"的音譯,此刻已成為日軍在虹口地區的重要軍事據點。
碼頭上,日軍構築了堅固的防御工事,機槍陣地與鐵絲網層層密布,儼然一座戒備森嚴的軍事堡壘。
兩天前的8月19日下午5時,第87師指揮部內電話鈴聲急促響起。
師長王敬久正通過戰地電話向張治中匯報戰況。
“我師已推進至岳州路一線,現正沿百老匯路向敵縱深陣地穩步推進。”
電話那頭的張治中聞言。
快步走向作戰地圖,手指重重地點在岳州路的位置,這里距離黃浦江僅一步之遙!
一個大膽的作戰構想在他腦海中迅速成形,若能一舉攻佔匯山碼頭,就能將日軍在虹口的佔領區攔腰截斷,徹底切斷日本海軍陸戰隊與公共租界的聯系。
張治中當機立斷,迅速調整作戰部署。
他命令剛剛抵達前線的第36師接替第87師,作為主攻部隊向匯山碼頭發起沖鋒。
第36師師長宋希濂立即組織部隊展開夜襲。
經過一整夜的激烈巷戰,官兵們以血肉之軀一寸寸推進,終于突破日軍三道防線,成功佔領唐山路與昆明路一線陣地。
日軍不甘失敗,多次從昆明路南側發起凶猛反撲,但都被36師官兵依托街壘頑強擊退。
21日
日本海軍第三艦隊司令長谷川清被吉田勇人緊急護送撤離虹口海軍司令部。與此同時,華北戰場的日軍第五師團正試圖對南口實施迂回包抄。
夜幕降臨,時針指向21時整。
宋希濂站在臨時指揮所內,目光如炬地下達了總攻命令︰“坦克開路,步兵跟進,沿公平路,兆豐路向南突擊!務必在天亮前拿下匯山碼頭!”
隨著引擎轟鳴,被調來增援36師的坦克連,坦克碾過碎石瓦礫,帶領步兵向日軍核心陣地發起沖鋒。
擋在他們面前的是唐山路至西華德路之間密密麻麻的碉堡,鐵絲網和機槍火力點。
只有突破這道死亡防線,才能實現切斷虹口日佔區的戰略目標。
子彈在夜色中劃出猩紅的軌跡,爆炸的火光映照著士兵們堅毅的面龐。
這一夜,匯山碼頭注定要見證一場血與火的洗禮。
日軍海軍陸戰隊早已在道路兩側的樓頂構築了堅固的機槍工事,居高臨下形成交叉火力網。
當36師的進攻部隊沿著街道推進時,密集的子彈如暴雨般傾瀉而下,沖鋒的士兵成片倒下,鮮血染紅了破碎的柏油路面。
然而,華夏的坦克仍在轟鳴著向前推進!這些坦克雖然裝甲薄弱,但在狹窄的街道上依然勢不可擋。
防守的日軍一開始沒預料到華夏軍隊會有戰車坦克,一時間沒反應過來,沒有調來反坦克火力,只能縮在沙袋後面瑟瑟發抖。
但是沖鋒的坦克就如之前說的那樣,沒能得到步兵的及時支援。
跟隨沖鋒的步兵團,都在之前的西華德路路口被日軍工事攔住了,成片成片被高處的機槍打倒。
無法佔領之地,坦克只能退回出發點,集結步兵,重新沖鋒。
可就這個時間,日軍已經調來了多門戰防炮,一切都晚了。
日軍緊急調來了戰防炮。當國軍重整部隊再次發起沖鋒時,等待他們的已是蓄勢待發的反坦克火力。
轟!
第一輛坦克在耀眼的火光中化為廢鐵,緊接著是第二輛、第三輛。。。。。
每一寸土地都被鮮血浸透。
破碎的鋼盔,扭曲的步槍,散落的綁腿布,無聲地訴說著這場悲壯的沖鋒。
。。。。。。。。。。
旁邊另一條街道,舟山路的戰斗同樣進入了白熱化階段。
36師215團2營的將士們如猛虎下山,一路沖鋒陷陣,很快就推進到了華德路路口。
就在他們準備繼續向前突進時,戰場形勢驟然生變。
“營長!後面有情況!”通訊兵嘶啞的嗓音在槍炮聲中格外刺耳。
營長猛一回頭,只見一輛日軍坦克不知何時已經橫亙在退路上,黑洞洞的炮口正對著他們。
更可怕的是,兩側高處的建築物窗口突然探出無數支火把,緊接著就是鋪天蓋地的燃燒瓶傾瀉而下。
“隱蔽!快隱蔽!”營長的吼聲淹沒在爆炸聲中。
轉瞬間,整個路口化作一片火海。三百多名戰士被困在烈焰之中,火舌舔舐著他們的軍裝,灼燒著他們的皮膚。
有人試圖沖出火場,卻被日軍機槍掃倒;有人在地上翻滾,卻怎麼也撲不滅身上的火焰。
淒厲的慘叫聲此起彼伏,空氣中彌漫著皮肉焦糊的惡臭。
然而,這慘絕人寰的一幕並沒有擊垮36師的斗志。
後續部隊踏著戰友的焦尸繼續沖鋒,每個人的眼中都燃燒著復仇的怒火。
他們知道,只有向前,才能為犧牲的弟兄們討回血債!
在坦克戰車不顧一切的沖擊,還有步兵團不懼生死的沖鋒下,216團終于撕開了日軍在百老匯路的防線。
沖在最前面的,正是那位胡家驥團長。
此刻的他赤裸上身,一手端著手槍,一手拎著戰斧的他,古銅色的肌膚上布滿彈痕與血跡。
“團長!您中彈了!”警衛員嘶喊著想要攙扶。
“別管我!”胡家驥一把推開警衛,將戰斧高高舉起,聲若洪鐘︰“弟兄們!坦克連的弟兄在用命幫我們開道!
前面就是匯山碼頭!沖過去,把鬼子趕下黃浦江!”
這位鐵血團長身上至少有三處槍傷,鮮血順著胸膛不斷流淌,但他依然像一頭發怒的雄獅沖在最前方。
在他身後,數百名戰士如同決堤的洪水般涌來。
面對這樣一支視死如歸的鐵軍,日軍海軍陸戰隊的心理防線終于崩潰。
不少日軍士兵丟下武器,倉皇逃往外白渡橋方向,企圖逃進英租界躲避。
當216團的勇士們沖到碼頭前沿時,一道三米高的鐵柵欄赫然攔在面前。
子彈在鐵欄上濺起陣陣火花,日軍在做最後的垂死掙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