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忙著一統,沒心思做舔狗

第415章 大夏的金融是體系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畫凌煙 本章︰第415章 大夏的金融是體系

    公孫贊和沈彬的壓力,一般大臣恐怕無法體會到。

    銀行不同于一州之治理,也不同于傳統的政策頒布。

    金融體系是一個系統性的東西。

    怎麼解釋這個問題呢?

    例如新的土地政策關乎到農稅,甦常頒布新的土地政策,荊州不頒布新土地政策,那麼這個新政策可能存在的問題,大概率只會影響到甦常,對荊州沒什麼影響。

    但金融不同,貨幣是會跨區域流通的,在甦常大量搞量化寬松,哪怕京畿搞量化收縮,京畿也大概率會發生通脹。

    因為甦常與經濟的商業聯系非常緊密,在甦常放下去的貨幣,可能會快速流到京畿,使京畿市面上的貨幣數量增多。

    這是金融的整體性。

    李彥搞的銀行,現在是在各州鋪開了在搞。

    為什麼鋪開了搞,而不是區域性地一步步來?

    一步步來至少會控制整體貨幣流入市場,減少民間通脹壓力和壞賬率。

    可為什麼李彥要鋪開了搞?

    因為銀行的貨幣寬松,與大夏的土地政策的強綁定的。

    或者說,新的土地政策之所以能快速在各州落地,就是因為有銀行的助力。

    首先必須明確一點,農民是沒有錢的,尤其是洪州、荊州這些曾經世家林立的地方,農民不但沒有錢,連人身自由都沒有。

    皇帝想辦法把世家豪強給肢解了,是直接全國性沒收土地,然後免費分配給農民嗎?

    顯然這個操作不太現實。

    你可以找各種光明正大的理由去肢解世家和大地主,但你不能明著搶。

    明著搶就是土匪,對政權的合法性打擊是非常大的,也會讓一大批真正想要建設大夏的人才失去對皇帝的信心。

    所以,放貸給農民,讓農民從世家或者大地主手里名正言順買田,是最優的政策。

    這才逼迫李彥不得不加大各州銀行的鋪設,以及在一些地方允許私人銀行的存在。

    其核心本質是為了解決土地過于集中的問題,是為了實現當日宋濂提到的均田,為了釋放人口,提升朝廷對地方人口的動員和資源的利用。

    而這樣的後果現在也體現出來了。

    出現了壞賬!

    如果僅僅是土地貸,壞賬問題不大,因為有土地就是資源,是可以隨時換成錢的。

    一個農民借貸買地後,償還不起,可以酌情延期,但延期如果還還不起,可以利用一部分田做償還。

    所以,這一部分是幾乎不存在壞賬的。

    這是天底下最保險的金融買賣,等于是銀行坐在家里數錢數到手抽筋。

    可另外一部分是商業貸。

    商業貸是為了響應商業的發展,商業的發展是為了盤活各地資源的聯動,是為了提高朝廷對各地資源整合的效率。

    一是提高民生,富民。

    二是建立強大的動員體系,為了隨時到來的戰爭做準備,強兵。

    三是增加國庫收入,富國。

    銀行的整個戰略定位是非常清晰的。

    既然戰略定位如此清晰,且整體性如此強,影響如此廣,稍有不慎,必然造成極大的動蕩。

    公孫贊和沈彬在面對這些數字的時候,必然是如履薄冰。

    這也是必然的。

    要知道,一個農民或者一個商人借貸100兩,他一年連本帶息要還20兩,十年下來,利息要還100兩。

    這是非常賺錢的,無論是大夏還是大魏的奸商,得知這種買賣,都會直呼上頭。

    “私人銀行的壞賬,臣認為可以從兩點去入手。”沈彬說道,“一是追查目前已經存在的壞賬,責任到私人銀行背後的東家,這些人能拿到銀行的資格,家產不算低。不夠的,沒收家產,相關審批官員追查,填補空缺。二是縮緊私人銀行的商業貸,目前出現壞賬的還是商業貸。”

    “有道理,按照你說的去辦。”李彥點了點頭。

    隨後,他對公孫贊說道︰“六千萬兩沒有收回來,局勢已經非常嚴峻,務必采取強硬措施。畢竟現在哪怕是收回來的一億四千萬兩,嚴格意義上來說,也不能算朝廷的錢。”

    “臣知道。”公孫贊背後被冷汗浸濕。

    為什麼嚴格意義上來說不能算朝廷的錢?

    利息收回來了六千萬兩,這不算朝廷的錢嗎?

    從專業財務的角度出發,當然算銀行的收入,銀行是朝廷管控,除掉私人銀行的一部分收益,其他的都算朝廷的。

    但要知道,李彥他是直接把印鈔機打開了印錢,然後放貸出去的。

    這里面涉及到一個國家金融層面的問題︰貨幣到底是什麼?

    在李彥所著的《銀行策論》的開篇寫道︰貨幣不等于財富。

    不是你印了十億兩放貸出去,算上利息,你就有二十億財富收回來了。

    不是這個邏輯。

    貨幣是價值的一般代表。

    也就是說,你印了十億兩,是代表整個社會的價值大于十億兩,不代表你有十億兩。

    例如大夏,截止到目前,印出十億兩,但銀鈔與白銀掛鉤。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社會的白銀存儲到銀行,銀行干的事情,是把存儲進來的以白銀為代表的財富,借貸出去,產生利息。

    顯然,白銀沒有存到十億兩。

    可現在社會有十億兩的借貸需求,借不借?

    借!

    這是加杠桿地借出去。

    只要民間不對銀鈔失去信心去銀行排隊兌換白銀,銀行就可以加杠桿借貸。

    銀行收回來的本金其實是社會存儲在銀行的錢,利息是銀行賺的。

    可銀行的本金是分十年收回,這意味社會存儲在銀行的錢,要分十年才能收回來。

    現在收了一年多,是不夠銀行儲存的錢的。

    假設銀行里存了5億兩,銀行現在的本金和利息一共收回來的是一億四千萬兩。

    所以,債務的本質是向未來借錢,把時間拉長,本金和利息就都回來了。

    那你要說現在這收回來的一億四千萬兩能不能用?

    也能用,畢竟有六千萬兩利息。

    前提是保證有人來取錢,你得有錢給人家。

    那你說我印個十萬億放在各個銀行,隨時可以滿足有人來取錢,行不行?

    也行!

    但這又涉及到一個問題,你再印十萬億,自己本身每年收回一億多兩,朝廷用這收入采購民間物質,或者給官員發俸祿。

    那必然造成大量的貨幣快速流入市場上,不出幾年,就會物價飛漲。

    喜歡朕忙著一統,沒心思做舔狗請大家收藏︰()朕忙著一統,沒心思做舔狗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朕忙著一統,沒心思做舔狗》,方便以後閱讀朕忙著一統,沒心思做舔狗第415章 大夏的金融是體系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朕忙著一統,沒心思做舔狗第415章 大夏的金融是體系並對朕忙著一統,沒心思做舔狗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