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放下茶杯,身體微微前傾,知道寒暄已過,進入正題。
他斟酌了一下語句,決定開門見山︰
“看到了,感謝公司和陳總的信任。
壓力更大了,動力也更足了。
特別是看到‘商用推廣’這四個字,既興奮又感到責任重大。”
陳默嘴角似乎勾起一絲笑意,仿佛早就料到他會關注這一點。
他沒有直接回應,而是又慢條斯理地沖了一泡茶,橙黃的茶湯再次注入杯中。
“渡河項目,我們花了三年時間,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啃下了最硬的骨頭。”
陳默的聲音平穩響起。
“現在,我們用自己的ERP和數據庫,撐起了整個華興的全球業務。
這證明了我們的產品是經得起實戰檢驗的。”
“是,陳總。這一點我們全體項目組成員都倍感自豪。”李峰立刻接口,語氣堅定。
“但,”陳默話鋒一轉,目光看向李峰,眼神變得銳利起來。
“華興一家用的再好,也只是一個大型企業用戶。
它的成功經驗,可以借鑒,但不足以讓市場徹底信服。
我們要做的,不是關起門來自己玩,而是要走出去,到更廣闊的市場里去接受檢驗,去創造更大的價值。
我們集團IT也可以不止是支撐部門,也可以打糧食嘛。”
李峰的心跳再次加速,陳總的態度已經非常明確。
他按捺住激動,謹慎地問道︰“陳總,您的意思是,商業化已經是公司的戰略決心?我們很快就要...”
陳默抬手,輕輕打斷了他︰“決心早已下定。否則,就不會獨立產品線,也不會明確寫進職責。”
他端起茶杯,卻沒有喝,只是看著杯中氤氳的熱氣,“你知道現在外面是什麼形勢嗎?”
李峰神色一凜,坐直了身體︰“您是指國際經貿環境?技術封鎖的風險?”
“這只是其一,是壓力,也是機遇。”陳默緩緩說道,“更重要的是,國內的方向已經很明確了。”
他頓了頓,壓低了些許聲音,語氣卻格外清晰。
“上面有強烈的意願,要推動核心領域的自主可控。
金融、能源、交通、軍工......這些關乎國計民生的重點行業。
特別是大型國企、央企,正在被鼓勵,甚至是被要求,逐步替換掉他們內部的關鍵核心系統,尤其是那些過度依賴國外產品的部分。”
李峰屏住了呼吸,眼楮睜得老大。
他雖然隱約感覺到一些風向,但從陳默這里如此直接地听到這番表述,帶來的沖擊力是巨大的。
這意味著一個龐大無比但在過去難以企及的市場大門,正在政策的東風下,緩緩向國產基礎軟件打開。
“這是一個歷史性的窗口期。”陳默的目光變得深遠,然後頓了頓繼續說道︰
“OraCle、SAP他們在國內經營多年,根基深厚,一時難以撼動。但他們也並非無懈可擊。
高昂的授權費用、並不完美的本地化服務、以及越來越敏感的數據安全和國家戰略考量......
都是我們的機會。”
前世就是這樣,隨著時間線推後,國家對于央國企內部的核心系統自主可控的要求會越來越高。
他看向李峰,眼神中充滿了期望和審視︰
“我們的優勢是什麼?
第一,我們是真正的全棧自研,從底層代碼到上層應用,自主可控,安全可信。
第二,我們經過華興自身超復雜業務場景的極限壓力測試,穩定性和性能有硬核證明。
第三,我們背靠華興,有強大的技術研發和服務支撐能力。”
“但是,”陳默重點強調著︰
“市場是現實的,客戶是挑剔的。
他們不會僅僅因為‘國產’兩個字就買單。
產品的易用性、生態的完善度、服務的及時性、成功案例的積累...
每一個環節都至關重要。
這條路,比我們完成內部渡河,可能更難走。”
李峰只覺得一股熱血直沖頭頂,臉上因激動而微微發紅。
他猛地點頭︰
“陳總,我明白!
困難肯定有,但這絕對是值得我們全力以赴去拼殺的新戰場。
我們ERP團隊有信心,也有能力,去打這場硬仗。”
陳默看著他充滿斗志的樣子,滿意地點了點頭︰
“有信心是好事。
接下來,你們部要開始轉變思路,不能只盯著內部需求。
要成立專門的市場拓展團隊,深入研究和洞察目標行業的需求;
要加快完善合作伙伴生態,光靠我們華興自己,吃不下整個市場;
要沉澱可復制的解決方案和交付方法論;
要把客戶成功放在首位...”
陳默不急不緩地說著,勾勒出商業化初期的關鍵步驟。
李峰听得極其認真,恨不得拿出本子來記下每一句話。
他知道,這每一句都是未來行動的指南針。
“高斯數據庫那邊,甦琳也會同步推動。”陳默補充道,“畢竟數據庫作為底層,更容易作為切入點。你們要密切協同,打出組合拳。”
“是!陳總,我們一定和高斯實驗室緊密配合!”李峰立刻保證。
茶壺里的水又開了,陳默再次注水沖泡。
茶香更加馥郁彌漫。
“當然,具體的商業化戰略規劃和目標,後續會由集團戰略部、產品線、市場部共同制定細化。”
陳默最後說道。
“你現在要做的,是立刻行動起來,把團隊的思想統一到商業化這個新航向上來,開始著手準備。
記住,我們是開拓者,要有啃硬骨頭的準備,也要有創造歷史的雄心。”
“明白!請陳總放心!我回去立刻部署!”李峰擲地有聲的回應著。
此刻他心中因為升職帶來的喜悅早已被更大的興奮和責任感所取代。
仿佛已經看到了硝煙彌漫的商場,而他,將帶領著這支從實戰中錘煉出來的精銳之師,發起新的沖鋒。
他又坐了一會兒,仔細向陳默請教了幾個關于行業選擇和生態構建的具體問題,陳默也一一給予了高屋建瓴的指點。
直到杯中的茶湯漸涼,李峰才心潮澎湃地起身告辭。
走出陳默辦公室時,此刻的他與來時那種探听消息的急切已然不同,心中已有藍圖。
有機會從支撐部門轉變為“業務部門”,那他肯定不會錯過。
“打糧食”三個字在華興內部的含金量有多高自不必多說。
實際上在哪個公司都一樣,花錢支持部門哪能和賺錢的業務部門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