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六天時間,古德老師的裝甲集群就突進了110公里,撞向三個集團軍形成的騷擾防線。
這讓自信心十足的帝國參謀部,心生一些危機感。
一旦第二裝甲集群突破南線,形成合圍局面,西南方面軍就要被包餃子了。
大林子任命了心腹軍官葉廖科夫,負責三個集團軍的指揮職責,全面阻擊第二裝甲集群。
任命之前,他單獨找葉廖科夫確認,能否擋住第二裝甲集群。
這家伙信誓旦旦的拍著胸口,向領袖保證,不僅能夠擋住第二裝甲集群,還要粉碎這群流氓。
裝甲集群的優勢是什麼?
當然是速度。
既然決定了要南下包餃子,肯定要不惜代價的突擊,突擊,還是他娘的突擊。
作為萊茵河軍校教官,古德老師的指揮藝術不必多提。
他本人可是非常擅長突擊作戰的。
手握第二裝甲集群、第二集團軍,毫不猶豫的撞上葉廖科夫的防線。
依托裝甲師作為尖刀,撕扯防線的同時,步兵、火炮也充分配合,將本就混亂的防線攪成了一團爛泥。
裝甲集群的核心不僅僅是那點坦克。
坦克固然重要,但配合坦克作戰的擲彈兵同樣重要。
坦克是矛頭,炮火是武器,火力是動力。
葉廖科夫這家伙的口氣大于能力,手握三個集團軍,將40集團軍放在西側,兩個集團軍放在東側,受大本營參謀部的催促,向裝甲集群側翼猛攻。
為此還要來了航空兵第1集群,可出動30004000的機次,配合他阻敵。
以四個步兵師、一個騎兵師的兵力,向側翼猛打。
戰線混亂,部隊良莠不齊,跟古德老師的精銳比起來,顯然是有差距的。
這點雜魚一樣的部隊,如何對抗精銳的第4\17裝甲師?
一交手就分出了勝負。
軍的坦克像兩道黑色的洪流,瞬間將甦維軍隊的突擊群分割包圍。
<g42 機槍的咆哮聲中,負責側翼進攻的13集團軍、21集團軍的攔截以失敗告終。
西側的40集團軍只有5萬人,坦克40余輛,也不足以抵擋啊。
葉廖科夫站在指揮部里,听著前線傳來的敗報,臉色一陣青一陣白。
他怎麼也想不明白,自己精心策劃的反攻,竟然敗得這麼快。
他三個集團軍加起來16萬人,打了一波發現不是對手,抓緊向甦維帝國參謀部匯報。
此刻雙手一攤,直接擺爛了。
打不過,承認打不過好了。
“混蛋?”
“不是信誓旦旦的告訴我,可以阻擋裝甲集群嗎?這才幾天時間?擋不住了?”
參謀部內噤若寒蟬。
所有人都是一臉的疲憊。
連續工作,讓他們的精神到了極限。
不止是西南方面軍,還有西方面軍、西北方面軍面臨著巨大壓力。
既要時刻掌握前線局面,還要不斷的補充預備役兵力。
幾萬、幾十萬的預備役新兵迅速拉起來,扔到前線的混亂戰場。
那些穿著嶄新軍裝的預備役士兵,像投入熔爐的冰塊,在前線的混亂戰場里瞬間消融。
他們甚至不知道自己的陣地在哪里,就永遠倒在了土地上。
參謀們也是人,鐵打的身子也扛不住。
葉廖科夫的無能差點毀了整個南線戰場。
一旦裝甲集群完成合圍,那西南方面軍可就完了。
這時候有人建議,是不是讓李峰的中五國方面軍來試試?他手上有25萬人,還有五個坦克師。
這仿佛是觸及到了大林子的逆鱗。
李峰?
這個字眼讓甦維帝國很不舒服。
小偷一樣的野心家,逮住機會就要好處。
想讓他出力,必須把他喂飽。
領袖沒有正面回答,而是氣呼呼的捶了桌子︰““葉廖科夫這個混蛋,真想斃了他,他毀了我整個南線戰場。”
“不管如何,讓他們立刻重新制定反擊計劃,今天晚上我要看到計劃。”
“把甦聯第3集團軍調過來,填補戰場的損失。”
壓力再一次給到了葉廖科夫。
眼下局面很明確,可以調動的兵力增加了一個第三集團軍。
也是此次反擊的核心主力,第三集團軍配備了坦克108師、坦克141旅和騎兵第4師,算是一股裝甲機動兵力。
想要遏制裝甲集群的突擊,必須用裝甲部隊抵抗,這幾乎是戰場的鐵律。
尋常的步兵師根本不夠格,憑啥跟裝甲師對抗?
一般步兵師缺少反坦克武器,連像樣的反裝甲力量都沒有。
難道靠頭鐵對抗坦克嗎?
笑話。
坦克最初的設定,就是為了突破防線,為了對付重機槍跟戰壕鐵絲網的。
甦維帝國的步兵師還要大打折扣,經過先前戰斗的巨大損失以後,此時部隊中充斥著大量缺乏訓練、毫無經驗的新兵,戰斗力快不值一提了。
早期的300萬左右兵力,已經消耗了上百萬,新征召的預備役有四五百萬,但預備役士兵能發揮幾成戰斗力呢。
很多剛學會開槍,就被迫進入戰場了。
拋開問題不談,葉廖科夫也沒有更好的思路。
他的能力本就不如古德老師,只能靠一股莽勁兒,帶著13、21、第3集團軍猛攻。
為什麼不提40集團軍,因為40集團軍屬于西南方面軍,不歸他指揮。
北邊第二裝甲集群的臨時指揮部內,偵察飛機的情報不斷匯總上來。
古德司令人逢喜事精神爽。
中央集團集群到底是進攻甦維科夫,這座帝國首府,還是南北分兵作戰的時候,產生了很多分歧。
陸軍部跟參謀部一致認為要進攻帝國首府,一舉殲滅甦維帝國的現役主力部隊。
而統帥的意思是南北分兵,解決北方集團軍群、南方集團軍群進境緩慢的問題。
古德司令最終選擇支持統帥,帶麾下主力18萬人向南突進。
他也因此得到了帝國的支持,增兵漢斯意志步兵團、帝國衛軍摩托化師、29摩托化師。
在原有第3、第4裝甲師的基礎上,增加了三支精銳部隊。
其麾下兵團的火力、兵力均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足以彌補這段時間的作戰損耗。
一邊是殘兵敗將,一邊是兵力雄厚,裝備精良,這樣的戰斗還有什麼意外嗎?
戰斗一開始,17\18裝甲師就纏住了葉廖科夫手下唯一的裝甲部隊坦克108師,用二打一的兵力優勢,讓這支具備機動作戰能力的裝甲部隊陷入了苦戰。
隨後其他的2個裝甲師、2個摩托化師、1個摩托化步兵團露出獠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