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色逐漸濃郁起來,寒冷的夜風如同鋒利刀刃一般刮過臉龐的深夜里,孫策身披月白色的披風,步伐穩健地走到了徐榮面前
微微躬身行禮,用一種不卑不亢、沉穩而有力的聲音對著徐榮說道︰“徐將軍啊,請您仔細思量一下當前的局勢以及其中所涉及的利害關系。如今,我們身處亂世之中,各方勢力紛爭不斷。然而此時此刻,如果執意要與我孫家結下仇怨,就等同于親手斬斷自己的一條臂膀啊!因為咱們有著共同的敵人——那些肆虐橫行的黃巾賊寇!這群烏合之眾,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成為了真正威脅到百姓安定生活的罪魁禍首。所以說,倘若您能夠高抬貴手釋放我的父親孫堅將軍,那麼不但可以極大程度地緩和我們兩家之間已經緊繃到極點的關系,而且還能夠抗擊黃巾賊。如此一來,豈不是兩全其美之事?”
徐榮靜靜地站在那里听完了孫策這番話語之後,內心深處很糾結。
腦海里面一遍又一遍地回響著孫策剛才所說的每一句話,並且隨著思考的深入,越發覺得這些話說得句句在理。
經過一番激烈的思想斗爭之後,最終徐榮咬了咬牙,像是下定了決心一般猛地抬起頭來。
緊接著,深吸一口氣大聲說道︰“好!就依孫公子所言!”
此決定于徐榮而言,實乃大膽冒險之舉,蓋因如此行事,無疑將直面其主帥華雄將軍之絕對權威。
然在徐榮眼中,但凡為全局之穩定發展及天下蒼生之福祉計,即便甘冒責罰乃至丟官罷職之險,亦全然值得一試!
如此,孫策與周瑜攜孫堅重獲自由之身,踏上歸返長沙之途。
而徐榮,獨留營寨前,直面夜色漸濃,寒風刺骨。
然其心並未覺寒,反因做出正確抉擇而滿懷暖意。
畢竟此刻亦深知,接下來需面對者,乃是向主帥華雄解釋此一切之難題。
其不知華雄可否理解己之苦衷,更不知此場風波將如何平息,唯能靜觀其變矣。
這一刻,華雄身騎一匹高大威猛的黑色戰馬,疾馳而來。
那一雙銅鈴般的大眼之中,閃爍著熊熊燃燒的怒火,仿佛能夠將一切都燒成灰燼。
在狂躁的內心深處,充滿了對孫家深深的仇恨與怨念。
此時此刻,華雄心念電轉,盤算著如何趁著自己的下屬徐榮成功將孫堅關押起來的時機,親自動手除掉這個一直以來令自己寢食難安的眼中釘、肉中刺。
想到此處,他手中的長刀更是緊緊握住,恨不得立刻就將孫堅斬了。
當風馳電掣地趕到徐榮的營地之時,眼前所見的一幕,瞬間目瞪口呆,從徐榮口中得知,孫堅竟然已經被釋放了!突如其來的變故,猶如一盆冷水當頭澆下,使得華雄心中的怒火瞬間升騰到了極點,幾近要沖破他的喉嚨噴涌而出。
“徐榮,究竟是何緣由?你竟敢私自放走孫堅?”華雄面色陰沉,語氣冷冽地質問著徐榮,聲音低沉而威嚴,仿若重錘擊鼓,震人心魄,令人心生敬畏。
面對華雄這般冷峻的質問,徐榮卻顯得格外沉穩冷靜。
緩緩抬起頭,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笑容,不慌不忙地開口解釋道︰“華雄將軍,莫要動怒。依我之見,此刻我們實無必要與孫家決裂、結下死仇。且看,當下黃巾之亂尚未平息,若此時我們輕率與孫家交戰,豈不是會陷入兩面受敵之境?不如暫且隱忍一時,先全力以赴穩住當前局勢,待將那黃巾賊寇盡數剿滅之後,再行征討孫家亦不遲。”
華雄此時滿臉盡是不解之色,銅鈴般的大眼直直地盯著徐榮,就好似要用目光在對方身上灼出兩個窟窿來。
眉頭緊緊皺起,形成了兩道深深的溝壑,宛如刀刻斧鑿一般。
而那雙原本就碩大的眼楮里,更是閃爍著強烈的疑惑與熊熊燃燒的怒火,如此熾烈,仿佛能將周圍的空氣都點燃。
粗壯有力的雙腿邁開大步,氣勢洶洶地朝著徐榮走去。每一步落下,都震得地面微微顫動,揚起一片塵土。
與此同時,銳利的眼神死死地鎖定住徐榮,其中蘊含的殺意濃烈得幾乎化為實質,讓人毫不懷疑想要將徐榮的心窩直接刺穿。
