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重生之我做上海商鋪中介

第722章 。吃不吃早飯

類別︰網游小說 作者︰劃著小船的王大海 本章︰第722章 。吃不吃早飯

    關于晨間作息的自我反思

    窗外的天剛蒙蒙亮時,手機鬧鐘還沒響起,我已經在半夢半醒間盤算著今天的時間分配。這種下意識的焦慮,或許早就暴露了當下晨間作息里藏著的問題——每天早上7點半掙扎著起床,匆匆洗漱後便抓起包沖向地鐵站,8點的地鐵里永遠擠滿了和我一樣面色匆匆的人,9點準時坐在工位上,卻要挨到10點半才想起吃早飯。這樣的日子過了快半年,直到最近頻繁出現的胃痛和上午的昏沉感,才讓我不得不停下來,認真審視這段被壓縮到極致的晨間時光。

    一、被“節省”出來的時間,藏著隱形的消耗

    最初選擇7點半起床、省略早飯的作息,是打著“高效利用時間”的旗號。我總覺得,多睡那半小時能讓精神更好,路上的時間用來刷新聞還能“充電”,把早飯推遲到10點半,既能避開早高峰的擁擠,又能把上午的工作時間連成片。可實際運行起來,這些“精打細算”卻變成了另一種形式的內耗。

    每天走出地鐵口時,胃里總會傳來一陣空落落的灼燒感,像是有只小手在里面輕輕揪著。為了緩解這種不適,我會下意識地加快腳步,想快點到公司喝口水,可越急越容易出錯——上周三因為趕時間,在電梯里把文件袋蹭掉了,散落的資料讓我在會議室門口手忙腳亂;這周一更是因為空腹帶來的低血糖,在匯報工作時突然腦子發懵,把準備好的數據說錯了兩個小數點。這些因為身體不適引發的小失誤,看似微不足道,卻需要花更多時間去彌補,原本想“節省”的時間,其實都在這些隱形的消耗里悄悄溜走了。

    上午的工作狀態更是讓我困惑。按理說,9點到10點半是精力最旺盛的時段,可我卻總在這段時間里昏昏沉沉。眼楮盯著電腦屏幕,腦子里卻像蒙著一層霧,敲鍵盤的手指也像灌了鉛,一篇簡單的周報要反復修改才能理順邏輯。有次同事見我對著屏幕發呆,笑著說︰“你這狀態像是沒睡醒啊。”我嘴上應著“昨晚沒睡好”,心里卻清楚,真正的原因藏在那頓被省略的早飯里。

    人體的新陳代謝就像一台需要定時加油的機器,經過一夜的休眠,肝髒儲存的糖原已經消耗大半,早晨正是需要補充能量的時候。跳過早飯,就相當于讓機器在少油的狀態下強行運轉,大腦因為缺乏葡萄糖供應,注意力自然無法集中,反應速度也會變慢。那些我以為“連成片”的工作時間,其實是在低效率的狀態下被拉長的,看似做了很多事,實際完成的有效工作並不比規律吃早飯時多。

    二、被忽略的身體信號,是最誠實的提醒

    身體對這種“透支式”作息的抗議,從來都不是突然爆發的,而是像溫水煮青蛙一樣,一點點滲透到日常里。最開始只是偶爾的晨間惡心,我以為是天氣干燥;後來發展到上午10點左右必然出現的頭痛,我歸咎于空調吹得太涼;直到上個月體檢,報告上“胃動力不足”“空腹血糖偏低”的字樣,才像一記警鐘,讓我不得不正視這些被刻意忽略的信號。

    那天拿著體檢報告坐在醫生辦公室里,醫生指著報告上的曲線說︰“你看,你的空腹血糖在早上9點到10點之間會降到一個低谷,這時候本該是血糖平穩上升的時段。長期讓身體在這個狀態下工作,不僅會損傷胃黏膜,還會讓胰島素分泌紊亂,時間久了,內分泌都會跟著出問題。”我盯著報告上那些起伏的線條,突然意識到,自己一直在用“年輕”當籌碼,透支著身體的耐受度。

    想起大學時,我總嘲笑室友“早飯比命重要”,她每天雷打不動7點起床,花20分鐘煮粥、煎蛋,說“吃好早飯,一天才有底氣”。那時候覺得這種堅持太“矯情”,現在才明白,所謂的“矯情”,其實是對身體最基本的尊重。我們總以為身體是台不知疲倦的機器,卻忘了它也需要被溫柔對待——就像一株植物,按時澆水施肥才能枝繁葉茂,若是總等著它快枯萎了才想起澆水,即便活過來,也難免留下黃葉的痕跡。

