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百姓們歡呼不止的時候,呂秀才則是繼續查看公告上的內容,並且將其念了出來︰“上面還說了,楊帥處死了許多青州的官員,如今青州官位空缺,急需大量讀書人前往青州為官……”
念到這里,呂秀才便念不下去了。
因為他發覺這件事與他息息相關!
呂秀才之所以被叫做秀才,是因為他有秀才功名。
在夏國,秀才也算是士人階層,擁有免除徭役、賦稅、見官不拜等等特權,可唯獨沒有當官的資格。
這也是呂秀才心中的一大遺憾,沒有哪個讀書人不想當官,呂秀才也想,只可惜他沒能考取到舉人功名,就算考中了也無用,朝廷的選官根本輪不到他。
這些年,呂秀才一直靠教書為生,
雖說教書的收入不算低,可呂秀才心中始終沒有斷了那份當官的念想。
所以,在看到公告上有選官的消息後,呂秀才心中的激動是難以言說的。
“殺得好啊!這些貪官就應該全部砍頭。”
“沒錯,要不是這些壞得流膿的官老爺,俺們老百姓怎麼會過得那麼苦。”
“最好把青州的貪官全部殺干淨。”
“……”
圍觀百姓的聲音不時響起,呂秀才卻是充耳不聞,如今他的腦子里只剩下了選官這一件事。
短暫的失神過後,呂秀才分開人群,快步往家里的方向走去。
“呂兄,何事如此著急?”
與呂秀才同住一屋的張明達看著匆匆回返的呂秀才,不由好奇的問道。
“好事,天大的好事。”
呂秀才走到張明達對面坐下,迫不及待的開口道︰“楊帥已經打下青州,如今已坐擁兩州之地。”
“這的確是好事。”
張明達點了點頭,作為一個涼州人,他深知朝廷的昏庸以及官員的腐敗,再加上自身屢試不中的遭遇,張明達對于朝廷是十分厭惡的,相比朝廷,他更願意支持楊崢,因為楊崢的確給這片土地上的百姓帶來了更好的生活。
“不過這事,應當不至于讓呂兄如此著急吧?”
張明達很了解呂秀才,他知道,若只是楊崢打下青州這件事,肯定不足以讓呂秀才如此激動。
“當然不止這件事。”
呂秀才緩了口氣,繼續說道︰“除了打下青州這件事外,楊帥還打算選官!楊帥在青州處死了大量的官員,如今青州官位空缺,急需大量讀書人前往青州為官。”
說到這里,呂秀才情不自禁的伸手抓住張明達的肩膀,道︰“張兄,我自認才情、能力絲毫不弱于那些世家子弟,可這麼多年下來,卻連一官半職都未曾謀得,如今有一個當官的機會擺在我的眼前,我如何能不激動?”
呂秀才雙手抓的很用力,張明達卻是渾然不覺,因為他也激動了!
當官幾乎是夏國所有讀書人的夢想,張明達也不例外。
父母含辛茹苦的供他讀書是為了什麼?不就是希望他能夠考取功名,而後當官實現階級的跨越嗎?
然而,當官又豈是那麼容易的?
寒微的出身,注定了張明達與官位無緣,除非他能夠考中進士,進入皇帝的視線,否則根本不可能被授予官職。
可張明達連舉人功名都考不到,進士那就更不可能了。
自從20歲考取秀才功名後,張明達的科舉之路便徹底止步于此了,他也曾抱怨過朝廷的昏庸,也曾抨擊過科舉的不公,只是抱怨過後,生活還是得過,他不得不放棄繼續科舉,尋找謀生的工作,養活年老的父母以及家人,只是那份當官的念想,終究還是隱藏在張明達的內心深處。
因而在听到呂秀才說出楊帥選官消息的那一刻,張明達的激動絲毫不亞于呂秀才。
“呂兄,你說的可是真的?楊帥真的要選官?”
張明達似乎完全感受不到肩膀上的疼痛,死死的盯著呂秀才的眼楮。
“真的。”
面對著張明達的目光,呂秀才重重點頭︰“府衙外已經張貼出告示,凡是有意當官的讀書人,都可以前往府衙登記,而後只需通過府衙的考試,便可直接獲得官位,前往青州就任。”
“好!太好了!”
張明達神色亢奮的站了起來,“蹉跎多年,我等終于也有當官的機會了,不過……”
張明達臉上亢奮的情緒稍稍退去,遲疑著說道︰“呂兄,我等若是為楊帥效力,會不會被朝廷認定為反賊?”
“這有何妨?”
呂秀才不以為意道︰“如今皇帝昏庸,只知躲在後宮之中玩樂,朝堂之上也盡是蠅營狗苟之輩,以至天下大亂,如此朝廷,不值得我等效忠。”
“呂兄說的不錯。”
呂秀才的話似乎激起了張明達胸中的不滿,他附和道︰“這朝堂之上的袞袞諸公盡是只為自家利益的世家蛀蟲,便連科舉考場上都充斥著不公,我看這朝廷遲早要完!”
“正是如此。”
呂秀才輕輕頷首︰“如今天下大亂,改朝換代已是近在眼前的事情,而縱觀這天下的豪杰,最有希望定鼎天下的,無疑是楊帥!如今楊帥坐擁兩州之地,已然擁有了角逐天下的資格,若我等能投入楊帥麾下,待將來楊帥登基為帝,我等說不定還能封侯拜相!”
封侯拜相?!
張明達呼吸頓時變得急促起來,胸膛劇烈起伏著。
封侯拜相、名留青史,多少讀書人的夢想?
若能實現這個願景,自己也算不枉此生了吧?
“呂兄,不等了!咱們現在便去府衙登記。”
“走。”
在封侯拜相的誘惑之下,朝廷的威脅瞬間被張明達拋之腦後,他拉起呂秀才火急火燎的出了門,直奔府衙而去。
而與此同時,大量或是自認懷才不遇、或是抵擋不住當官誘惑的讀書人在得知消息後也紛紛動身,前往府衙進行登記。
這還沒完,隨著時間的推移,選官的消息如同插上了翅膀一般,從涼州府城向外擴散,傳播到了涼州的每一個角落。
在當官的誘惑下,無數讀書人紛紛收拾行李,匆匆趕往府城,尋求當官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