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人才難請
李松心中涌起一陣感動,卻又夾雜著些許無奈,說道︰“爸媽,我就是擔心你們在這邊吃苦受累。”
母親微笑著,伸手輕輕摸了摸李松的頭,宛如兒時那般溫柔︰“傻孩子,我們在這兒挺好的。市里對我們也很關照,你在京都安心發展,別為我們操心。”
李松微微點頭,隨後又來到老丈人家中,邀請老丈人和丈母娘一同前往京都。老丈人正坐在院子里,悠然地抽著旱煙,听到李松的提議後,緩緩說道︰“松子啊,我在李家村生活了一輩子,對這片土地感情太深了,實在是故土難離啊。這里的一草一木我都再熟悉不過,這輩子都不想離開咯。”
丈母娘在一旁也跟著附和︰“松子,你不用擔心我們。我們在這里過得挺好的。我們就不跟你和若薇去京都了,你們在那邊好好的就行。”
李松無奈地笑了笑,心中明白老人對故鄉的眷戀和堅守,這是歲月沉澱下來的深厚情感,難以輕易割舍。
離別之時,天空中飄起了蒙蒙細雨,細密的雨絲仿佛也在為這場分別增添一抹淡淡的哀愁。李松看著李正和李萱那滿是不舍的小眼神,心像被重錘擊中一般,難受至極。之前因為分別太久,兩個孩子對他都有些陌生了。如今好不容易相處熟悉起來,卻又要再度分離。
李松緩緩蹲下身子,將兩個孩子緊緊擁入懷中,眼眶漸漸濕潤,聲音略帶哽咽地說道︰“寶貝們,爸爸要去工作啦,只要一有時間,爸爸就會回來看你們的。你們要听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的話,知道嗎?”
李正和李萱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純真的眼神里滿是對父親的依戀。李松緩緩站起身,與妻子月月一起,一步三回頭地離開了家。
李松驅車來到縣城,林強、陳明、趙娜早已在此等候。和從深城回來的時候一樣,李松一家與趙娜乘坐豪華軟臥返回京都,而林強和陳明自然又被安排開車隨行。兩人對視一眼,臉上齊齊露出一臉無奈的神情,不過對于這種情況,他們也都早已習慣。一路上,汽車在公路上疾馳,車輪滾滾揚起塵土;火車在鐵軌上轟鳴前行,汽笛聲劃破長空,仿佛都在急切地奔赴著未知的下一段旅程。
回到京都,經過一夜的休整,第二天一大早,楊湘市長便登門拜訪。當他踏入李松的四合院,瞬間被那彌漫著的古色古香的韻味所深深吸引,不禁羨慕地贊嘆道︰“李老弟,你這四合院可真是獨具一番風味啊,我也得在京都尋覓一處這樣的院子才好。”
李松笑著回應道︰“現在京都還有不少不錯的四合院可供選擇,楊老哥若是喜歡,不妨去四處看看。以楊家的雄厚實力,別說買一處,就算購置十處這樣的院子,那自然也是不在話下。”
楊湘爽朗地哈哈一笑,隨後兩人便移步書房,準備商討如何說服那些老師同意前往深城幫忙建學的良策。
楊湘在椅子上落座,臉上滿是愁容,焦急地說道︰“李老弟,現在情況十萬火急,你快幫我想想辦法,究竟怎樣才能讓那些老師願意去深城呢?”
李松沉思片刻,神情專注而沉穩,緩緩說道︰“楊市長,我覺得可以從兩個關鍵方面入手。其一,要徹底消除這些老師的後顧之憂。咱們不妨明確承諾,建學任務結束之後,如果他們還想回到原校,深城市府會安排專人將他們安全送回。而且,除了正常的基本工資之外,還額外給予一筆豐厚的感謝費,這感謝費至少不低于兩千元。您想啊,老師們所擔憂的,無非就是去了深城之後難以返回原校,或者在經濟方面有所損失。只要咱們把這些核心問題都妥善解決了,他們心里的顧慮自然而然就會減少許多。”
楊湘眼楮驀地一亮,不禁頷首稱贊︰“嗯,的確在理。如此舉措,想必能極大地消解老師們心中的顧慮。那第二個辦法又是什麼呢?”
李松條理清晰地繼續說道︰“第二個建議,便是提升老師們的待遇。畢竟教師這份職業,本質上也是一種工作,大多數老師投身教育事業,目的之一便是為了養家糊口,倘若深城能夠給出足夠優厚的薪資待遇,自然就能吸引人才前往。我們不妨為前往深城的老師,提供比他們在京都更為豐厚的薪資,同時搭配一系列額外福利,諸如住房補貼、家屬安置等。如此一來,即便老師們心中有所顧慮,在這高薪厚利的吸引下,也會慎重考慮我們的提議。”
楊湘听完,不禁拍案叫絕︰“妙啊,李老弟!這兩個辦法相互配合,雙管齊下,不愁那些老師不心動。只是這薪資福利提升後,財政方面……”
李松臉上浮現出自信的笑容,說道︰“楊市長,咱們得把眼光放長遠些。這些老師前往深城,對深城教育的發展意義重大。而且,只要深城的教育事業蓬勃發展,未來必定能吸引更多人才匯聚。人才又會促進經濟發展,所以,教育投入所帶來的經濟效益更是不可估量。相比之下,這點前期投入絕對是值得的。”
楊湘思索片刻,眼神逐漸變得堅定,說道︰“好,就按你說的辦!李老弟,這次可真是多虧你了,不然我還真有些束手無策。”
李松趕忙謙遜回應︰“楊市長客氣了,咱們都是為了深城的發展,理應齊心協力。”
兩人又針對諸多細節問題,深入探討了許久,直至中午時分,才終于擬定出一套詳盡的方案。接下來,便要看這套方案能否打動那些老師們了。
楊市長听聞李松的詳細計劃後,心中涌起一股振奮之情,覺得此事成功的希望大增。當下便迫不及待地邀請李松一同去會見那些被國家選中的老師,試圖說服他們前往深城助力建學。李松毫不猶豫地欣然應允。他深知此事對于深城教育發展的重要性,也希望憑借自身能力為深城貢獻一份力量。畢竟相較于京都,深城更具商業發展潛力,未來三十年,深城將成為整個華夏發展最為迅猛的城市,他自然不願錯過這個時代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