"徐榮,你究竟打的是什麼算盤?難不成你不清楚孫堅乃是咱們最大的敵手麼?你竟然就這樣輕易地放走了他,無異于縱虎歸山啊!倘若他日他羽翼漸豐,勢力壯大起來,咱們又該如何去對付他?"華雄怒不可遏地質問道,聲音猶如雷鳴般在空氣中炸響
徐榮面色凝重,沉穩地整了整戰袍的衣袖,緩聲道︰“華雄將軍,莫要動怒。我如此行事,實非怯懦,乃是時勢所迫。現今黃巾賊寇氣焰囂張,朝廷官軍屢屢失利,倘若我等再與孫家廝殺,勢必使局面愈發混亂不堪。我等理應率先聯合一切能夠聯合之力量,齊心合力平定黃巾之亂。”
華雄面沉似水,微微搖頭︰“你所言固然輕松,然孫堅絕非等閑之輩。今日若放虎歸山,來日必成大患!屆時誰去征討?”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徐榮嘆息一聲,目光沉穩地凝視遠方︰“華雄將軍,你僅著眼于當下之利,卻無視長遠之謀。孫堅雖具威脅,然若能把握時機,趁其羽翼未豐之際將之鏟除,並非難事。然現今,我等勢力所需者,乃穩定與時間。且那木木老者底細,你果真知曉?雖其軍事才能出眾,然莫非不是敵軍之奸細?”
聞此,華雄面色稍霽,然心猶不甘︰“緣何不先拘孫堅,待黃巾賊滅後再作論處?”
徐榮微微一笑,似早料華雄有此一問︰“蓋因如此將使吾等陷于被動。一旦孫堅部眾聞其主將被拘,必起反抗之意,恰似適才孫堅之子孫伯符與周瑜來時,吾便覺此二人難以應付,如此只能內外交困,于吾等無益。而縱孫堅去,則可顯吾等之寬容與大度,亦能使孫堅感吾等之誠意,或未來可成盟友。”
華雄沉默須臾,心中之火漸息。
深知徐榮所言似有幾分道理,即便心有不甘,也不得不承認此乃明智之舉。
于是,華雄沉凝片刻,深吸口氣,緩聲道︰“罷了,徐榮,此次便依你所言。但那孫堅若敢再與我等為敵,我必不會手下留情!”
聞此,徐榮微微點頭,面上亦浮現出一絲滿意的笑容︰“放心,華雄將軍。當下,我等務必要穩住長安,其他事宜可日後再行計較。”
二人這番對話,看似暫時緩和了那緊張至極的氣氛。
然而,雖華雄表面上已應允了徐榮的觀點,但其內心深處對孫堅仍懷有深深的戒備和刻骨的恨意。
然而卻也覺得徐榮所言甚是,若要切實穩固局勢,務必要從根本處解決問題,絕非僅靠武力威懾便可。
于是,華雄與徐榮二人並肩而行,一路馬不停蹄地向著長安城疾馳而去。
沿途風景如畫,兩人卻無心欣賞,心中所想皆是如何盡快回到城中部署防務。
當終于踏入長安城時,只見城內一片繁忙景象。
徐榮深知形勢緊迫,不敢有絲毫懈怠,立刻全身心地投入到緊張而繁重的工作當中。將所有精力聚焦于長安的防御體系之上,並采取了一系列果斷且有效的措施加以強化。
其一,徐榮親自監督工匠們夜以繼日地趕工勞作。工匠們不辭辛勞,頂著炎炎烈日或是凜冽寒風,埋頭苦干,不僅要對城牆原有的破損之處進行精心修補,還要進一步增強其堅固程度。原本就高聳入雲、厚實無比的城牆,在眾人齊心協力之下變得越發堅不可摧,仿佛一座銅牆鐵壁般矗立在那里。
其二,為了充實守城兵力,徐榮開始大規模地招募新兵,廣貼告示,四處宣傳參軍討賊的重要意義和優厚待遇。一時間,應征者絡繹不絕。新入伍的士兵們雖然缺乏戰斗經驗,但個個士氣高昂、斗志昂揚。隨著新兵源源不斷地加入,守軍的規模迅速擴大,實力也得到了顯著提升。
除此之外,徐榮深知情報工作的重要性。于是,悄悄派出一大批精明強干的信使,騎上快如閃電的駿馬,風馳電掣般奔向四面八方,與分布在各地的潛在盟友取得聯系並建立良好關系,以便在關鍵時刻能夠相互支援、協同作戰。
尤其對于曾經與孫堅產生過矛盾糾葛的勢力,徐榮更是格外重視。
為此,特意選派能言善辯的使者,並準備了豐厚貴重的禮品,專程前往這些勢力所在地展開游說活動。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使者們苦口婆心的勸說以及禮物的誘惑,許多勢力紛紛表示願意認真考慮合作事宜。這一成果讓一直憂心忡忡的徐榮終于稍稍松了口氣。
