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重生之我做上海商鋪中介

第820章 。上午

類別︰網游小說 作者︰劃著小船的王大海 本章︰第820章 。上午

    寫給十年後自己的信︰關于精力與成長的碎思

    此刻的我坐在書桌前,窗外的月光漫過窗台,在稿紙上投下一片模糊的光暈。突然想給十年後的你寫封信,聊聊當下最讓我困惑的事——精力的分配、自我的邊界,還有那些不得不做的“不適合”的事。這些細碎的感悟或許在你看來早已是過眼雲煙,但對現在的我而言,卻是每天都要反復咀嚼的課題。

    一、有限的精力,是生命最公平的刻度

    昨天晚上我失眠了,凌晨兩點還在翻來覆去。起因是白天幫同事處理一個跨部門協調的事,明明不是我的職責範圍,卻因為抹不開面子接了下來。結果折騰了一下午,不僅自己的工作沒完成,對方還嫌我做得不夠細致。躺在床上的時候,我腦子里全是對方皺眉的表情,反復回想哪句話說得不合適,哪個環節沒考慮周全,越想越清醒,越清醒越煩躁。

    後來我索性爬起來翻書,看到季羨林先生說過一句話︰“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自己的路也要自己走。”突然就愣住了——我好像總是把別人的路當成自己的路來走,把別人的問題扛成自己的負擔。就像小時候玩拼圖,總想著先幫別人把碎片拼好,結果自己的圖始終是一團亂麻。

    其實很早就明白“精力有限”這個道理。上學時老師說過,人的大腦每天能高效運轉的時間不過四五個小時,就像手機電池,過度耗電只會加速損耗。可道理懂歸懂,做起來卻總跑偏。看到朋友朋友圈發的加班動態,會下意識覺得自己不夠努力;听到家人抱怨生活的瑣碎,會忍不住想沖過去替他們解決;甚至刷到陌生人的求助帖,都要停下來琢磨半天該怎麼回復。

    直到上周體檢,醫生說我血壓有點偏高,建議我少熬夜、少焦慮。拿著體檢報告走出醫院時,秋風卷著落葉打在腳邊,我突然意識到︰把精力分散在別人的世界里,就像給沙漏的細頸塞了團棉花,看起來忙忙碌碌,實則連自己的時間都流不順暢。

    你還記得二十歲那年嗎?那時候總覺得自己有使不完的勁,凌晨三點寫完論文,早上七點照樣能爬起來去圖書館佔座。可現在不行了,前一晚少睡兩小時,第二天一整天都像踩在棉花上。原來精力真的會隨著年齡增長變得吝嗇,它不再是可以隨意揮霍的資本,而是需要精打細算的存款。

    二、糾結別人的事,是對自己的透支

    有段時間我特別喜歡當“知心姐姐”。朋友失戀了,我能陪她聊到凌晨;同事跟領導鬧矛盾,我會幫著分析利弊;就連鄰居家孩子報哪個輔導班,都要來問我的意見。一開始覺得自己很重要,仿佛是維系身邊人際關系的紐帶,直到有次我發燒到39度,躺在床上連水都喝不動,卻還在回復朋友的情感咨詢。

    掛了電話後,我盯著天花板發呆。那些被我視為“重要”的事,到底有多少是真正需要我的?就像小區門口的流浪貓,我每天都會去喂,後來它生了小貓,我又開始操心它們的去處,甚至因為擔心它們淋雨,半夜爬起來搭貓窩。可直到有天出差,才發現就算沒有我,也會有其他鄰居給它們喂食。

    人好像都有這樣的執念︰總覺得自己是特殊的,別人離了自己就不行。就像小時候玩過家家,非要當那個發號施令的“家長”,否則就覺得游戲失去了意義。可長大後才慢慢明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劇本,你不是導演,頂多是個客串的路人甲,過度搶戲只會讓劇情變得混亂。

    昨天糾結的那件事,現在想來其實很簡單。朋友和家人吵架,來找我評理,我卻非要掰開揉碎了分析誰對誰錯,甚至把自己代入進去生氣。後來朋友說︰“其實我就是想找個人說說,你听著就好。”那一刻我才意識到,很多時候別人需要的不是解決方案,只是一個情緒的垃圾桶。而我卻總把自己當成處理垃圾的清潔工,忘了自己也會被弄髒。

