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眉頭一皺,明眼人都知道這是一句敷衍的話。
看看有啥問題,能解決就給你解決。字面意思翻譯過來就是不可能給你解決。
這位兄台他很不識趣啊。
趙守山挺不客氣,真把李峰當冤大頭了,直截了當的提出物資不足,軍械緊張。
“部隊軍械短缺,步機槍配備不足六成,彈藥儲備不足,難以支撐大戰。”
“目前靠著工事完備,靠著山勢險峻,尚能堅守一二。”
“第八戰區繳獲了大批日械武器,如能支援一二,第四集團軍上下感激萬分。”
咋支援,白給嗎?
李峰等了一會,不見對方有下文。
露出一些為難的詞色,“為了協同晉綏軍作戰,共同抗擊日寇,多余的武器裝備已經答應給第二戰區補充了。”
“看來還需向統帥部協調,請求撥出一部分物資,給第四集團軍補充。”
一听給了晉綏軍,趙軍長臉色驟變,頗有些怪罪的意思。
“晉綏軍終究是外人,不及咱們自己人啊,僅憑虎臣司令的面子,也應該考慮幫助我們吶。”
外人跟自己人的界定還不清楚。
听話的外人,那就是自己人。
不听話的自己人,也是外人。
誰是外人?
誰是自己人?
在抗戰一線的都是自己人,恰恰有了外人、自己人的心思,才導致各自作戰,只求保存實力,不求殲滅日寇。
為什麼陣線容易一觸即潰,根本原因還是互相不信任,互相拆台。
“趙軍長慎言,無論怎麼說,第二戰區長官也是我的老長官。”
“日後再有多余的裝備,一定考慮第四集團軍。”
“趙軍長來綏遠,僅僅是為了這些?”
趙守山反應過勁兒來。本以為拉一下關系,扯一扯愛國情懷,年輕人就會上趕著送物資。
眼下看來,不容易忽悠,李峰根本不上套。
“還想跟第八戰區商討一下對敵詳情,晉南駐防17萬中央軍,如能南北共擊,一定可以輕易的滅掉第一軍。”
“察北、雁南兩戰打的火熱,各軍听後熱血沸騰。”
“拳拳愛國志,反抗之心高漲。”
李峰一句話打掉了他的熱情,“聯合作戰的事情不僅僅是第四集團軍,而是跟第一戰區統籌協作。”
“第一戰區、第二戰區、第八戰區聯合向敵反擊,形成局部的反撲,改善局面。”
“趙軍長既不能代表第一戰區,也無法說服第一戰區,我想聯合作戰的事情,很難推行下去。”
“不提這些了,遠來是客,我讓人招待一番。”
李峰下了逐客令。
談了幾句沒有油鹽的東西,既不是過來效忠于他的,也不是代表第一戰區出面。
趙守山什麼都代表不了。
那談個屁啊?
不過他的到來,讓李峰的心思飄到了晉南。
這伙中央軍內部也是矛盾重重,既有地方軍出身的雜牌部隊,也有中央軍的嫡系兵力。
有的姥姥不疼,舅舅不愛。
有的則深受器重。
患寡不患均。
統帥部的資源肯定優先傾斜給嫡系,之後再給雜牌。
武器裝備也好,後勤物資也罷,乃至軍餉軍費,都是一樣的道理。
統帥部雜牌消耗的策略一直是避而不談的話題。
消耗掉地方雜牌,保證中央軍的主導,在抗擊日寇的大義之下,清掃地方軍閥的影響力。
當然了,如果李峰坐到那個位置上,一樣會如此操作。
譬如不听話的馬部枋等人,不也被他雷霆掃穴,一波搞定嗎。
軍隊跟其他不一樣,需要保證一個聲音,且只有一個聲音。
不管這個聲音是否合理,戰後再去評價。
戰時必須保證上下一心,否則什麼樣的武器裝備都救不了,根兒上就壞透了。
心不齊,一切都是屁話。
國軍跟日軍有些類似,基層士兵的差距不大,經過訓練後大多是敢打、敢拼、能打。
反而是高層軍官的小心思太多。
日軍高級軍官普遍自負、短視、自大。
我們這一方呢,普遍是貪墨、怕死、貪圖享受。
動不動克扣軍餉,拿著武器裝備換錢。
戰爭的勝負不及手上的金條。
這種事情比比皆是。
所以李峰還是很看重這批兵員,晉綏軍加中央軍的17萬兵力如果拿到手中,整編七八個主力師毫無問題。
獨立軍內的一些中級軍官,都可以提拔上來,嘗試獨當一面。
相較于西北的人口,第二戰區、第一戰區還是比較豐富的。
這也符合李峰今年的戰略,爭取在黃河以北整編出30萬大軍。
這樣第八戰區擁兵60萬,搭配一些治安兵力,便可以安心投入中亞、西方戰場,在babauosa計劃之前,介入進去。
列下三個目標︰
其一,吃掉日軍第一軍。
其二,整編中央軍、晉綏軍在黃河以北的兵力。
其三,完成10個摩步師的整編,3個機械化師的整編。
再額外加一條,搞定西疆的盛有才。
今年的開頭是好的,初春之際就搞定了日軍兩個半師團。
一年之計在于春,開頭順利,寓意良好啊。
李峰站起身來,活動了一下腰肢。
晉升越高,坐的時間越久,已經很久都未感受到戰場的硝煙味道了。
陳勇站在一旁,時刻守護。
“通知獨立軍,迅速在雁南完成休整,給他們兩個月時間,順勢完成摩步師的整編。張大威暫代獨立軍軍長一職,統籌三個主力師。”
說後半句的時候,李峰愣了一下。
論資歷,佟偉更適合擔任代理軍長。
但獨立軍屬于李峰嫡系,能夠代表的只有張大威。
張大彪、佟偉兩人,考慮在接下來擴編中,分出來擔任軍長。
人才儲備是夠的。
擴編個十幾萬兵力,問題不大,壓力不大。
楚雲飛46師調入雁北,接下來對第一軍作戰的主力是46軍、獨立軍兩部。
他這個晉綏軍出身的人,用于協同作戰,或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雁門縱隊也需要調一調了,三個主力團顯然不足,需要擴編至五六個團,保證1.5萬左右的兵力。
既然雁南已經歸入李峰麾下,那雁門縱隊也該挪挪窩,前往平原地帶活躍一下。
命令層層下達,活躍在山區的縱隊兵力,徹底的擠入正太線,隨後壓進平原地帶。
日軍的日子不好過了。
第一軍感受到了一張大網,正在悄悄的覆蓋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