在徐榮的深思熟慮與縝密布局之下,長安城內外迅速構築起了一道固若金湯的防線。
然而,他清楚地認識到,僅靠外在的防御遠遠不足,必須同步強化對內的統治力度。
為此,施行了一系列政策以安定民心,諸如減免賦稅、派發救濟糧等。切實地撫慰了民眾的情緒,使眾人得以安心從事生產生活,進而確保了後方的安穩。
時光荏苒,各地響應徐榮號召前來增援的軍隊源源不斷地涌向長安。
龐大的援軍隊伍中,不僅有著實力超群、財大氣粗的地方豪強,更有昔日里曾對董卓心存怨懟、滿腹牢騷之人。
然而,面對嚴峻緊迫的局勢,只得暫且將過往的恩怨情仇深埋心底。
盡管這群人中,每個人都懷著迥異的心計與盤算,或為名,或為利,亦或是出于自保等各種緣由
但當共同抵御黃巾軍這個艱巨任務擺在眼前時,毅然地選擇放下彼此間的嫌隙與分歧,攜手並肩,結成了一個表面看上去略顯松散,實則內部關系緊密相連的同盟。
就在眾人皆以為局勢正朝著有利董卓一方的方向穩步發展之時,遠在江東的孫堅並未滿足于現狀,更未坐以待斃。
在得知自己已成為眾矢之的後,深思熟慮,毅然決然地做出決定︰必須先發制人!隨即,有打算討伐荊州,其目的不言而喻,欲切斷徐榮與其他各方勢力的聯系通道,以破當前困局,覓得最佳反攻時機,給敵人致命一擊。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面對突如其來的變故,徐榮當機立斷,迅速調整戰略部署,一方面嚴令前線部隊加強警戒,另一方面則密遣使者前往荊州,妄圖說服荊州牧劉表保持中立。
除此之外,更是充分地運用起自己所掌控的龐大情報部隊,對孫堅的一舉一動展開了嚴密的監視。
每一條線索、每一絲風吹草動都被精準捕捉,並迅速傳遞回來以供分析研究。
如此一來,便能確保在任何時刻都能及時察覺到孫堅的行動意圖,從而做好萬全的應對之策,以應對那隨時都有可能爆發的復雜局勢。
此時此刻,大勢正處于一種劍拔弩張的緊張狀態之下。
可誰也沒有想到,就在這千鈞一發的關鍵時刻,一個突如其來的驚人消息打破了眼前僵持不下的僵局。
原來,看似鐵板一塊的黃巾軍內部,竟然已經悄然浮現出了分裂的征兆!
一部分將領因對首領張角不斷擴張的專權行為深感不滿,決然地選擇背叛舊主,倒戈相向。
突如其來的變故,引發軒然大波。
面對復雜多變的局勢,徐榮緊緊鎖定在這一關鍵節點。
深知,若能巧妙抓住此次難得機遇,成功策反這些心存異志的黃巾軍將領及其所屬勢力,極有可能從根本上大幅削弱敵軍的整體實力,從而實現戰局的徹底扭轉。
鑒于此,一方面竭盡全力鞏固己方已構建的堅固防線,以防孫堅乘虛而入;
另一方面,將大量寶貴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情報收集及外交斡旋等工作中。
派遣眾多精明干練的密探,深入敵後探尋更多有關黃巾軍內部分裂的詳細情報;積極與那些有意歸順董太師的黃巾軍將領進行秘密接觸,努力說服他們棄暗投明。
正當一切都在按照徐榮精心策劃的步驟有條不紊地推進,勝利的曙光似乎已近在咫尺的時候,命運卻再一次跟他開了個殘酷的玩笑。就在形勢逐漸開始變得清晰明朗起來的緊要關頭,一直按兵不動的孫堅宛如一頭蟄伏已久的猛虎,突然間毫無預兆地發起了一場凌厲無比的奇襲!其麾下大軍風馳電掣般長驅直入,一舉攻佔了荊州境內好幾處至關重要的戰略據點,讓自己的長沙城得了無數的基地,看此情形恐怕要直擊劉表的江陵了?
一記猝不及防的重拳,猶如一盆刺骨的冰水當頭澆下,令原本好不容易才恢復些許平靜的局勢再度陷入了一片混亂與動蕩之中......
下一節︰孫堅能否順利攻佔荊北的江陵城,隔江的梁蟬勢力是否坐以待斃呢?
喜歡穿越三國︰姐妹同心請大家收藏︰()穿越三國︰姐妹同心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