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師目前的狀態全在李峰的即時戰略視野之中體現出來,戰損情況,裝備情況,物資情況。
及時安排後勤進行一對一的補充,隨即對一線主力師安排新的突進任務。
趁著日軍主力盡失,要用最短的時間結束剩余鬼子的性命,瓦解他們在滿洲的控制。
李峰抬起頭,陳勇正好看過來。
“通知華北方面軍、武城集團軍各師,留守部分兵力維持治安,主力部隊迅速休整。”
“明天一早繼續向北推進,不給敵人任何喘息之機會。”
“我馬上去通知!”
關東軍又逢新敗,剩余兵力分布在17處堡壘區,平均每處堡壘區數千兵力不等。
鐵路線沿途的據點,也有不少二三流部隊駐防,戰斗力有限,不配入李峰的眼界。
只要任何一支主力部隊推過去,足夠橫掃他們。
新的作戰指令頻頻下達。
李長官比各師長還清楚部隊的詳情,十幾個主力師如臂驅使,沿新京北部呈現擴散式進攻。
炮兵、後勤的車輛擁擠,一部分用來補充作戰物資,大部分人手則收繳日軍的遺留。
鬼子在這里經營了10年,根深蒂固的勢力,要用一把手給拔光。
就近征用物資,直接補充給作戰部隊。
沖鋒,沖鋒,沖鋒。
主力師進攻不停,燃油、坦克、火炮接連補充上來,對北部殘余兵力繼續猛攻。
單獨抽出三個師的兵力,向東部山區壓進,負責解決日偽軍的留守兵力,以及山區的土匪。
孔捷的部隊就在一線,負責對山區土匪動手,同時解決臨近三個城內的日軍防守部隊。
<4坦克,以及200輛38t坦克,配合進行掃蕩作戰。
掛掉電話後。
孔捷的日子也是好起來了。
“過癮啊,這樣的戰役才過癮啊,老子單獨指揮8個師的兵力作戰,500多門火炮,200多輛坦克,還有兩個飛行中隊配合。”
“李雲龍一輩子遇不到這樣的機會。”
選擇有時候比實力更重要,此刻李雲龍的部隊在華中地區作戰,已經被華北方面軍全部擠到了黃泛區。
孔捷選擇加入第八戰區,迎來了人生的高光時刻,能夠追著關東軍的兵力猛揍。
此次他的部隊,一戰殲滅日軍1.3萬余人,比之前四五年作戰殲滅的鬼子加在一起還多。
繳獲的武器裝備,更是看不上眼了。
什麼歪把子、九二式,狗都不用的東西。
新京西部是馬湛山的部隊,與漠北騎兵師匯合後,開始發揮他關外出身的條件,大力的招降偽軍。
讓他們調轉槍口,加入到第八戰區麾下,一起清掃日軍。
還有一些土匪勢力,若是能夠接受整編,也可以不計前嫌,一同納入進來,反擊日軍。
武城集團軍負責的區域是西北方位,有大量的山區、深山老林,需要借助一些熟悉地形的土匪,用他們當炮灰,跟鬼子死斗。
既可以消滅不服管教之人,也可以消磨日軍兵力。
至于整編?
至于招降?
不過去糊弄人的手段,一旦解決了日軍,再去清理這些家伙,順帶手一並收拾了。
新京北部則是華北方面軍的主力,楚雲飛一邊進行美械師整編,一邊安排主力部隊北進。
壓縮關東軍的活動空間,有意的封鎖堡壘區,控制物資輸送的通道。
李峰與楚雲飛的意見一致,軍事要塞區多堡壘,還有大量的完備工事,猛攻的情況下損失較大。
可采取封鎖的方式,將日軍封鎖于山區。
沒有物資補充,沒有外部的兵力補充,他們只能依托要塞苦守。
要塞內就算儲存了大量的糧食,能堅持多久?
一年還是幾年?
用不了多久,就可以對旭日帝國展開轟炸作戰。
躲在要塞區內的鬼子只能眼睜睜的看著,看第八戰區一點點的毀滅旭日帝國。
而他們只能無能為力的守在要塞內,活活等死。
送給他們最殘忍的死法,心靈折磨致死。
除了作戰上的勝利之外,新京工業區、奉天工業區算是給第八戰區的一劑強心針。
李峰早就做出了論斷,人無橫財不富,馬無夜草不肥。
相較于慢吞吞的自己搞重工業建設,遠不如豪奪來的快。
日軍在關外執行壟斷式建設,以重工業為核心,建設了不少工廠,大大小小的工廠加起來6800家。
鋼鐵、煤炭、煉油廠、化工廠等,全都是需要大投入。
譬如新京油脂廠,年產豆油20萬噸。
錦西水泥廠年產水泥50萬噸。
鋼鐵廠的2萬噸水壓床,煤礦內的采掘設備。
已經建設完畢的發電廠,豐滿水電站的裝機容量22萬千瓦,撫順發電廠的裝機容量15萬千瓦。
這些工業設備的總價值在10億美元左右。
除了哈城工業區還未拿回來外,新京、奉天兩大工業區已經進入了李峰的腰包內。
就連馮牧,見識了甦維帝國工業區遷移的家伙,來到關外檢查工廠情況的時候,依然是瞠目結舌。
認為關外的工業基礎,比中五國工業區強數倍。
最主要的是體系完善,輕重工業都有,以重工業為核心。
稍加調教,就支持生產飛機坦克大炮,工業底子非常雄厚。
建不如搶,搶不如奪。
日軍在關外的建設,只是他們為自己的罪惡支付的利息。
馮牧乘車從外邊回來,向李峰傳遞好消息。
“小李啊,初步統計,新京、奉天兩地的工廠加起來共 4100 家,涵蓋鋼鐵、煤炭、煉油、化工等所有重工業門類。 工廠基本保存完好,完好率在80,轉入工人便可恢復生產。”
“這些工業設備的總價值不好估量,但有了這些基礎,咱們第八戰區的重工業水平,至少能前進十年。”
李峰呵呵一笑。
馮牧這家伙最近越發囂張了啊。
掌握了關外的工業區後,已經開始膨脹了。
但不可否認一點,這家伙整合工業的能力鍛煉出來了,從最初的綏遠軍工廠,到中五國工業區,再到現在的關外工業區,儼然一副經驗豐富的老油條了。
第八戰區恰恰需要一位精通工業的老油條,用于整合資源,整合工廠,為第八戰區的軍隊服務。
李峰不關注重工業前進十年,只關注一點,有了關外的兩個工業區,可以支撐他再擴充一百萬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