    你現在應該不會再犯這樣的錯了吧?听說人到了一定年紀,就會自動開啟“屏蔽模式”,對別人的事能做到“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其實這不是冷漠,而是一種清醒——知道自己的精力該用在何處,就像園丁修剪枝葉,剪掉那些旁逸斜出的枝條,才能讓主干長得更粗壯。

    三、那些“不適合”的事,是成長的磨刀石

    上周部門輪崗,我被調到了從來沒接觸過的數據分析崗。第一天看著滿屏幕的數字和公式,手心全是汗,連鼠標都差點握不住。領導讓我做一份季度報表,我熬了兩個通宵才弄出來,結果漏洞百出,被當眾批評的時候,我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

    回到家後我趴在床上哭了很久,覺得自己特別沒用。明明在原來的崗位做得好好的,為什麼非要來挑戰這種完全不適合自己的工作?就像讓兔子去學游泳,不僅學不會,還會被水嗆到。

    可第二天早上醒來,看到手機里存著的大學錄取通知書照片,突然就釋懷了。那時候我也是個連函數都算不明白的理科渣,卻非要報金融專業,每天啃著厚厚的專業書,考前在圖書館睡了整整一個星期,最後居然也順利畢業了。原來我一直都在做“不適合”的事,只是當時沒意識到。

    就像學騎自行車,剛開始總是摔跤,覺得自己這輩子都學不會,可摔得多了,突然有一天就掌握了平衡。那些“不適合”的事,其實就像自行車的輔助輪,看起來是阻礙,實則是幫你找到平衡的支點。

    昨天處理的那件麻煩事,現在想來也是一種收獲。第一次和難纏的客戶談判,第一次寫法律文書,第一次去稅務局跑流程……每一步都走得磕磕絆絆,每一步都想過放棄。可當事情終于解決,看到對方在合同上簽字的那一刻,心里突然有種說不出的踏實,就像農民秋天收獲了糧食,雖然累,但很滿足。

    記得小時候學系鞋帶,總覺得那兩根繩子在手里不听使喚,怎麼系都會散開。奶奶說︰“多系幾次就會了,誰也不是天生就會的。”現在想想,人生其實就是不斷系鞋帶的過程,剛開始笨拙,慢慢就熟練了。那些讓你覺得“沒有把控感”的事,不過是還沒系熟練的鞋帶,多試幾次,總會找到竅門。

    你現在應該已經經歷過更多“不適合”的事了吧?或許你成了部門主管,要處理復雜的人際關系;或許你開始學一門新語言,對著發音表愁眉苦臉;或許你甚至嘗試了自己曾經最討厭的運動,卻意外發現了其中的樂趣。成長就是這樣,不斷把“不適合”變成“適合”,就像把生米煮成熟飯,需要時間,也需要耐心。

    四、十年後的叮囑,寫給現在的自己

    其實寫這封信的時候,我一直在想︰十年後的你會是什麼樣子?應該不會再像現在這樣,因為別人的一句話輾轉反側,不會再因為做不好一件事就否定自己,不會再把精力浪費在不值得的人和事上。

    但我又怕你走得太遠,忘了現在的自己。忘了曾經為了一份報表熬紅的眼楮,忘了第一次談判時顫抖的聲音,忘了那些糾結、迷茫、卻又不肯放棄的夜晚。這些看似笨拙的瞬間,其實都是成長的印記,就像樹的年輪,每一圈都記錄著一段歲月。

    所以想叮囑你︰就算精力越來越有限,也要留一點給自己的熱愛;就算學會了拒絕別人,也別忘了偶爾伸出援手;就算做過了很多“適合”的事,也別害怕嘗試“不適合”的挑戰。人生本來就是一場不斷試錯的旅程,重要的不是避開所有的坑,而是掉進坑里後,還能笑著爬出來。

    窗外的月光漸漸淡了,天快亮了。就像現在的我,雖然有很多困惑,但依然對未來充滿期待。相信十年後的你,看到這封信時,也會想起此刻的心情,想起那個雖然笨拙、卻一直在努力的自己。

    那麼,就先寫到這里吧。願你歷盡千帆,歸來仍是少年。

    十年前的自己

    于某個失眠的清晨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2025重生之我做上海商鋪中介》,方便以後閱讀2025重生之我做上海商鋪中介第820章 。上午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2025重生之我做上海商鋪中介第820章 。上午並對2025重生之我做上海商鋪中介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