鵬城,2012實驗室,無線技術研究部,深夜十一點四十七分。
辦公室里格外安靜,頂燈管不知哪根接觸不良,在趙志遠頭頂上方發出細微的、令人煩躁的“滋啦”聲。
光線也跟著忽明忽暗,把他伏案的影子在堆滿電路板和測試儀器的桌面上拉扯得變形。
他右手手腕關鍵處因為長期握鼠標和敲擊鍵盤,鼓起一個發紅發硬的繭子。
此刻他把面前這份打印出來的郵件通知反反復復的看了好幾遍。
郵件標題像根冰冷的針,扎進他熬得通紅的眼底︰《關于2018年上半年績效評估結果的通知》。
正文很簡短,公式化的冰冷︰
趙志遠(工號︰00234567)︰
經部門綜合評議,您2018年上半年績效等級為︰C。
請知悉。
如有疑問,請按流程向您的直接主管或部門HRBP咨詢。
“咨詢?”趙志遠喉嚨里滾出一聲壓抑的低吟。
麻麥皮,咨詢個屁!
過去三個月,他像個皮球一樣,被那個空降來的、頭頂“海歸精英”光環的經理李維,踢給了主管工程師,主管工程師又踢給了HRBP張莉,張莉再把他禮貌而堅決地踢回給李維。
每一次申訴,每一次試圖解釋,換來的都是更高級別的官腔和更徹底的無視。
績效被打C,在2012實驗室,在這個匯聚了華興最頂尖技術大腦的地方,無異于公開處刑,更是職業生涯的喪鐘。
它意味著年終獎清零,意味著未來一年晉升無望,意味著你在整個部門的資源分配序列里被徹底打入冷宮,更意味著一種無聲的驅逐。
要麼識趣地自己走人,要麼等著在下一輪“資源優化”中被“自然淘汰”。
而這一切的根源,趙志遠心里跟明鏡似的。
他猛地拉開左手邊最底下的抽屜。
抽屜里沒有文件,只有厚厚一沓A4紙打印出來的郵件記錄、會議紀要復印件、項目文檔截圖。
最上面一張,是去年年底一份關鍵項目“星穹”基帶芯片中新型低功耗調度算法的專利申報草稿。
發明人一欄,清清楚楚寫著︰趙志遠(00234567)、王海(00345678)。
而最終提交到公司IPR(知識產權部)的正式版本上,“趙志遠”的名字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那個空降總監李維的工號。
他當時就炸了,拿著草稿沖進李維的獨立辦公室質問。
李維那張保養得宜、帶著金絲眼鏡的臉從寬大的顯示器後面抬起來,露出驚訝和不解︰
“老趙,你是不是搞錯了?
這個核心思路是我在 谷時就提出的概念框架,你只是做了後續的工程實現和優化嘛。
專利署名,當然是體現核心貢獻者。
你的名字,在後面的貢獻者列表里不是有體現嗎?”
他語氣溫和,甚至帶著點“你怎麼這麼不懂事”的責備。
演,真尼瑪會演,特麼是你是在丑國進修過《演員的自我修養》嗎?
趙志遠只覺得一股熱血直沖頭頂,眼前發黑。
貢獻者列表?
那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在未來的專利收益分配、在技術榮譽的歸屬上,他趙志遠,這個在實驗室埋頭苦干了十六年、頭發熬白了一半的核心骨干,和那些只參與了一兩次測試的實習生沒什麼本質區別。
他去找了李維的上司,2012實驗室無線技術研究部的部長孫啟明。
孫啟明是李維的“伯樂”,當初力排眾議將這個在北美某二流研究機構鍍過金的“海龜”挖來,直接給了對方研究中心經理的位置,負責最重要的基帶芯片預研方向。
孫啟明打著哈哈,語重心長︰
“老趙啊,眼光要放長遠。
李總監帶來的是國際視野,是能讓我們研究部和國際接軌的新思路。
你們這些老人,要懂得配合,要支持新領導的工作嘛。
至于署名順序,實驗室內部有評議機制,要以大局為重。
個人那點得失,不要斤斤計較。”
大局?趙志遠只覺得徹骨的寒意從腳底升起。
他十六年的“大局”,就是被這樣輕飄飄地踩在腳下?
大局就是別人的大局是吧?
這麼多年的老油條了,他當然知道如果有人對他說“大局為重”的時候,那她自己必然就不在“大局”里。
他又去找了實驗室負責員工關系的副總裁陳明哲。
郵件石沉大海,電話永遠在忙線中。
好不容易約到一次面談,陳明哲坐在寬大的真皮沙發里,端著秘書剛泡好的龍井,慢條斯理︰
“志遠同志,你的心情我理解。
但技術上的事情,還是要尊重專業領導的判斷。
李維同志是孫部長力薦的人才,他的專業素養和判斷力,我們是充分信任的。
你反映的情況,我們會內部了解。
不過,我建議你還是要把精力放在工作上,不要因為個人情緒影響了團隊協作。”
皮球踢了一圈,又回到了原點。
不,是踢進了更深的泥潭。
從那以後,他在項目組里徹底被邊緣化。
核心的技術討論會不再通知他參加,他負責的模塊被以“優化資源”為名拆分給其他人,甚至他申請調用一台新型號示波器做驗證測試,流程卡在主管工程師那里半個月都沒動靜。
而李維,則靠著“星穹”算法的“核心發明”,在年初的實驗室技術峰會上風光無限,甚至傳言已經被列入集團“天才少年”計劃的導師備選名單。
績效被打C,不過是這場精心策劃的驅逐行動里,最後也是最響亮的耳光。
趙志遠的手指猛地攥緊,那份薄薄的績效通知被他捏得皺成一團。
指關節因為用力過度而泛出慘白。
他猛地抬起頭,布滿血絲的眼楮死死盯住桌面上一個倒扣著的相框。
他把它翻過來。
照片是十年前拍的,背景是華興阪田基地A區大樓前那片著名的草坪。
照片上的趙志遠還很年輕,頭發濃密,穿著洗得發白的格子襯衫,笑得有些靦腆,但眼神明亮,充滿了對未來的憧憬。
他身邊站著當時帶他的導師,已退休的老專家劉工,還有幾個同期意氣風發的同事。
照片下方印著一行小字︰“2012實驗室無線預研部 —— 星火項目組攻堅留念”。
十年。
他把人生最黃金、最富創造力的十年,毫無保留地獻給了這張照片里的地方,獻給了那些冰冷的電路、復雜的算法,
在這里夜以繼日的調試程序,體驗過無數次失敗的煎熬與成功的狂喜。
他以為技術是純粹的,努力是有回報的,華興是講“以奮斗者為本”的。
可現實呢?