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六點多,天色還沒完全暗下去,但月亮已經升起在東方。
望夷宮廣場西面,此時外圍已經圍滿了游客,
大秦故都雍城就有日月祠,兩分祭日月,自古已有之,還有五帝,日月山川,很多東西都得拜,雖然現在大秦開始講科學,但不妨礙拜拜。
如今的望夷宮廣場西邊空地上,已經安排上了祭壇,和正經祭壇肯定沒法比,但也有模有樣,莊嚴肅穆的。
蒙毅雖然在大秦時不負責祭祀,但現在也得上了,為此還跑去請教了專業人員,孔子。
作為禮官,其實也就是主持人,負責安排大小事宜,什麼負責犧牲的,負責瓜果的,負責音樂的。
就連祭台都得擺的正對月亮,
待到嬴政帶著公子公主,文武官員身著祭祀用的服裝出現時。
氛圍組,吹起來,敲起來!鼓樂齊鳴,
鐘, ,瑟,築,管,笙,鼓,磐等。雅樂一起,全場安靜,整個調調就是平和,莊嚴,這是在告訴月亮,來了來了,人間的王來拜您了,古大秦掌管月亮的神可以來享用祭品了。
祭祀月亮用羊,還有一些瓜果蔬菜,五谷加上了土豆番薯玉米和高產糧,這是祈求豐登的,秋日的祭祀都離不了這個主題。
與此同時,其他各朝的祭祀也在開展,都是帝王主祭,規制各有不同,游客按需拜拜。
比如大唐往後的朝代,參與祭祀的人都穿上月白色的衣服,秦漢主持祭祀的人則是穿著紫衣,除此之外,唐朝開始,祭祀不專屬于上層了,而是各家各戶都可祭祀。
于是唐宋明三朝的員工也各擺香案,香爐,祭品,紅燭酒水供奉。
祭品也是從秦到明,越來越豐富。
在秦都游客的注視下。
嬴政面朝月亮,舉香敬拜。
口中念誦著準備好的祭詞。
“時為甲辰年仲秋,秦王嬴政,祈告夜明……”
正統的祭詞全文言,在場就沒幾個听得懂的,瞪著懵逼大眼楮,雖然听不懂,但是,好正規的樣子啊。
眼見著是有點冷場了,嬴政一點不慌,眼神看了眼人群中看戲的孔子,瞧瞧,孤就說了全按古禮沒意思吧。
好在好大兒扶甦還準備了乙計劃。
只見嬴政給蒙毅使了個眼色。
蒙毅收到,一招手。
原本演奏著肅穆雅樂的大秦樂師們臉上一凝,唉,禮崩樂壞啊。
!
直接用大秦的樂器奏起了廣寒宮進行曲。
嬴政的詞也變了。
“孤自大秦跨兩千年歷史長河而來,見今日之百姓,是五谷豐登,六畜興旺,如此盛景,孤希望也是大秦的未來,孤今日,祭祀今世之月,獻後世高產之糧種,願今世之月,也能保佑大秦風調雨順,以月之庇佑,以大秦萬民勤勉,願大秦天下,再無餓殍,願大秦後世,亦如今日之後世,每一個金秋,五谷豐登!
秦王嬴政,茲呈斯文,祀於神靈,維伏尚饗!”
游客都沒想到還有個反轉,先秦王拜後世月,確定管轄範圍不會有點夠不著嗎?
還有廣寒宮破陣樂,這麼與時俱進的嗎?
嬴政的聲音傳至秦都的每一個角落,不奢求天降一個神農救世,不奢求天賜,我們只要您給個好風好雨,缺啥吃的,我們自己會努力種出來。
當然,要是不給好風好雨,那我們就直接挖渠搞工程了。
祭祀完畢後,說真的,秦的事基本上就沒了,基本上該干嘛干嘛去,要晚會演出的提前去準備,其余人吃點晚飯,換個衣服都去各朝幫忙。
沒活啊,民俗的發展要時間,很長很長的時間,大秦顯然還沒下到民間。
事畢後,看著慢慢冷清下來的秦都,嬴政和孔子二人走在秦都的街道上聊天。
雖然秦不用儒,但不用的是酸儒,如果孔子親自解釋的,而且支持統一的那種,那為啥不用?
這次的簡單祭祀,就有孔子幫了點小忙。
“讓夫子見笑了,這秦都終歸還是冷清啊。”
嬴政看著遠處的大唐城,苦笑道。
“後世以秦以前為先秦,說來秦王與我都是先秦之人,這民間的樣子,大家都清楚,飯尚且吃不飽,又如何來如此多的娛樂呢,終歸是肉食者的節日罷了。”
上巳節除外……
“秋暮夕月啊,無妨,夫子看著吧,沒過幾年,那些。”嬴政遙指燈火不歇的大唐城。
“大秦也會有的。”
“老夫等著秦王。”孔子捋著須笑著,不得不說,在景區過的這個中秋節,他也是見識到了,想想自己那時,那有什麼中秋節啊,那是秋分祭月而已,于百姓,一點關系沒有。
時代的發展在節日上都體現著呢。
凡節日,秦就捉襟見肘,這會他也是見到了,其實這也就是民間百姓生活差距的表現之一。
但這哪里是一朝一夕能成的,哪怕有了後世的資源,那也是一個巨大的工程。
這種全國往上走的事,沒有一個強有力的中央,沒有消弭內部矛盾,是不可能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比如春秋戰國時,不大一統,萬事受阻。
一個千古一帝,一個萬世師表,從中秋想到民生,想到華夏一統。
嬴政是雄心勃發,孔子則是想著自己死前的大周,還有多少年的戰火沒走完。
“過個把月等齊國打下來了,到時孤在曲阜建個大孔廟,中秋搞個廟會,讓你看看大秦中秋如何?”嬴政笑著道,在景區的這些時間,大秦也沒閑著,已經陳兵燕齊,最快一個多月就能拿下,或者說直接嚇到他們降。
“哈哈哈哈哈,打快點,那田齊早該亡了,記得把我弟子們也供上,也讓老夫與他們再團圓一次吧。”
孔子看著天上月,此時已經完全入夜,明月高懸,有點想他們了誒。
杜甫帶著一幫孩子舉著燈籠嬉嬉鬧鬧的來了,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