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句麗平定,李積率大軍主力凱旋而歸,旌旗迎風飄揚,馬蹄聲震徹雲霄。長安城中,百姓們夾道歡呼,熱鬧非凡,猶如一片歡樂的海洋。
李承乾親率百官在承天門迎接,他身著華麗的龍袍,身姿挺拔如松,面容莊重而又難掩喜悅之情。溫暖的陽光灑在他身上,映出一片金黃璀璨之色。
李積的大軍緩緩行來,士兵們個個英姿颯爽,身上的鎧甲在陽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李積騎在高大威武的戰馬上,威風凜凜,盡顯英雄之姿。
李承乾快步向前,笑著說道︰“李將軍,此次大捷,乃大唐之幸,將軍功不可沒!”
李積趕忙下馬,跪地行禮道︰“陛下聖明,此次勝利全賴將士們浴血奮戰,方有此勝。”
李承乾扶起李積,說道︰“將軍快快請起,眾將士皆是大唐的英雄!”
第二天,含元殿廣場舉行了盛大的獻捷儀式。廣場上,鼓樂齊鳴,聲音激昂,氣氛莊嚴而又熱烈。
李承乾高坐于殿上,俯瞰著下方。群臣分列兩側,神色恭敬而莊重。
李積帶領著將領們上前,跪地高呼︰“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李承乾朗聲道︰“眾將平亂有功,朕當重重封賞!”
隨後,李承乾開始封賞有功之臣。
“李積將軍,智勇雙全,戰功赫赫,封英國公,賞金千兩,帛百匹!”
李積再次跪地謝恩︰“謝陛下隆恩!”
接著,一個個功臣的名字被念出,豐厚的賞賜紛紛而下。
封賞完畢,李承乾說道︰“如今高句麗已平,然邊患未息。西部吐蕃虎視眈眈,朕與諸位當共商對策。”
于志寧率先出列,拱手說道︰“陛下,高句麗人口眾多,臣以為可將部分遷于江、淮之南,使之與我大唐子民融合,既能充實南方,亦可削弱其在故地之影響。且可于沿途設立驛站,保障遷徙之順利,同時增派官員安撫民心,以防生亂。”他神色肅穆,目光堅定,盡顯憂國憂民之心。
張行成緊接著上前一步,微微躬身道︰“陛下,于大人所言甚是。然遷徙之事需妥善規劃路線,考量各地容納之能力。同時,在高句麗故地設置九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個縣,當選拔公正賢能之官員赴任,方能有效治理。”
張玄素亦出列道︰“陛下,臣建議選拔高句麗酋帥中有功者為都督、刺史、縣令,與我華人官員共同管理,如此可安其民心。但需對其多加考察,施以教化,使其明我大唐律法禮儀。”
韓瑗拱手道︰“此舉雖善,但需嚴加監管,以防其生異心。可派遣密探暗中監視,若有不軌,當即處置。”他眉頭微皺,神色中帶著幾分憂慮,顯然對可能出現的問題考慮甚多。
來濟說道︰“臣附議,且應派遣得力之官員前往,確保政令暢通。還需加強與當地士紳之合作,共維地方安定。”
李百藥道︰“陛下,當以仁德感化高句麗之民,使其真心歸服。可廣施仁政,減免賦稅,興修水利,造福一方。”
杜正倫也說道︰“陛下,治理之策當恩威並施,方能長治久安。當以律法約束,以道德教化,使之真心歸服大唐。”
李承乾微微點頭,說道︰“眾愛卿所言皆有理。便依此計,在高句麗設置九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個縣,設置安東都護府統轄。選拔有功之酋帥與華人官員一同治理。”
隨後,李承乾目光轉向朝堂下的官員們,說道︰“朕欲任命右威衛大將軍薛仁貴為檢校安東都護,領兵二萬人以鎮撫高句麗,諸位愛卿意下如何?”
于志寧拱手道︰“陛下,薛將軍忠勇善戰,威名遠揚,定能擔此重任。”
張行成也說道︰“薛將軍治軍有方,必能鎮撫高句麗,使其安定。”
韓瑗接著道︰“臣以為薛將軍是不二之選,可保高句麗無虞。”
來濟、李百藥、杜正倫等大臣紛紛表示贊同。
李承乾滿意地說道︰“既如此,朕即刻下旨,任命薛仁貴為檢校安東都護。”
在一番安排之後,話題轉向了西部的吐蕃。
李承乾神色凝重地說道︰“如今東部邊境基本平定,然西部之吐蕃乃我大唐心腹大患。諸位愛卿,可有應對之策?”
于志寧沉思片刻,說道︰“陛下,吐蕃兵強馬壯,不可輕視。當加強西部邊防,增派兵力,修築城池。且需訓練當地民兵,以備不時之需。”
張行成說道︰“可派使者前往周邊部落,與之結盟,共抗吐蕃。還可派遣細作深入吐蕃,了解其內部情況。”
韓瑗道︰“還需發展西部經濟,充實糧草,以備長期作戰。可鼓勵商人西行貿易,增加稅收,充實軍資。”
來濟接著道︰“訓練精銳之師,研究吐蕃戰術,方能知己知彼。選拔良將,操練陣法,提高我軍戰斗力。”
李百藥拱手道︰“陛下,當以和為貴,若能通過和談解決爭端,可免百姓戰亂之苦。可先派使者前往,試探吐蕃之意。”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杜正倫卻道︰“和談需以實力為後盾,不可一味求和。當加強軍備,展示我大唐之威。”
李承乾听著群臣的議論,手指輕輕敲擊著龍椅扶手,陷入了沉思。片刻後,他說道︰“和戰之策,需相機而行。然我大唐不可畏懼,當積極備戰。眾愛卿當齊心協力,共保大唐安寧。”
群臣再次齊聲高呼︰“願為陛下分憂,保大唐江山永固!”
退朝之後,李承乾回到書房,依舊憂心忡忡。他站在窗前,望著遠方,心中思索著應對吐蕃的萬全之策。
此時,皇後前來,輕聲說道︰“陛下,莫要太過操勞,保重龍體。”
李承乾轉過頭,握住皇後的手,說道︰“朕身負天下之重,怎能不憂。這吐蕃之事,關乎大唐未來。”
皇後安慰道︰“陛下英明,群臣皆忠勇,定能化解此患。”
李承乾微微嘆氣,說道︰“但願如此。”
在接下來的日子里,大唐上下緊鑼密鼓地籌備著應對吐蕃的各項事宜。薛仁貴接到任命,即刻奔赴安東都護府,整頓兵馬,安撫民眾。而朝廷中,不斷有官員呈上關于加強邊防、訓練軍隊的奏折。
一日,李承乾再次召集群臣。
他說道︰“朕思之良久,欲在西部設立屯田,既能保障糧草,又可促進當地發展,諸位愛卿意下如何?”
于志寧道︰“陛下此計甚妙,然需派遣善于農耕之官員前往指導。”
張行成說道︰“還需調配物資,確保屯田順利進行。”
來濟說道︰“可招募當地百姓參與,給予一定優惠,提高其積極性。”
李百藥道︰“同時要加強監管,防止貪污腐敗之事發生。”
杜正倫也道︰“臣等定當全力協助,使屯田之事順利開展。”
就這樣,大唐在應對吐蕃的道路上不斷探索和準備著,展現出了強大的決心和智慧。
喜歡大唐儲君請大家收藏︰()大唐儲君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