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日後,庸涼縣。
被認識的人戲稱為鰥夫的郭海從床榻上醒來,望著空蕩蕩的床鋪,不禁嘆了口氣。
郭海之所以被稱為鰥夫,便是因為他年過三十,卻連媳婦都娶不上,只能獨自一人孤寡的活著。
而郭海娶不上媳婦的原因也很簡單,無非就是因為貧窮罷了。
郭海沒有屬于自己的地,唯一的財產便是父母留給他的這間四處漏風的房屋,這種情況下,自然沒有人家願意將女兒嫁給他,以至于郭海到了三十五歲的年紀,仍然是孑然一身,老婆娶不著,傳宗接代、生兒育女就更不用想了。
對此,郭海也早就認命了,娶老婆這件事,他早就不指望了,有時候郭海也會自嘲的想,沒有老婆或許也是一件好事,畢竟沒有老婆孩子,他就是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狀態,打工賺到的錢,完全可以養活他自己,而不需要像其他人一般,整日都為如何養活妻兒而愁眉苦臉。
可心中雖然這樣安慰自己,但郭海偶爾也會幻想老婆孩子熱炕頭的生活,只是以他的條件,也只能是幻想了。
“俺郭家的傳承,大概要斷在俺這里了吧?”
郭海呆呆的坐在床沿,喃喃自語道,他的父親只有他一個兒子,他娶不上媳婦,便意味著郭家的傳承斷了。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郭海多少有些感覺對不起父親,對不起郭家的列祖列宗,不過他也沒什麼辦法,從他父親那一代開始,他家里就沒有屬于自己的地了,沒有地便意味著沒有穩定的收入來源,當初父親能娶上媳婦已經是已經非常走運的事情了,到了郭海這一代,他的運氣可就沒那麼好了,根本沒有人願意將家里的女兒嫁給他。
“唉!”
郭海重重的嘆了口氣,眼中滿是迷茫之色,在這個人均十幾歲便結婚的國度,三十五歲還沒娶上媳婦的他早就斷了結婚的念想,如今的他只想多努力賺一些錢,讓自己的日子過得好一些。
可即便是如此簡單的想法,也不是那麼容易實現的。
以前的郭海可以靠著賣力氣掙到銅板養活自己,可隨著寒災的到來,再加上戰亂的影響,庸涼縣民生凋敝,以往很容易便能找到的賣力氣的零工,如今也越來越難找了,這直接導致了郭海的收入銳減,日子過得也是愈發的艱難。
“不想那麼多了,還是出門看看有沒有零工可以打吧!”
不知過了多久,郭海搖了搖頭,眼中迷茫之色消散,雖說日子有些艱難,但總要努力的生活下去。
只見他臉也不洗,披上外衣便出門而去。
屋外呼嘯而來的寒風讓郭海身軀輕顫,手腳發涼,不過為了生活,他還是毅然決然的踏出了家門,快步走向東市,希望能在東市找到一份零工,掙到一些銅板買糧食。
大雪紛飛的世界里,郭海步伐匆匆的獨自前行著,街道上人煙寂寥,讓郭海感覺愈發孤獨了一些。
“咦?”
忽然,剛走出小巷子來到大街上的郭海發出了驚疑的聲音,卻見前方完全不似其他地方一般冷清,反而極為熱鬧。
熙熙攘攘的人群聚集在這里,似乎是在圍觀著什麼?
“那是縣衙?”
郭海認出了自己所處的位置,正是庸涼縣衙門所在的地方,而前方人群圍觀著的東西,則是縣衙前面的告示牌。
這無疑引起了郭海的好奇心,他湊進人群,拉了拉身前男子的衣袖,問道︰“老哥,你們這是在看什麼呢?”
被郭海喚作老哥的男子回頭看了郭海一看,不假思索道︰“當然是看招工告示了!”
“招工?”
郭海神色詫異道︰“難不成是縣衙要招官差?”
“不是!”
男子搖頭道︰“縣衙不招人,招人的是南邊的陳家村!”
陳家村!
郭海一愣,如今隨著大量與陳家村合作的商人涌入庸涼縣,陳家村的名聲也在庸涼縣內廣泛傳播開來,郭海身上穿著的衣服,就是陳家村出產的羽絨服。
據郭海所知,那陳家村不僅有保暖效果極佳的羽絨服,還有許多奇特的產物,譬如價格十分低廉的黃羽雞、白羽鴨,還有雞蛋、鴨蛋等等等等。
總之,在如郭海一般的庸涼縣百姓看來,陳家村是個極為神奇且富足的地方。
“這陳家村怎麼會跑到俺們庸涼縣來招工?”
郭海下意識的問道。
“這是魏知州給俺們爭取來的!”
不等那老哥回答,前方便有人回頭說道︰“官府和陳家村達成了約定,雙方打算共同出資修建一條從陳家村通往庸涼縣的官道,這修官道,自然便需要大量的工人,原本陳家村的想法是全部用他們那邊的工人的,不過魏知州為咱們庸涼縣爭取了一番,所以陳家村那邊勻出了一千個名額,專門招俺們庸涼縣的工人去做工。”
“呃……”
郭海撓了撓頭。
在他的認知里,修官道這種事情往往屬于徭役的範疇,服徭役的壯丁不僅沒有任何收入,還需要自帶干糧去干活。
他實在無法理解,為什麼這人會如此的興奮。
“這不就是服徭役嗎?”
有人替郭海問了出來︰“這自古以來,替官府修官道都屬于服徭役,俺可不想去!”
聞言,那名說話的男子笑了起來,用看傻子的眼神看了那人一眼,道︰“誰跟你說是服徭役的?替陳家村修路可是有工錢拿的,而且工錢還不少哩!俺問過那些從太平縣來的商人,他們告訴我,替陳家村修路的工人,只要干活期間不偷懶,每月至少能掙500個銅板!”
“什麼?500個銅板?”
“這麼多?”
“真有500個銅板?”
“……”
男子這話一出,在場的眾人頓時瞪大了眼楮。
一月500個銅板的收入看似不多,可對于庸涼縣的百姓而言,已經算是一個頗為可觀的收入了。
這一年以來,不斷飛漲的糧價早已掏空了庸涼縣百姓的口袋,再加上寒災導致的糧食減產,毫不夸張的說,絕大多數的庸涼縣百姓,半年辛苦種地的收入都未必能有500個銅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