    三、重新設計的晨間時光,藏著生活的另一種可能

    當我開始認真考慮調整作息時,第一個冒出來的念頭是抗拒︰7點起床意味著要少睡半小時,會不會更累?準備早飯的時間從哪里擠?可真正試著執行了一周後,才發現那些擔憂都成了多余。

    這周一開始,我把鬧鐘調到了7點。最初的兩天確實很掙扎,鬧鐘響時總想著“再睡5分鐘”,但逼著自己坐起來後,反而發現清醒的速度比想象中快。7點到7點半的半小時里,我不再像以前那樣急著洗漱,而是先燒一壺熱水,一邊等水開,一邊慢慢刷牙洗臉。水開後泡一杯燕麥,切半根香蕉放進去,再熱一片面包,簡單的早餐十分鐘就能做好。坐在餐桌前慢慢吃的時候,窗外的鳥鳴聲第一次清晰地傳進耳朵里,陽光透過窗簾的縫隙落在燕麥碗上,映出細碎的光斑,這種久違的平靜感,是過去半年從未有過的體驗。

    8點準時出門時,地鐵里依然擁擠,但我的心態卻變了。胃里暖暖的,不再有灼燒感,手里也不用再攥著手機刷信息,反而能騰出精力看看窗外掠過的街景——原來街角的那家花店每天早上7點就開門了,門口擺著新鮮的向日葵;公交站台上,有位阿姨總在給流浪貓喂貓糧。這些以前從未注意過的細節,像一顆顆小石子,在心里漾起溫柔的漣漪,讓原本枯燥的通勤路也變得生動起來。

    9點坐在工位上時,最明顯的變化是腦子清醒了。上周需要兩小時才能寫完的會議紀要,這周只用了一個半小時,而且邏輯比以前更順暢。同事說我“今天狀態在線”,我笑著晃了晃手里的溫水杯,心里明白,這不是突然的“狀態好”,而是規律的早餐給身體注入了該有的能量。

    最讓我驚喜的是,省去了10點半匆忙找吃的時間,上午的工作節奏反而更連貫了。以前總在10點左右就開始惦記“該吃什麼”,注意力不自覺地分散,現在因為早餐提供的能量支撐,能專注到12點午休,反而多出了完整的兩小時高效工作時間。這種“看似多花了時間,實則收獲更多”的反差,像一記耳光,打醒了我對“高效”的錯誤認知——真正的高效從來不是擠壓必要的生理需求,而是讓身體和節奏處于和諧的狀態,就像齒輪咬合得當,才能轉動得更順暢。

    四、與自己和解的清晨,是一天最好的開場白

    調整作息的這一周里,我漸漸明白,所謂的“晨間儀式”,從來不是要多麼精致復雜,而是在那段屬于自己的時光里,與身體達成和解。7點起床時,我不再把它當成一種“任務”,而是告訴自己“這是給身體的緩沖帶”;準備早餐時,不再計算“這十分鐘能不能省”,而是享受麥片在熱水里慢慢膨脹的香氣;坐在餐桌前時,不再想著“快點吃完趕地鐵”,而是認真咀嚼每一口食物,感受身體一點點被溫暖填滿的踏實感。

    這種心態的轉變,像一顆投入湖面的石子,慢慢影響到了生活的其他角落。因為早上吃得舒服,我開始在晚上提前準備好第二天的食材;因為上午精力集中,我不再需要加班到很晚;因為睡眠變得規律,以前的失眠問題也悄悄消失了。原來生活就像一個循環,你對它溫柔一點,它便會回饋你更多的從容。

    此刻坐在書桌前,看著窗外漸漸亮起來的天,我突然想起一句話︰“你如何度過早晨,就如何度過一生。”那些被我們隨意省略的早餐、被壓縮的休息時間、被忽視的身體信號,其實都在悄悄塑造著我們的生活質量。或許真正的成長,不是學會如何與時間賽跑,而是懂得如何與時間溫柔相處——就像明天早上7點,我會準時起床,給自己做一份簡單的早餐,在陽光里慢慢吃完,然後帶著踏實的心情,走向新的一天。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2025重生之我做上海商鋪中介》,方便以後閱讀2025重生之我做上海商鋪中介第722章 。吃不吃早飯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2025重生之我做上海商鋪中介第722章 。吃不吃早飯並對2025重生之我做上海商鋪中介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