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戰場之上,漢斯帝國的裝甲部隊推進的並不快。
既有泥漿期到來的緣故,也跟甦維帝國的堅清壁野有關。
甦維帝國在撤出工業區的過程中,轉移走了大量的設備、物資、原材料,帶不走的設備則統統毀掉。
寧可全部炸毀,也不留給漢斯人。
導致一群人佔領了大片的廢墟,對于繼續東進的想法並不高。
還有就是東進幾百公里乃至近千公里,集團軍群的後勤壓力也比較重。
多種因素刺激下,讓戰線出現了連續幾天的停滯不前。
也可以說此時此刻到了漢斯帝國用兵的極限,再想往東打,需要更多的裝備,更多的兵力,更好的氣候條件。
冬季即將到來,裝甲部隊因為後勤供應問題,戰斗力正肉眼可見地下降。
卡車、汽車已經跑不動了,更沒有鐵路維持後勤運輸。
很多地方用馬車維持運輸,所能支撐的物資不足之前的三分之一,經不起一場大戰的消耗。
漢斯帝國內部,也被迫對于南方集團軍群的戰略也有了一些調整。
可以稍微的緩住攻勢,一切等明年春再談。
核心重點還是放在甦維科夫,先拿下這座首都城市再說。
李峰就看中了這一點,趁著敵人筋疲力盡到了極限,抽空來一發冷箭,打在對方的七寸上。
這時候不得不提一下南方集團軍群內部的想法。
既然帝國的意思是好好休息,那麼第六集團軍司令賴歇瑙,根本沒有繼續東進的想法。
他的部隊遭受了連續阻擊,傷亡較大,後又被李峰吃掉了摩步團等精銳。
準備利用冬季即將到來的時機,好好的休養一番。
作為第六集團軍鉗形攻勢的第一裝甲集群,卻不這麼想。
第一裝甲集群司令克萊恩特還想著多進攻,看能否拿下北高加索區域。
這樣明年開春,就可以直達高加索油田了。
第六集團軍、第一裝甲集群就像螃蟹的兩個鉗子,雙方通力合作的時候,可以形成很好的鉗形攻勢。
互相配合,互相穿插迂回。
可當一個鉗子停滯不前,另一個鉗子孤軍往東的時候,這不是妥妥的孤軍深入嗎?
此時此刻第一裝甲集群單獨向東推進六十公里,像伸出的巨大中指,點草甦維帝國防線上的所有士兵。
動用兵力正面牽扯,側翼迂回,突擊後方,便足以動搖這支冒進的裝甲部隊。
周衛國等人立刻投入到作戰方案的制定上來。
“長官,西南方面軍司令鐵木辛哥請求與我部進行聯系,要商討接下來的作戰計劃。”
參謀部內正熱鬧的時候,有來自友軍的電話。
聯系什麼?
李峰朝周衛國等人遞了個眼色,帶著翻譯走進隔壁的房間。他示意翻譯接通電話,自己則拉過椅子坐下,手指無意識地敲擊著桌面。
電話接通後,對面傳來了西南方面軍司令的聲音。
他本人懂一些甦維帝國的語言,本質還得依靠翻譯解釋。
簡單交涉一番後,立刻笑出了聲。
“你幫我轉告鐵木司令,我們中國人有句古話,叫英雄所見略同,今天在戰場上應驗了。我的方面軍剛剛開啟作戰討論,以重擊漢斯帝國第一裝甲集群為作戰目標。”
“想不到鐵木司令此番也想到一起去了,竟然想聯合我們協同夾擊。”
听了翻譯的解釋後,鐵木司令也哈哈一笑。
確實想到一起去了。
他西南方面軍也想利用冬季來臨的天時地利因素,好好的反擊一波,打擊漢斯帝國的囂張氣焰。
單靠西南方面軍自己打,心里沒底。
漢斯帝國裝甲部隊的戰斗力有目共睹,從西向東橫推幾百公里,還未踫見過對手。
打哪哪崩,打誰誰潰。
可以說兵鋒指到哪,便可以佔領哪。
給甦維帝國的軍官打出心理陰影了。
新整編的西南方面軍家底薄,單靠他們自己,確實沒把握反擊第一裝甲集群。
如果李峰方面軍也介入進來,雙方聯合起來兵力有80萬,第一裝甲集群兵力才20萬,具備極大的兵力優勢。
80萬對20萬,優勢在我。
秉承著這個想法,鐵木司令極致的拉攏李峰入局。
既然如此,雙方核心高層有必要一起坐下來,好好商定作戰計劃,誰負責牽扯敵軍注意力,誰負責重點突擊。
配合好了可以構成兩面夾擊,配合不好,那就是鬧著玩了。
約定第三天中午踫面,鐵木司令會帶著核心參謀,到中五國方面軍的司令部議事。
鐵木司令掛掉電話後,看著作戰地圖上第一裝甲集群的推進路線。
參謀遞來一杯熱乎乎的咖啡,他卻渾然不覺,腦子里全是李峰那爽朗的笑聲。
“司令,咱們真要跟中五國方面軍聯手?我們能把後背交給這群來自第八戰區的異國人嗎?那位李司令,典型的貪婪,每逢作戰必要後勤物資。”
鐵木司令目光清冷起來。
“可對方也打贏了不是嗎?吃掉了一個裝甲17師,殲滅四五個摩步團。”
“我如果作為長官,很願意看到用物資換取勝利,不至于損失幾十萬兵力,不至于被漢斯帝國包了餃子。”
“烏克一戰,我軍損失六七十萬人。”
“那可是六七十萬人,用多少坦克能買回來,用多少飛機可以換六七十萬人?”
“中五國方面軍,頂多要一些坦克跟火炮,如果能持續打勝仗,給他們配足又如何呢?”
“帝國禁不住更多的傷亡了。”
這位老將擅長吸取戰爭的教訓,更是一位平易近人的統帥,擅長提拔基層,在部隊內很有影響力。
值得一提的是,這家伙是騎兵軍出身,是一位良好的騎兵指揮官。
“安排參會事宜,我想去李峰的指揮部看一看,瞧一瞧對方的作戰方案。克萊恩特把脖子伸過來,咱們要是不聯手擰斷它,明年開春就得喝伏爾加河的冰水了。”
他起身走到窗前,望著外面正在卸載的炮彈箱。
西南方面軍剛補充的 t34 坦克還沒湊夠一個旅,反坦克炮更是貧乏。那些從後方調來的新兵,看到四號坦克的炮管就腿軟,這就是他非要拉李峰入局的原因。
但李峰從作戰計劃開始,就沒想著帶友軍一起玩,而是靠自己一個人的兵力,打一打第一裝甲集群的威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