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簡直顛覆了夫妻二人世界觀,將他們固有的觀念沖擊的七零八落!
“咕咚!”
吳老石狠狠的咽下一口唾沫,只覺有些口干舌燥︰“差爺,這糧種的畝產真能達到2000斤?不是200斤?”
不是吳老石不相信官府的官差,而是官差口中說出的產量實在太驚人了。
2000斤畝產的麥子,足足是他以前種過的麥子產量的七倍,如此驚人的產量,吳老石一時之間實在難以相信。
“我騙你作甚?”
官差說道︰“說實話,我也是種過地的,第一次听說這畝產2000斤的麥子的時候也嚇了一大跳,不過這畝產是縣尊和楊帥親口說的,肯定不會有假!
而且那陳家村你知道吧?”
“知道!”
吳老石點了點頭,隨著越來越多來自陳家村的商人涌入庸涼縣,陳家村的大名不說庸涼縣人盡皆知吧,但至少住在縣城內的百姓都是听聞過陳家村的名聲的。
吳老石身上穿著的羽絨服,就是從陳家村商人手上買來的,若不是有這些陳家村商人帶來的羽絨服,長達數個月的嚴寒天氣,吳老石一家子還真不好熬過去。
“前陣子的時候,听說咱們不少涼州的官員跟著楊帥去了陳家村,親眼看到了那陳家村的麥子,好家伙,你可知道一畝地能收多少麥子?”
官差似乎是起了賣弄一番的心思,根本不急著離去,反而跟吳老石講起了故事。
“多少?”
“1166斤!”
官差緩緩道出了這個驚人的數字,“這是楊帥和咱們涼州的官員親眼看到的,絕對不會有假!”
1166斤!
毫無疑問,這個驚人的數字瞬間讓吳老石驚呆了!
在他的舊有觀念里,畝產300斤的小麥已經是一件不得了的事情了,至于畝產1166斤……這是吳老石從未想象過的數字。
哪怕是在夢里,吳老石都不敢想自己能種出1166斤畝產的麥子來!
“這陳家村可真厲害啊!竟能種出如此高產的麥子!”
吳老石忍不住驚嘆道。
廚房里他的妻子亦是連連點頭,在農民樸素的觀念里,誰能種出最多的糧食,誰便是最厲害的人。
因為種出的糧食多了,便意味著不用餓肚子,便意味著可以將多余的糧食拿出去賣,換取更多的其他的生活必需品,讓自己的家里更加富足。
“可不是嘛!那陳家村不僅有暖和的羽絨服,還有吃不完的黃羽雞、吃不完的白羽鴨……”
談興大發的官差不斷的講述著陳家村的種種神奇之處,“听說在那陳家村,人人都可以吃飽穿暖,人人都可以大把大把的賺錢,那日子過得,給個神仙位子都不換哩!”
說到最後,官差情不自禁的感慨道︰“俺要是能生在陳家村就好咯!這樣俺就可以享福咯!”
聞言,不管是門口處的吳老石,還是廚房內偷听的吳老石妻兒皆是小雞啄米般的點頭。
光听官差的描述,他們便能感受到在那陳家村生活的人有多麼的幸福了,平心而論,若是能讓他們生活在陳家村的話,他們肯定是樂意至極的。
“好了,不說這個了!”
狠狠的羨慕了一番陳家村的美好生活後,官差終于想起了正事,鄭重的對吳老石說道︰“總之,這次官府發的糧種,肯定是能夠高產的,就算一畝地長不出2000斤麥子來,肯定也能有個1000斤以上,你就說想不想要這糧種吧?”
“想!”
吳老石小雞啄米般的點頭,畝產如此高的麥子,他不要,那他真的就是傻子了。
“想要的話,這段時間可以去縣衙那邊領,不過……”
官差話鋒一轉,繼續說道︰“這糧種也不是白給你們的,領了這糧種之後,你不能拿去賣掉,只能自己種!”
這般高產的糧種,俺拿去賣掉,那俺不成傻子了嗎?
吳老石心中這樣想著,嘴上卻是好奇道︰“要是俺拿去賣掉了會怎麼樣?”
“會殺頭!”
官差不假思索道︰“領了糧種之後,縣衙便會記下你的名字,隨時都會派人去你家的農田里查看情況,若是發現你種的不是官府發的糧種,那最輕的懲罰都是殺頭,嚴重的……甚至有可能誅九族!”
官差這話絕對不是在嚇唬吳老石,而是上邊親自下達的指示!
無論是楊崢,還是楊崢手下的官員們,對于這批富貴小麥都是極為重視的,因而制定了十分嚴苛的政策。
凡是領了富貴小麥種子的農民都只能自己種,要是敢拿出去賣,輕則人頭落地,重則九族遭殃。
“差爺放心,俺絕對不會拿出去賣的!”
听到懲罰如此嚴重的吳老石嚇了一跳,立即對著面前的官差做出保證。
可即便是如此嚴重的懲罰,仍然無法阻擋吳老石領取糧種的決心,不為別的,只為了那高產小麥能夠畝產2000斤!
吳老石忍不住幻想著,若是自己能夠種上這2000斤畝產的麥子,那半年的耕種下來,自己就能收獲一萬斤的麥子!
一萬斤麥子是什麼概念?
吳老石一家五口,一天消耗的糧食也就10來斤左右罷了,一萬斤,足夠讓他們一家人吃上兩三年!
想到這里,吳老石的呼吸不由急促了幾分。
他仿佛已經看到,自己種上富貴小麥後,收獲的糧食一家五口一天三頓都吃不完,而後將多余的糧食賣出去,換取需要的鹽巴、布匹等生活物資,一家五口過上幸福生活的美好未來!
“你知曉輕重就好!”
見到吳老石做出保證的官差點了點頭,繼續說道︰“還有,若是領了糧種的話,你家的糧稅也會變高!”
“啊?”
吳老石直接傻眼了,包括他在內的涼州百姓之所以如此支持楊崢,便是因為楊崢趕走朝廷後,大幅減少了糧稅!
曾經朝廷統治時期,糧稅加上各種苛捐雜稅,涼州百姓一年辛苦耕種下來,所得的糧食需要交給官府五成!
這還沒完,他們還需要承擔大量的徭役。
沉重的賦稅以及徭役,壓得涼州百姓幾乎喘不過氣來,無數人因此而將土地拋荒,選擇成為流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